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元昌
【摘 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德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品德课则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优化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体现德育的功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德育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德育落到实处。回归生活,走向社会,发挥德育功能,落实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习兴趣;实践探究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德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绝对应该排在前面。而思想品德课则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起到奠基作用。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体现德育,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中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在倡导人的主体性,呼唤人的创新意识的二十一世纪,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国家需要且德才兼备的人才,关键在于优化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体现德育的功能
思想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方面内容。这四个方面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又彼此密切联系。而“行”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思想品德课中的行为训练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
新课程改革界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自有其特殊的地位、特殊的要求和特殊的难度。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思想性、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凸现教育过程对人的关注和育人的时代要求。因此,如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这一目标落到实处,这是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也是思品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思品课新教材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的学科化倾向,在注意传授道德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成教育。按照课标要求,“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以生活主题板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教材结构”。新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使教学日常化、生活化,这样更有利于将德育目标落到实处。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德育目标
思品课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完成情景感悟、培养能力、传授知识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目标,必须讲究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多样性,如阅读讨论、演讲、新闻快递等不拘一格,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声音、色彩、光线、形状的和谐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更好地落实德育目标。
网络中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使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如在讲授《改革开放》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片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巨大成就的感性认识,以达到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和理解;又如,在讲授《环境问题》时,可组织学生收看焦点访谈“沙尘暴,警钟再次敲响”及我国近几年出现的几次特大洪水灾害等相关内容的影视资料,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通过材料、实例的补充,大量详实的影视资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通过网络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德育教育,它只是信息时代德育工作的新手段之一,而教育者必须综合运用包括传统的德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地探索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德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德育落到实处
新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会做人。而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绝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够完成的,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巩固和发展。因此,思想品德课要设计安排合理的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扩展到社会上,力求使学生将课堂教学获得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习为生活服务。这些实践活动可与以下几方面紧密相连。
(1)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活动相联系。如在教学《创建新集体》这一内容后,要求学生制定班级公约和班徽;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教学中,展示学生到学校周围、马路旁、河道边等地方收集的环境问题,以大量真实的材料证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在讲授《做学习的管理者》这节课后,要求制定学习计划,或制定“缺点改造方案”、“意志品质成长记录”,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校园不安全因素的调查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同时,采取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2)与家庭活动相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卡,向家长讲明学校德育要求和目标,请家长积极配合并及时向家长发放学生在家庭的行为反馈表,要求家长按表格内容如实填写,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和教育,将“导行”落到实处。如在讲授《我爱我家》后,要求学生召开家庭会议和制定孝亲敬长的计划,并请父母监督,让学生将爱父母的情感付诸实践。
(3)与社区活动相联系。如访问交警叔叔,了解中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进行“五一”创收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创造财富的艰辛和快乐;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习;参加“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宣传活动;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的污染源情况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之处,自觉尊重和维护他人和自身的生命安全。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就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因此,以生活理念构建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大课堂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而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宗旨,使得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