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案例研究——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类专业为例

2014-05-30 07:44胡双喜任群生
职教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顶岗基地岗位

胡双喜 任群生

顶岗实习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真正的生产性氛围和真实的企业文化熏陶,不仅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同时增强了高职生对自身岗位的认识,明确了就业方向,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作为学生稳定的实习岗位的来源,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主要基于:学生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学校自身发展的必要性 (补充校内有限的实训设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扩大高职院校声誉、提高招生)、企业的需求(人才战略、社会知名度)。本文结合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情况展开系统的研究。

一、顶岗实习基本状况

通过调查学生顶岗实习状况,以利于了解实习基地的建设状况、实施和调整实习基地的建设方案。调查方法主要有对实习学生的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其中调查问卷主要涉及数控和模具两个专业,对象为2011届人数共100人,收回问卷90份。问卷内容主要是对实习岗位获取、岗位对口、实习中止和实习心态上了解学生的需求:

实习和就业岗位上获取方式:41.7%学生而是通过熟人和亲戚找到实习岗位,学校推荐25.0%,自己应聘33.3%。80%以上的学生自己觉得缺乏求职技巧和自信心,希望学校能够直接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该结果说明实习岗位主要是通过自己获得,而非在实习基地实习,也反映了学生自身应聘的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

实习岗位与对口情况:学校推荐机械类实习基地的岗位对口率为100%,自己找的实习岗位对口率为45%,全体学生实习对口率为52%。说明学生对专业和职业岗位认识不明,对职业生涯比较迷茫。

学生实习终止情况:1个月后离岗学生比例为20%,3个月后离岗学生为50%,6个月后离岗学生为80%。

实习心态上:50.2%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70.5%学生感觉到实习中,缺乏岗位需求的技能和基本的人际沟通能力。80.5%的学生看重在企业的个人发展和能否学习技能;17.5%学生实习更看重待遇和工作强度。

以上调查数据说明了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实习基地的建设状况,即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实习基地不稳定、建设质量不高等情况。这些因素的有的来自是企业,有的来自学生。下面将结合学校对实习基地的建设案例进行分析。

二、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案例

目前武汉地区就有东湖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汉阳沌口经济开发区等10多个开发区。开发区内集中了神龙、东风本田等整车生产企业、富士康等众多机械制造类企业,和16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企业。众多知名制造类企业也相继落户武汉。学校地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这为机械类制造类专业开发实习基地和就业岗位提供良好基础。学校优选这些开发区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并且采取各种合作方式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下选择了三个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侧重学校与企业的顶岗实习合作方式和效果、结果作为侧重点,期望从中找出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中相关经验和理论。

(一)案例一:与某工程机械公司开展的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案例

该公司是中日合资公司,企业就在离学校不远的工业园区,通过少数在实习的学生了解到该企业总体状况不错,学校老师主动联系该企业人事主任,走访企业。在和该企业开始接洽之初,企业人事领导非常迫切的表示,要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希望学校能够为他们提供大量人才,并且表示有意向和学校订成订单班,为学校实训提供材料。因此学校对将该企业建设成实习基地抱有较大的信心。

四个专业机械类专业在学校的安排下,进入企业实习人数近80人。企业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送到总部培训的机会、实习期间提供了学校和企业中间的交通车等各种便利,实习期间有千元实习工资。在对学生的跟踪下,三个月之后,陆续有学生离开,最后只剩下不到20人。对这些离开的学生和没有离开学生进行调查后了解到,离开的学生主要原因是适应不了企业的辛苦和倒班工作 (上晚班,工作车间环境不好)。和企业领导沟通后,企业领导表示,学生并不是技能不行,而是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缺乏吃苦耐劳的品格;第二,为人处事上面还有欠缺,部分学生擅自离岗后与企业人事部门招呼都不打。出于此件事情后,尽管多次沟通,想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时候,企业拒绝学校的要求,并且表示拒绝录用高职学生。认为学生不如社会招聘人员稳定,且没有中专生稳定。

