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娜
人民警察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公安机关的性质和所承担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决定了人民警察必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诚”是人民警察精神的灵魂,也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培养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四个忠于”的优秀公安人才,是现阶段公安院校致力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江西警察学院于2011年成立全国经侦民警忠诚教育培训基地和忠诚教育研究中心,忠诚教育是江西警察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忠诚度现状,课题组于2013年6月对江西警察学院公安专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旨在通过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忠诚度的调查分析,指出公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忠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证公安院校开展职业忠诚教育的重要性,为今后开展忠诚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警察职业教育与忠诚教育融于一体的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费雷德里克在《忠诚的价值》一书中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需要并离不开职业忠诚的。“职业忠诚主要是指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真负责态度及愿意为此献身的精神”。职业忠诚度,顾名思义,即对职业的忠诚程度,具体体现为继续从事该职业的意愿以及为此努力的程度。[1]一般来说,高忠诚度意味着个体愿意投入该职业、积极学习新知识、努力达到专业化、乐于接受挑战,职业效能则可能更高;低忠诚度的个体则有可能离职、调职、工作懈怠、工作意愿低。人民警察忠诚度是人民警察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忠诚程度,具体表现在人民警察对公安机关的执法理念、管理制度和领导方式的认同,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并为之努力工作的程度。[2]
由于公安院校大学生属于尚未真正从事人民警察职业的“准职业人”,结合相关文献结果,笔者认为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警察职业的忠诚,实际上是职前对将来所从事警察职业的一种态度,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为在思想意识上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和理念等保持一致,在情感上对警察事业充满热情和喜爱,在行动上为警察事业尽其所能地做出贡献。因此,本问卷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忠诚度定出三个基本维度: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行为倾向,即认同所从事职业的目标与价值,喜欢从事这项职业,有职业的荣誉感和幸福感,没有离职意向,愿意为职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付出。
我们以江西警察学院公安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0份,其中大一学生100份,大二学生100份,回收率90%,有效率100%。从收回的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来看,问卷还是能很好地反映当前大学生职业忠诚度的现状,对我们分析人民警察忠诚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内容,创建忠诚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忠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及科学研究起到比较好的参考作用。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25题,主要从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行为倾向以及影响职业忠诚度的因素四个方面展开,重点考察学生个人在认知上、情感上、行动上对即将从事的警察职业的投入程度和努力程度。
职业认知调查,主要考查公安大学生对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和掌握。职业认知是本次问卷调查的一个首要任务,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职业的认知度越高,职业情感就越深厚,职业行为就越自觉。理论上的认同度,直接影响到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警察职业的忠诚度。
1.关于忠诚的价值目标
表1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
表1可以看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整体取向是积极的、向上的。67.2%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的评价要看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这与他们在学校受到的良好教育,素质较高是密不可分的。然而,也有不少同学对价值观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为人生价值取决于金钱、权力和社会名望的人数也占有一定比例,其思想追求和利益诉求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关于忠诚的价值认同
表2 对“忠诚”这一价值观的看法
表3 对低忠诚度的人无法产生强烈地效忠组织的主观愿望
表2、表3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忠诚的涵义及其在公安机关的重要作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忠诚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人民警察的首要品质,是公安机关有无凝聚力的重要表现。人民警察是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其忠诚度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落实,理想的人民警察忠诚度是公安机关的宝贵资源。人民警察只有在警务活动中尽职尽责,忠诚地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才能在公安事业中做出成绩和贡献,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自我发展。
3.关于开展忠诚教育的必要性
表4 在公安院校大学生中开展忠诚教育的必要性
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公安院校开展忠诚教育持肯定态度,这反映出大学生对开展忠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我院开设忠诚教育课程,开展一系列忠诚教育活动的思想基础。
职业情感,是个体对职业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倾向。个体对组织或单位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努力工作,主要是由于对其有深厚的感情,而非物质利益。职业情感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
表5 对现在所学的公安专业喜欢吗?
表6 作为公安院校的学员,人民警察的后备力量,是否感到自豪?
表7 是否热爱人民警察这一职业?
从表5、表6、表7中可以看出,在公安院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熏陶之后,70%以上的大学生对警察职业已经产生了某种情感上的依赖和心理的认同,他们为自己是警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公安事业充满了热情和热爱。没有炽热的忠诚情感,没有对公安事业的热爱之情,就无法将忠诚认知真正转化成为忠诚行为。情感因素恰恰是一个员工是否会继续留在本单位安心工作的重要标志。当然,也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些问题选择了 “不确定”,说明他们从情感上还没有建立对警察职业的认同和喜爱。
职业行为倾向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在今后的警务工作中是否具有良好而自觉的表现,在行动上投入人民警察职业的努力程度和奉献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持久的、稳定的行为。
1.就业意向
表8 毕业后,公安机关是否是您就业的首选?
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频繁的跳槽以求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工资薪水的提高,公安院校的大学生在入校以后,其职业定位就已基本形成,发展方向也基本确定。从表8中可以看出,71.7%的学生将把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
2.从业时间
表9 是否愿意在公安机关工作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表9数据显示,36.7%的学生表示 “非常愿意终身从事警察事业”,我们将其视作“极度忠诚者”;42.2%的学生表示“愿意工作十年以上”,我们将这些给出具体年数的学生,算作 “有限忠诚者”;有18.9%的学生表示“不确定”,属于“犹豫不决者”,此外,还有极少数学生表示“不愿意”。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79%的学生愿意在公安机关工作较长时间,这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和相对稳定性有关,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安院校学生的职业忠诚度较高。
3.奉献精神
表10 是否愿意为公安事业的发展全力奉献?
