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爱梅
“每个人都有被赏识、被激励的需要。”小学生作文是充满艰辛、承载复杂的创造过程,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尊重、欣赏伴随其间。尤其是习作批改,教师要特别留心那些充满期待的眼神,那是充满着渴望受人肯定的眼光,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用得精彩准确的词,一句具体生动的话,都应给予肯定。让赏识充盈评改过程,让快乐伴随学生成长。
一、口语评价:追寻多样化
1.注意灵活多变。这个世界不会为任何人改变,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它的角度和方式。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每一个局部都变得耐人寻味,用欣赏的眼光看教育,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显得弥足珍贵。所以,教师要精心预设激励评价的时间和机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要恰当采用灵活多变的评价方式和语言。随处随时将批改中发现的优秀习作进行朗诵,着力营造一种隆重的氛围;绘声绘色地朗读精彩语段,领悟经典描摹的方法;动情地赞扬文章的佳妙之处,享受佳作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2.伴随体态语言。从评价论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评价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获得的信息总量=文字7%+声音38%+姿势55%,可见体态语言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如果教师能恰如其分、不失时机地运用信息传递,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将会产生神奇的功效。教师应像聆听音乐一样聆听学生的发言,像欣赏图画一样欣赏学生的表情,像品读诗歌一样品读学生的习作……这些无言的体态语言使口语评价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成绩评定:呈现多形式
1.多元要求。成绩评定,要关注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过程与方法的展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要突出发展性评价,树立学生自信,品味成功滋味,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注意逐步到位,初批时笔者只给学生习作打个印象分,并明确告诉学生,什么地方需要修改,怎样修改;再批时,笔者根据学生修改习作的态度、方法及效果综合评定成绩。修改多的,达到了本次习作要求的,就毫不吝啬地把“优”褒奖给他。对于修改的多少优劣也采用多元要求,对那些作文基础好、完全可以改得更好但不认真的学生打一个“低分”,这样他们就会马上翻看教师的评语,分析自己“急降”的原因,从而避免骄傲情绪,感到要被别人超越的压力。对那些作文基础差,但认真修改抄正、有点滴进步的学生打一个“高分”,可以帮助他们重树作文信心,走出作文困境,从而达到习作教学的“积极平衡”。
2.多样评价。评价贵在激励,旨在发展。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新厌旧”的情绪明显,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功效会大打折扣。笔者认为,不必每次作文都打分数,其实教师作为读者,一时也难以给出一个客观的分数;也不必每次作文都评等级,以免学生“麻木不仁”。可以尝试实物评价,如赠送红星、彩旗,有象征意义的一张书签、一片枫叶;可以经常用学生之间流行的小印章,如小星星、卡通像、小动物图案等来标示学生的习作成绩;可以用艳丽的颜色评价,如火热的红色送给习作好的学生,蓬勃的绿色送给有进步的学生,理想的蓝色送给有希望进步的学生,热情的橙色送给需要努力的学生……这些图饰颜色来源于学生,用它代表学生的成绩,更容易被他们喜欢和接受,燃起他们写作的希望。
三、批语:注重激励评价
1.捕捉闪光点。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要竭力在他们习作的字里行间睁大眼睛寻找优点。一旦发现他们有点滴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写得好的一句话,用得好的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写得比较好的习作批语应充满赞美之词。如:“语句这样优美,真了不起!”“看你的作文真是一种享受!”对于中等水平的习作批语要充满希望。如:“你的习作越来越有进步了!”“今天看到你的作文真让老师意外!”对于一些习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充分肯定。如:“你能够把习作写好,老师相信你!”“瞧,第一句话写得太妙啦!”这样的批语,维护了学生的自尊,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写作冲动。同时也要注意批语中与学生交流的话语,让学生既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作文的关注,又感受到对他们本人的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2.委婉提建议。学生受知识和能力限制,习作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的批语应当尽量避免刺激学生,既要有鼓励性又要有建议性。如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字迹潦草,习作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畅,教师对其做书面评价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字迹潦草”“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畅”等语言,而应尽量改为:“字迹再工整一些,你的习作会写得更漂亮!”“如果内容再具体些,就更好了!”“相信只要认真修改,你的语言可以写得更优美!”本是批评的语言,换一种委婉的说法,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引发学生的反思。通过实践,不但可以使学生在修改习作时知道其中的缺点,而且懂得如何做得更好。
一句賞识的批语,一声赏识的赞叹,一个赏识的目光,一丝赏识的微笑,一种赏识的举动,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成为学生成功的支点。批改学生的习作,让欣赏伴随始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的美德,树立自信自强的品格,还充分体现了习作教学的人文性,充分展示了习作过程的生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