总结原因,此次合作失败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学校对学生管理不善,应聘过程把关不严,顶岗实习去该企业的人数众多,导致学生以为进去就可以随意终止实习,不珍惜机会;第二,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第三,人际沟通、礼仪等能力差。因此以后在和企业进行实习方面,对于优质合作企业,学校方面不要只见眼前利益,对进入企业的人,要本着宁缺毋滥的想法,宁可少而优,也不要都去企业导致企业、学校和学生产生偏见。此外,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和人际沟通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做好管理教育工作,主动定期不定期和企业联络,及时解决学生和企业之间的问题。

(二)案例二:与某大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案例

和该企业建立联系是基于学校老师和该企业的相关人员的私人关系。该公司是武汉最大汽车零部件生产民营企业,装备先进。数控设备多、新,可以为学校提供测量技能、数控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培训,管理较规范。但是工人层次低,大部分是有经验的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农民工。经过洽谈后学校和企业展开了认知参观、顶岗实习和就业、课程改革、高工讲座等合作。学校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人才输出等需求,聘请技能名师等一系列合作活动。

在合作中,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学生实习岗位较多都是机床操作工,学生感觉不到晋升的途径。实习的时候去了较多的学生,但是不久就终止实习的学生人数就占去大半,原因主要是不能与同寝室的老员工相处,不能适应企业文化、不能适应企业夜班等。

尽管学生离职率高,但也有学生能吃苦后期发展较好留在该企业就业。再者该企业先前有过和其他学校合作的经历,人事领导对学生基本状态所有了解,加上学校对企业一直保持联系,合作从最初的私人关系上升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利互惠的紧密合作关系,因此目前为之该企业一直和学校保持合作,已经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

(三)案例三:与光谷某民营企业为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案例

该企业是沿海一带移到武汉工业园区的一家中型企业,在订单量大、极度缺工的情况下找到学校,开始了为期二年的合作,学校为他们提供人力资源,以及在人才淡季和产品销售旺季,为他们解决部分问题。和该企业合作形式主要形式:实习基地,学生进入参观、课程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数控操作实训、冲压模具、产品质检等实训岗位。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输出、解决旺季生产问题。顶岗实习期间企业给予学生相应待遇。

经过双方互相协商,学校和该企业展开过2学期的密切合作:第一学期,开展“校中厂”的合作,将企业需要完成的零部件拿到学校实训室,完成零件的去毛刺、装配等合作,该合作即可锻炼学生的耐心和吃苦精神,纪律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提前体会在企业工作的氛围,另外也可以为企业解决部分工作任务。第二学期,将数控等三个专业学生送到企业生产基地上,进行数控操作轮岗。派有老师专门管理带队,和企业一起管理学生。

在整个合作中,尽管不断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企业方面仍旧为学校方面的合作热情而感动,也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合作表示了非常大的兴趣,毕业后,部分学生仍留在该企业工作。就在即将为下一轮的合作继续开展的时候,企业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订单锐减,合作暂告一段落。

表1 三企业合作情况表

三、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

为了更好的分析以上案例对于基地建设的情况,将以上案例各种调查结果整理列于表1中。

这三个典型案例中,有失败也有成功,都为建设实习基地工作、解决问题提供了改进的方法、经验,可以为形成系统化的建设体系提供了依据。

(一)采取多种方式与企业展开接洽合作

以上三个案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选择和联系企业作为建设实习基地。院校不仅可以通过学校教师私人关系(案例二)、行业协会、职教联盟等和企业建立联系,也可以通过自寻实习岗位的学生反馈的信息(案例一),广撒网,然后主动和企业提出合作意向。

在洽谈合作中,学校通过对实习学生和实习企业反馈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分析,获取企业信息和企业岗位详细信息,对于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择选优质企业主动联系、寻求合作。同时找准企业中和高职学生能力和职业发展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根据企业岗位详细信息和对人才的要求,依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更好地匹配起来,增强企业对学校的培养质量的满意度、增强学生对实习基地企业的满意度。

