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管理理念的高职专业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5-30 07:44刁洪斌于进亮
职教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负责人学院机制

刁洪斌 于进亮

项目管理是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管理者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沟通渠道通畅、责任落实明确、工作效率高,管理成本小,目前多应用于一些大型的工程类项目[1]。

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项目,专业建设是提升内涵发展的核心载体,可以说,一个学院的专业建设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与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质量工程等项目相比,专业建设项目具有项目内涵过于复杂,定量约束指标模糊,过程监控难度大等特点。鉴于上述特点,造成了专业建设精细化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专业管理上普遍采用了传统的 “教务处处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模式,专业建设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主任对于专业建设的智力投入,如果教研室主任和建设团队积极性不高,教学管理者疏于监管,又没有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专业建设往往流于形式,很难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因此,在专业建设管理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明确项目负责人责权利,调动建设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突破专业建设管理困境、提升建设效果的一条可行之路。

一、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制”的实施背景

伴随着国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许多由中专升格的高职院校一样,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加上“重规模、轻内涵”发展思路的影响,学院的教学改革,特别是专业建设和管理遇到了发展瓶颈,集中表现在:一是学院教学主管部门与专业负责人缺乏直接有效的沟通渠道;二是专业负责人权利很小,往往仅限于排课,造成其对专业建设的智力投入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三是与一般专业教师相比,专业负责人在待遇和培养使用上没有明显差别,学院没有给专业负责人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四是学院尚未建立对教研室主任的约束考核机制;五是教研氛围不浓厚,教研活动的开展和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十分匮乏。鉴于上述原因,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学院出现了专业建设管理不规范,教改工作相对滞后等发展问题,明显制约了学院办学实力和育人质量的有效提升,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制”的内涵及运行机制

学院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实施开始于2009年3月,历经近5年的不断实践和改进,以学院9个院级品牌特色专业为试点,创新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在国内高职院校中首次在专业建设上实施了“项目负责人制”,即项负责人全面负责专业建设,通过限课时、给予课时补贴、统筹专业建设经费、优先安排外出培训、优先职称职务晋升、自主聘任师资、定期组织考核等措施,明确了项目负责人的“责、权、利”,为项目负责人搭建发展平台。在机制运行过程中注重过程监控,建立了以监测网站动态监控制度、月监测报告制度、半年考核制度、年度阶段性验收制度为主的项目质量监控体系。学院特别重视项目建设的绩效考核结果,通过给予资金奖励、优先外派考察学习、职称评聘加分以及特聘校内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四种途径,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兑现项目负责人待遇,有效调动了专业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项目运行过程中,学院还特别注重动态调整,建立了专业“进出”机制,根据专业建设成效,以在校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为核心指标,淘汰和遴选实施专业,先后淘汰了3个招生情况萎靡的专业,新遴选补充了12个教改试点专业。

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机制的运行流程和内涵图

学院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不断深化“项目负责人制”内涵,2010年10月,学院对项目负责人“责、权、利”进行了大胆调整,一方面,将其周教学工作量下调4-6课时,另一方面,通过补充课时、提高阶段性考核奖励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项目负责人的待遇,保证了项目负责人的精力和热情。

鉴于学院在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取得的良好效果,2010年5月和2013年1月,学院在两批院级教改试点专业中继续推行了该机制,截至目前,学院先后在24个专业中实施了该机制,在专业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基于项目管理理念的高职专业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主要依托项目负责人机制的运行,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措施:一是出台了“项目负责人制”实施方案;二是在全院范围内公开招聘选拔项目负责人,并以项目负责人为主,组建“双结构”教学团队;三是搭建以典型成果汇报为主要形式的专业建设成果展示平台;四是在运行过程中探索实践“激励为主,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严格过程监控;五是完善“进出”机制,注重对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丰富奖惩途径;六是注重辐射带动作用,依托良好的实践效果,扩大专业的实施面。

三、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制”的实施成效

(一)以显著优势获得山东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依托于专业建设取得的办学成果,2012年,学院以优异成绩被遴选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成为我省重点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院被确定的6个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和4个非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全部实施了“项目负责人制”,在学院组织的3次大型名校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中,学院实施的项目负责人机制取得的良好成效得到了山东省教育厅和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学院名校建设的运行机制,继续丰富和深化机制内涵。

(二)育人效果显著增强,办学成果社会广泛认可

学院始终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特别注重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引导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高校烹饪技能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近五年累计夺取金牌30余枚。

