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烹饪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2014-05-30 02:04司连福樊祥富
科教导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烹饪专业衔接课程体系

司连福 樊祥富

摘 要 烹饪中、高职教育属于同源教育,只是层次不同,由于二者分属于不同的教育管理体系,在课程体系上存在衔接不顺畅的问题,在课程内容上也存在断档和重复的问题,对我国烹饪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实现烹饪专业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完善我国烹饪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 烹饪专业 中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追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也对烹饪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呼唤着餐饮业需要强技能、懂管理、高素质的高端餐饮人才的出现,中等烹饪教育所培养的中等学历的技术人才满足不了餐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烹饪中职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要。实现烹饪中、高职教育衔接,为中职生提供上升的平台,对于稳定中职教育,发展高职教育,为烹饪人才培养的层次化、梯队化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对于完善我国烹饪职业教育体系都是非常有意义的。①

烹饪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是关键,课程体系主要包含维持整个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方方面面,如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选取、课程评价方式等。②目前,我国在中、高职烹饪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 烹饪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在实施中把握不准

烹饪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质上都是对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目标上有许多共性,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技术性和职业性。③烹饪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都是为餐饮服务业培养专门人才,而高职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对烹饪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程度上的不同来体现,而这个区别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我国并没有具体可执行的标准和细则来划分中、高职烹饪教学内容的层次,中、高职院校的教学往往偏离了培养目标,都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轻重关系把握不好的情况,有的宽基础、强调学生的发展后劲,有的重实践、强调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因此,当不同的中职与高职院校在生源对接时,就会造成教学内容的混乱和重复。

1.2 课程设置重复、课程标准雷同

我国的烹饪中职教育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而烹饪的高职教育还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目前,烹饪高职的课程开发都是在中职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课程安排上依旧受限于传统“学科体系”,仍然是依照“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三段式学科体系模式设置,④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没有实质性的向行动体系和项目教学转变,再加上中、高职教育本来就是同源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如果不依据项目教学的思路重新修订课程标准的话,二者的重复、雷同也就不可避免。据调查,我国烹饪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的重复率至少在30%以上。⑤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方面课程标准,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文件对中高职课程进行定位,基本上都是各学校自行制定各自的课程标准。

1.3 教材编排不科学,内容重复

学科建设的不成熟导致教材建设的不成熟。目前,由于缺少统一的国家烹饪课程标准,中、高职教材没有统一的编写框架。各个学校都是各自为战,根据自己学校专业的办学特色编写校本教材,尤其体现在专业技能课教材建设上情况更加突出。虽然烹饪高等职业教育办了这么多年,在中职教材和高职教材的衔接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课程体系没有厘清,内容重复率高,教育主管部门要统一协调,组织相关的中高职院校做这方面的工作,做到统一的编写框架,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科学、规范、衔接统一的中、高职烹饪教材已成当务之急。

1.4 中职生文化课脱节、普高生技能课断档

高职院校生源包含中职和普高两类生源。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这两部分生源在文化基础课程上有很大的差异。普通高中以升学为导向,学生文化基础课根底很厚;中职学校进行课程设计时大都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烹饪操作技能的实践训练,文化基础课程则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不仅如此, 中等职业教育包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技工学校三类,这三类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也有很大的差异,职高和中专毕业生的文化基础课水平要比技校生好一些。而我国高职院校往往按照与普通高中相衔接的思路来开展教学,这样就造成了中职和高职在文化基础课程设置上不能做到连贯性和统一性,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普遍感到文化基础课程学起来吃力,比如英语和烹饪化学等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关键课程。由于烹饪高职生源结构复杂,普高毕业生升入高职后普遍在文化基础课程上表现较好但是专业技能课程没有经过技能训练,完全没有任何专业基础,因此高职的专业技能课程对于普高生来讲断档现象确实存在;而另一方面,中职毕业生虽然文化基础课程基础薄弱成绩较差,但其专业操作技能相比普高毕业生却是强项,高职的专业技能课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又是难以避免重复内容。而且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办学经验不足,理念上的、认识上的、操作层面的一些东西还在探索之中。反观中等职业教育就有更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更多的办学经验,技能培养训练是其强项。

2 影响烹饪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原因

2.1 中、高职教育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的问题和障碍是体制和制度层面上的匹配不灵活的表现,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又没有相应的沟通机制和制度,烹饪中职与烹饪高职教育之间互不了解,互不交往。管理体制衔接的不通畅导致高职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没有把中职的课程情况考虑在内,致使中职和高职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教育环节中衔接上出现很多问题。

2.2 烹饪专业师资力量普遍薄弱

教师也是具体课程衔接的主导者,课程体系的衔接需要由具体教师去实行。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来自原来中职学校的教师,有的教师受限于中职的教学思维,而且理论水平相对薄弱,在担任高职课程时,仍旧沿袭中职的教学模式,使得高职教学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同时也会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而另一部分来自本科院校烹饪教育专业的年轻教师,后者虽然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但在技能上往往存在短板,在课程讲授时理论侧重较多,对于来自中职生源的高职生来说,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两类教师互通有无,教学相互融合有利于规避中高职课程重复,同时也有利于高职教学水平的提升。

