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屈的脊梁。经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华传统不断得到积累与沉淀,深深影响了每一代海内外中华儿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塑造一个人的人格阶段起到重要的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有的德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继承以及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 思想品德教学 弘扬民族精神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越来越多的不良思潮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在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不少中学生道德观念淡薄、自我思想能力弱、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不足。传统文化的缺失,不但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使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思想的培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与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与自豪感,对于中学生良好的道德观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目前,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这一块,传统文化的体现严重不足。因此,如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进德育教学活动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性,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
一、 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依据
(一)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我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经济发展上去了,但是也同样造成了很多负面效应,如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这些不良风气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中学生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中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接班人,因此对于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传统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精髓思想对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培养的中学生能否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能否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胜。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教导中学生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正确待人接物、为人处事,能够培养合格的共和国的接班人。因此,渗透传统文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富教材,补充教材内容的需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的历史积累与沉淀,仍然显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地现实作用,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华,是支撑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起来,结合现当代的情况,赋予新的时代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也会为中学生所喜欢、所接受。这些精神上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加强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改革。这是适应现在的实际教学情况的,也是中学生所喜爱的,也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渗透传统文化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要善于分析、挖掘教材中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方法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进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广泛阅读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书籍和典故,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并加以专研和消化。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与思想品德教学有力地结合在一起,有机地融入到现有的教学活动中去,不断启发学生去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只有不断的吸收传统文化知识,旁征博引,教学中才能够让学生产生信服感和敬重感,才能够使整个教学活动圆满地完成。
(二) 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传统文化中积累沉淀下来的典故、成语故事语言简练,蕴含了丰富的道理。在教学活动中引经据典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老师构建的情景当中,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習惯。例如在讲孝敬父母时候,可以引用春秋时郯子“鹿乳奉亲”;春秋鲁人曾参“啮指痛心”;汉朝黄香“扇忱温衾”;晋人王祥“卧冰求鲤”等成语典故。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不断在传统文化中学习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在情景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的渗透到学习、生活各方面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经典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不知不觉中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学生的意识当中,并且不断转变为学生内在的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 整理《弟子规》、《论语》等中国古训编辑成相关的资料,将这些资料配套现有的思想品德教材使用,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感与归属感。
(2) 开展我国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将忧患意思、诚信教育、道德教育、礼义廉耻教育等做人最根本的道理教授给中学生。
(3) 广泛开展传统民间文化的研究,指导学生主动去搜集、归类、分析、提炼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4) 通过开展辩论会、演讲赛、讨论会等形式,激发学生思想碰撞,情感共鸣,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或感想,歌以言志,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5)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互联网将最新最好的教学资源不断融入到现有的教学体系当中,积极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不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总结
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通过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学会负责、感恩、尊重等优良品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笑傲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
[2]黄孙庆,唐德海.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
[3]国巧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功能[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