在高职实习和就业的企业中,绝大部分均为民营企业,三案例中也均为民营企业。开发区内不少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和高职院校保持接触,逐渐重视起校企合作,但是在具体的合作中,还需要磨合和合理的实习管理制度加以保证。高职院校要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出发,不能仅只顾学校的需求,更要本着为企业服务的精神,实实在在给企业带来好处[1]。顶岗实习就应该根据企业的和状况,寻找和学校共同利益点,在大批学生集中顶岗实习、分散顶岗实习、技术难度不高的职业素养实习、轮岗实习等多种合作的尝试中,灵活的变动的开展顶岗实习,采取多种顶岗实习模式、灵活调整顶岗时间。

(二)改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获取方式

针对调查结果以及几次和企业展开合作的案例研究,发现直接给大批学生分配和提供实习岗位,而不经过严格招聘,会形成学生不珍惜实习岗位的现象,部分素质较差的学生给企业和学校管理带来难度。因此,按照学校推荐加上实习基地企业对学生招聘、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各占50%为基本要求。实习基地企业对学生提供岗位,按照择优招聘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对实习岗位的珍惜态度,锻炼了学生应聘岗位的能力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对学生管理,选取人才,优胜劣汰,避免企业和学校之间和合作关系遭到破坏。

学校一方面要针对专业,应用成熟的经验和理论与更多的企业展开合作关系,推进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设数量多而优质的实习基地推荐给学生,另一方面,加强没有被企业录取的学生的实习的求职技巧的培训和人际沟通能力、安全教育的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实习基地的维护和管理

1.良好规范的实习基地管理是巩固和维护学校和企业关系的重要保证,因此,根据顶岗实习的类型,采用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三种合作案例中,学校对企业的管理模式[2]各不相同,前两者,由于学生在企业以员工身份实习,因此是以企业的管理为主,学校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管理为辅助;第三个案例中,实习模式有学生到企业轮岗实习、也有在学校进行校中厂实习,因此,管理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即学校派出指导老师,跟随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学生管理,学校投入的人力较多,管理较好。

学校为之建立顶岗实习专门实施和管理机构,以顶岗实习部门为核心,就业部门、系部等多部门联动的管理机构,对顶岗实习基地教学管理进行规范化建设[3],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基地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文件执行力度。主动定期不定期和企业联络,及时解决学生和企业之间的问题,为学生解决基本的困难,比如住宿、明确个人在企业发展等问题,把学生留在企业。这些方面学校可以和其企业共同协商。

2.加强机械类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维护,除了知识技能水平素质的培养,同时要采取措施加强学生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诚信纪律等精神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4]、自我学习后续发展能力和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职业礼仪的培养、就业技巧的培训指导、个人职业规划指导等更多相关的工作需要配套进行。因为理工类学生在书面表达与语言交流能力方面较为薄弱,因此高职生在校期间锻炼好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等至关重要,这对其今后走上社会、做好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5]。否则实习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如同案例一中介绍的结果,只能是开发一个,失败一个。

3.巩固好已有的顶岗实习基地,做好顶岗实习基地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突发问题预警机制和处理对策,不能因为一两次学生与企业的之间的矛盾而影响后续的实习和就业问题,事实上很多优质实习企业都是由于遇到这类问题和与学校终止合作。

4.规范“售后”服务程序,建立合作企业数据系统。由于实习基地企业有着自身的变化,部分实习基地不能长期维持,而又不断有新的实习基地得到开发和建设,因此有必要将实习基地和合作企业建立动态数据库。将企业需要的岗位、规模等信息列入数据库。并委派专人及时更新信息和企业展开互动。

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技术在不断更新,实习基地能否建设成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为了让机械类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工作能够做的更加完善,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经过在以往的经验总结中不断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和实施工作,实习基地的数量不断增长,进入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人数由原先的比例不足10%,上升到33.3%;合作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深入化、稳定化。学生实习就业对口率和实习满意度、就业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高职院校还需要不断的努力,真正推进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1]汪燕.校企合作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09(6).

[2]秦赋明.高职高专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类型与管理模式的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

[3]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

[4]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5]董绿英.关于柳州部分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要求及满意度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6).

猜你喜欢
顶岗基地岗位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的基地我的连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基于微信的移动客户端在顶岗实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江苏:调整五年制高职顶岗实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