2.3 缺少统一的国家烹饪课程标准

课程的衔接是中职和高职衔接的落脚点,中职和高职的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的标准,在我国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各自独立,相互联系不够紧密,高职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选择不能全面考虑中职的设课情况。目前中、高职教材没有统一的编写框架,国家和各地都没有按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制订统一的分类课程标准。在中职教材和高职教材的衔接上,没有体现一个统一的编写意见和总体框架,一种认识认为烹饪中职的教材是烹饪高职教材的简写版,一种认识认为烹饪高职的教材是烹饪中职教材的升级版,编写的教材内容既重复又脱节。⑥

3 烹饪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对策

3.1 构建中、高职烹饪教育衔接的工作平台

采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的模式,建立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共同参与的中高职烹饪教育衔接交流的平台。工作平台由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和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专家、名师等组成。通过工作平台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经验,开展中高职教学衔接的研究,如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等专题研究。该平台在学分互相承认、职业资格认证、办学资格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指导、协调各种矛盾,并指导烹饪职业院校办学,使之把握现代烹饪职业教育的特征,满足社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

3.2 依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

解决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首先应明确中、高职烹饪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材规格定位。烹饪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质上都是对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二者衔接的通道是烹饪岗位群,因此培养目标应从烹饪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中进行细化和明确。依据不同的培养目标与规格,遵循文化知识必需够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现层次的原则,重新建立课程标准、确定课程内容,统编中、高职教材,实现烹饪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相互衔接。

中职培养目标是面向为烹饪职业岗位,而高职培养目标面向的是整个餐饮行业的职业岗位,高职学习意味着就业范围的扩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换句话说,中职的专业教学应“精在点上”,而高职的专业教学要体现 “宽在面上”。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部分课程尤其是专业课可按岗位或单元能力设计“学习内容菜单”,实施“模块化”教学,由学生根据个人的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菜单”里面的内容学习,使培养的高职学生在中职基础上更会学习,更能发展。⑦

3.3 构建国家资格证书体系,促进中高职技能衔接

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应根据经济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变化,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使得中低层次的人才能通过继续学习和培训获得高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行业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国家资格体系的建设,加强对职业资格的考试、认定和管理,使烹饪职业资格证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和重视,这样在职业教育体系内烹饪中、高职课程教学的灵活转换与衔接才会成为可能。

3.4 强化“学分制”的弹性学习制度

学分制的实质是选课制。实行学分制的好处就是选课灵活,能够兼顾学生原有的基础、照顾个人需要与兴趣爱好及个人的发展方向,⑧烹饪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在高职阶段可结合自身发展方向,免修与烹饪中职重复的课程(烹饪原料、烹饪基本功训练、中式菜肴制作),选修一些基础性理论课程和职业拓展性课程(烹饪营养与配餐、烹饪英语、餐饮企业管理)以完善其知识结构。通过学分控制,使普高生源在文化基础课程上学分比例降低而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的学分比例提高;相反,对于中职生源来讲,应当提高其文化基础课程学分比例,降低其专业技能学分比例。通过这样的调节可以使不同学业背景的学生能在学分制的控制下自主选择, 查缺补漏,最终实现全方面发展。

3.5 创新招考和培养模式

对口招生考试是目前烹饪高职院校选拔录取新生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高职与中职衔接的桥梁。目前我国高职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高,应逐步建立中职为高职输送生源的招考模式,不断完善“3+2”或“3+3”的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模式,或者参照美国综合高中的模式,采取学制三年、双重学籍、二一分段、高三分流、多向选择的办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三年,进校时注册普高学籍,并加注册职高学籍,高中一、二年级学习普高课程,高中三年级根据学习的主攻方向,或升人普通高等院校,或升人高职院校,或学到一技之长到社会就业。这样使得使得课程设置和内容不脱节、不重复,提高了办学效益。⑨此外,针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情况,还可以引入“补习教育”的模式,弥补他们文化课的不足,为升入高职学习做准备。

注释

① 曲绍卿.关于烹饪专业中、高等教育有机衔接问题的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43-45.

② 安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6-7.

③ 冯玉珠,李阳等.烹饪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本构想[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3(2):58-60.

④ 唐建凤,阮雁春.高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2(16):139-141.

⑤ 陈永清.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72-73.

⑥ 陈洪华.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7:16-18.

⑦ 朱能军,贺静伟.中高职课程及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50-53.

⑧ 夏启中,解飞厚.论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1):78-81.

⑨ 秦虹.国外中、高职衔接模式及给我们的启示[J].现代技能开发,2002(2):15-17.

猜你喜欢
烹饪专业衔接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烹饪专业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应用研究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四“抓”入手,做好始业教育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