2010年11月,学院高水平通过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二轮评估,2011年3月,学院以突出成绩顺利通过复评;自2011年山东省实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以来,学院旅游专业大类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获得山东高职院校第一名;学院先后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商业服务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等荣誉称号。

(三)质量工程项目数量和质量得到快速提升

学院实施“项目负责人制”以来,学院累计培育了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管理等一批优势专业,建成了酒店管理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连锁经营管理等5个山东省特色专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2个省级教学团队,酒店运营管理联合课程等29门省级精品课程,《基于网络的高职院校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改革与探索》等8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会展策划与管理1个青岛市重点建设专业群,酒店管理1个青岛市财政支持的中高职专业办学联盟项目,软件技术等10个院级品牌特色专业,工程造价等11个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经过近五年的专业建设积累,学院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依托青岛市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转方式、调结构”,灵活调整了专业布局,形成了以旅游酒店管理类专业为核心,契合旅游酒店相关产业的岗位需要的专业布局,人才培养目标高度聚焦于旅游酒店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四)规范专业管理环节,提升专业管理效率

依托于专业建设的项目负责人机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学院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负责人积极性不高、专业建设效率不高、传统的教研室主任对于专业建设智力投入不足等一系列教学实际问题。通过紧抓“责、权、利”的指挥杠杆,进一步明确了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强化了项目负责人对专业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节省了专业建设成本,提高了专业建设效率,同时为项目负责人的发展搭建了实战平台。通过该机制的有效实施,统一学院专业建设的管理模式,规范了专业管理的细节,有效实施了精细化管理,使学院专业建设质量得到了整体提升。

(五)整合特色培育点,扩大项目受益面

依托项目负责人机制的良好运行,学院还培育和推行了“双结构、双课程”素质育人模式,在全院各专业组建了专任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相结合的“双结构”团队,显性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双课程”人才培养体系,将活动课程(占16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依托“双结构、双课程”素质育人模式,不断丰富各种素质教育载体,创新了素质教育的形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依托现有人文素质选修课资源,启动实施了人文素质大讲坛活动,每学期面向全院学生开展10余场讲坛活动;依托全院创业技能类、学习理论类、公益类、文体类等51个学生社团,以丰富和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组织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大赛等各类社团品牌活动。社团管理实行导师制度,每个社团通过竞聘的方式配备了社团指导教师,明确规定指导教师每周要开展不少于两课时的社团指导课程。

此外,依托该机制,学院还将最新的教研成果“基于网络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在各专业进行了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实习学生量大、面广、实习地点分散、实习指导教师人手不足、管理方式传统等问题,切实提升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六)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综合职教能力提升明显

通过有效实施项目负责人机制,学院不断拓展了专业建设负责人的发展平台。通过月度汇报、学期考核和年度验收,提升了专业管理团队的规划能力和执行力;通过优先外派考察学习,开拓了专业管理团队的国际化视野,仅2013年,学院一次性选派所有项目负责人赴台湾、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等境外高校交流,丰富了专业管理团队的职教理念;通过优先安排赴行业企业顶岗实践,丰富了专业管理团队的行业背景;此外,学院还通过优先选派参加社会服务项目和科研项目等措施,切实提升了项目负责人综合职教能力。

四、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制”的特色和应用推广价值

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制”的特色及创新点在于,该机制打破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传统管理思维模式和行动模式,在国内高职院校中首次将项目管理的理念应用到专业建设中,以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教研室主任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了高职专业建设的工作效率。

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管理中存在的负责人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在充分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实施项目负责人机制,丰富项目负责人“责、权、利”内涵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管理的普遍问题,因此,项目建设成效和成果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一定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管理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因此,该成果在有效提升学院专业建设成效的同时,也能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实施模型和决策参考,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2010年-2013年期间,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等高校,先后到学院调研学习学院专业建设的项目负责人机制,并在专业建设管理方面参考了学院的典型做法。

下一步,学院将依托技能型名校建设,继续实施好“项目负责人制”,不断丰富机制内涵,构建以专业质量标准为标尺的评价模式,逐步扩大新型专业管理模式的覆盖面,切实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育人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骆珣,马红霞.项目管理发展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5(5):28-29.

[2]曾宪文,石静.项目管理视角下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一般过程与基本内容摘要[J].当代教育科学,2012(13):42-44.

猜你喜欢
负责人学院机制
国家会计学院负责人名录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中国自行车协会 第九届理事会负责人
环保部约谈4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督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导师负责人制的建立及作用机制研究
西行学院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