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4-05-30 13:23杨敏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语言美意境美审美观

杨敏

摘 要:试结合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强调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多角度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审美观;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一、美育的概念

蔡元培先生曾说:“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

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

美育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美育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在教育中形成互补的关系,谁也不能代替谁。智育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体育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人们的体能体质,德育解决的是一个人健康心理所要求具备的心理素质。而美育是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因此,美育在素質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民族化特点。美育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孔夫子到蔡元培有一座丰富的美育思想的宝库。孔子在我国首先提出“诗教”的主张,他搜集编纂《诗经》305篇,指出诗歌具有“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强调“温柔敦厚,《诗》教也”。通过诗歌教育的熏陶感染,能够培养学生“温柔敦厚”的感情。因此他要求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后来,孟子的“养性”说,荀子的“移风易俗”说等,都对美育思想的发展起着推进作用,对后世无不有深刻的影响。近代,王国维、梁启超、鲁迅、蔡元培、朱光潜等人都撰文论及美育,不乏精辟见解。

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1.审美观的培养

审美观,是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对美、审美、美的创造和发展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审美观直接指导着人们的审美活动,制约着人们的审美方向,是审美活动的灵魂。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能指导人们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正确地发现美、深刻地感受美、恰当地评价美,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和自身。

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包含内容较多,就语文教学而言,它主要包括正确的审美观点、客观的审美标准、高尚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趣味。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审美主体对客观的审美对象具有最重要最普遍的正确看法。健康的审美趣味,指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对审美对象表现出一种健康的富有情感的具有个性的喜爱和癖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追求审美趣味的高尚性、文雅性和纯情性。

2.语文课堂的美育渗透

语文课要用“美”吸引学生,这是肯定的。那么,语文课堂怎样进行美育渗透呢?

(1)用朗读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朗读,体味教材及各类文章的美。朗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多方面地感知教材,“不假思索”地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2)用想象体味文学创作的形象美和意境美

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学描述变为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充分调动视觉器官来感知作品,欣赏美。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用多媒体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大屏幕上投影出一组春意盎然的图片,立刻让人感觉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听完课文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时,老师投影花团锦簇的桃花图,并配上乐曲声、鸟鸣声。在百花争艳的春花图边、在轻柔曼妙的音乐声里,在唧唧啾啾的鸟鸣声中,学生如同来到了鸟语花香的大自然,身心完全融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去品味课文。

(3)用感悟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作品,大多娴雅精致、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缜密,脍炙人口,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通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在引导学生欣赏文学语言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发现美的事物,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3.教师形象的美育渗透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作为美的体现者,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人格,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形象。语文教师有责任在学生审美客体和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一种联系,把学生带进审美的情境中。首先,教师要塑造集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和人格美于一体的师表美,成为美的体现者和创造者。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由境入情、情境交融、以情动人,使审美的主体和客体融为一体,师生之间达到一种自然投入、和谐相处的境界。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强烈的愉悦感和形象的审美体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使得美育开辟了“英雄用武之地”,而美育也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美育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闪光生辉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原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11.

[2]韦志成,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高平叔.蔡元培全集[M].中华书局,1984.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语言美意境美审美观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引领学生踏上优美旅程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