表11 在工作中是否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
无私奉献是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本质要求,是人民警察应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警察队伍之所以有战斗力,就在于有一大批忠心耿耿、无私奉献的人民警察。表10、表11显示,75.5%的学生愿意为公安事业的发展全力奉献,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民警察的价值就在于奉献,选择了当警察,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与付出。然而,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面对生与死、得与失的选择时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认为在学生中进行正确的生死观和利益观是十分必要的。
4.职业操守
表12 是否会损公肥私,多吃多占?
表13 是否会发展其他副业或者兼职?
86.7%的学生表示不会损公肥私,多吃多占,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具备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意识。公私分明是警察执法公正的基础,当公与私发生矛盾时,要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宁可个人受点损失,也不做损公肥私的事,这是人民警察处理公私关系时应当持有的基本态度。然而,还有不少学生对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表13中,有9.4%的学生表示一定会发展其他副业或者兼职,还有高达53.3%的学生表示不确定。人民警察属于国家公务员队伍,《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人民警察不得从事盈利性的经营活动或者受雇于任何组织或个人。这种公私不分,利己主义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会严重损害警察形象,削弱警察队伍的战斗力和公信力。[4]因此,加强对公安院校学生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表14 影响未来是否跳槽的因素(多选)
从表14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比较看重的“影响未来是否跳槽”的因素依次是:工作环境、薪酬及福利,晋升和奖惩制度的公平性、个人及单位发展前景以及管理者和管理方式,而对培训与反馈、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比较低。著名知识管理学家玛汉坦姆扑认为:金钱以外的因素对知识人才更具有激励性。以上数据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在考虑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倾向于注重公平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作为公安机关今后改进管理方式和提高警察忠诚度的参考依据。
从调查与分析的总体情况看,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忠诚度呈现出良好的状况。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择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来看,公安院校的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把公安机关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并且愿意在工作岗位上工作较长时间,甚至是选择终身从事警察事业。这说明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忠诚度相对较高,在公安院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教育后,他们对人民警察忠诚形成了基本的认知度,对人民警察职业产生了较为深厚的情感,普遍具备了良好的忠诚情感,这是开展忠诚教育的情感基础。
然而,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职业认知面临价值观多元化和入警动机功利化的考验。首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呈明显的多元化倾向。他们的价值观总体是健康向上的,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主流是好的,但动机也趋向多元化,显现出较为世俗的动机,行为、方式、层次上表现出浓厚的功利性。其次,入警动机由原先实现崇高理想转变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调查显示,58.9%的学生表示是因为学有所用;30%的学生是源于热爱公安事业,实现理想而立志从警;12.2%的学生认为警察工资高,待遇好;还有5%的同学认为警察地位高,有特权。这说明,有不少学生的入警动机由原先的实现理想目标和人生价值,转变为一种生存的资本和手段。更为突出的表现是部分学生认为警察具有某种特殊权力,将来可以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把从警作为获取功利的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知度正面临着价值观多元化和入警动机功利化的考验。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警察必须克服本我的狭隘性、自私性和逐利性。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在学生进入公安专业学习之初,就应开展职业忠诚教育,端正其学习动机和入警动机,激发他们对警察事业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其做好自我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第二,职业情感趋于理想化。在问卷的三个基本维度中,公安院校学生的忠诚情感得分较高,而忠诚认知和忠诚行为相对较低,这说明学生的职业忠诚度更多地源于较好的职业情感,但是这种职业情感理想成分比较多,如果没有建立在对人民警察职业的正确认知上,一旦面临现实困难,就无法将职业情感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行动,从而影响职业忠诚度。例如在问及“公安机关不能满足您的需要,您会毫不犹豫的离开吗?”这一问题时,只有38.9%的学生选择不离开,而选择不确定的学生则高达52.8%。这一数据与表9似乎有相矛盾之处,却恰恰反映了学生忠诚情感趋于理想化,经不起现实考验的现状。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情感忠诚度,真正将职业忠诚认知转化为持久的、稳定的职业忠诚行为。
第三,职业行为倾向中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问卷的第三部分“对职业忠诚行为的调查”中,无论是奉献精神、学习能力、适应性,还是职业操守等方面,选择“不确定、看情况”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多,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尚未真正进入公安机关从事警察事业,对将来所从事工作的不确定和不了解;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对职业认知认识不清,把握不透。如前所述,公安院校大学生个体价值观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他们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不清,把握不透。职业忠诚度的高低,应该是建立在正确的职业认知基础之上。职业认知上的分歧,直接导致行为上的差异。对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有着正确认识的大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和甘于奉献;而抱着错误的人生目的和价值观念的同学,在进入公安队伍以后,则往往表现出玩忽职守、损公肥私、职业忠诚度较低等特点。这种思想与行动上的关联在问卷中可以直接反映出来。因此,要提高学生职业行为忠诚度,首先还是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学校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忠诚教育活动,来统一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综上所述,公安机关的性质和所承担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决定人民警察必须对党、国家、人民、法律忠诚。公安院校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警察,是公安队伍的新生力量,在公安队伍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公安院校开展忠诚教育,直接关系到公安事业的成败和公安机关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落实。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忠诚度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的共同努力。[5]因此,我们必须在公安院校大学生中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忠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上可靠、党和人民满意的公安机关专门人才。
[1]向小艳.导游员职业忠诚度问题探讨——以对长沙市导游员调查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07(12).
[2]和玉恋,赵丽.论人民警察忠诚度及其培养[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3).
[3]常艳娥,等.警察职业忠诚度现状调查及其思考[J].公安教育,2013(8).
[4]方鹃.都市民警工作满意感和职业忠诚度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5-6).
[5]西娜,吴芬芬.人民警察忠诚教育终身机制调研报告[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