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视角下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探讨

2014-05-30 07:44李坦英俞双燕
职教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生

李坦英 俞双燕

全科医生制度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全科医生的数量占医生总数的30%-60%。《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国将在10年内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达到每万名居民中有2~3名全科医生”,目前中国居民每万名人只有0.73名全科医生[1]。2011年12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全科医生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应在国家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下,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学校特色的医学生人才培养之路。然而,以往的以理论型培养模式为主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或者“理论——见习一实习”的临床医学教学方式对于医学院校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以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基于愿景激励的素质教育模式—“双惟”实践班为例,探讨一种新的素质教育方式用于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培养,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全科医生岗位需求的医学人才。

一、江中“双惟”实践班的运行模式

2006年,应改革高校教育体制、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江西中医药大学启动了“双惟”实践班,这是一种基于愿景激励的高校素质教育新模式。它大胆挑战当前大学教育现状,打破学科和教室概念,追求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能力培养与知识构建的统一。在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逐步确立了素质教育的运行模式,主要为:点燃火种——四项能力培养——教学相长——专业技能训练、发展、延伸——不断强化、养成习惯(见图1)。

“双惟”实践班运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管理机制,创新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和人才培养模式。6年来,一批勤育人、讲奉献、善创新的教师志愿加入到双惟实践班指导教师团队,指导教师背景涵盖了药学类、化学类、管理类、哲学类、中医类、计算机等。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方式,包括读书写作、演讲辩论、素质拓展、专业特长、社会实践、视频学习和学术讲座,使双惟理念不断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并外化为学生持之以恒的自觉行动,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让学生最终养成良好习惯。

在“双惟”学子的培养中重视激励,构建梯度激励新机制。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理想来激励自我,建立了以“点燃火种、开班典礼、阶段激励、证书授予仪式、新年愿景、家长联系单、激励手册、飞信平台、队友激励”等多元化、常态化、差异性梯度激励新机制。

图1 基于愿景激励的素质教育模式技术路线示意图

二、职业能力视角下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职业能力视角下,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具备医学知识结构、能看病的医生,而是培养新型的医学创新人才。

(一)创新教育理念和培养内容

江西中医药大学在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双惟班”教育理念,即“教无类、学为先、重激励、育特长、促实践、有思想”。其中,“教无类”,即每个学生只要愿意,都可加入双惟实践班,并且不以起点的高低区分学生的优劣,关键是要赢在终点。“学为先”,指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引导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重激励”,就是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理想来激励自我,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持久的学习动力。“育特长”,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特点,努力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与众不同。“促实践”,指学生在深刻理解所学的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能将之用于指导实践或直接运用于实践中。“有思想”,指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善于思考和分析。

在分析总结江中优秀校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凝练出最根本、最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内容: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重点是意志力的培养,思想素质的培养,重点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以及学生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尤其是跨学科实践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整体思考、动态思考和本质思考。

(二)优化医学课程体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需求的日益增长,全科医生的角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再加上医学科学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进入了医学课程。因此,应逐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确立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的教学内容,积极吸纳反映医学模式、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所必需的各种新概念、新知识、新技能,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3]。课程体系包括临床医学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行为医学课程等,其中生物医学基础主要包括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临床医学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急救学、临床常见病症处理、中医学和老年病学等;行为医学主要有社会医学、社区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学、医学心理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慢性病管理、社区保健与康复等。尤其近年来医院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矛盾较为突出,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已成为即将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在学习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可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我国一些著名医学院校较好的做法,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设置一些重在提高医学生对医患沟通重视程度和医患关系有关的法律方面的课程,如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与交际艺术、卫生司法等;开设一些有助于医生了解病人的心理和医患沟通知识方面的课程,如应用心理学、医患沟通学等[4]。

(三)强化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

全科医生担负着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神圣使命,这不仅要求全科医生具备良好的疾病和疾患的诊疗处理能力和预防保健能力,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较强的社区卫生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而要培养医学生的全科医生职业能力,离不开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医学院校应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引导学生紧贴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选择科研课题;通过临床实习关口前移,早接触、多接触临床实践,增强学生对临床知识、能力的感性和理性认知,提高临床实践技能[3]。其次,医学院校可选择一些具有条件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作为“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让学生从事各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卫生医疗服务等实践,使学生树立医学社会意识,培养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医学院校也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江西中医药大学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开办“中医摇篮班”,围绕“充实文化素养、强化中医信念、夯实经典理论、提高中医技能”的思路,中医摇篮班开展了以“早接触、多参与、重案例、增记性、开悟性、强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中医素质培养,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每年暑假,学校组织多支“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教育帮扶、科技支农、关爱留守儿童、追寻红色足迹、宣传学校发展成就、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奉献爱心。

(四)加强医学生的职业教育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加和医疗改革的进行,医学生面对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医学院校教育管理者需要增加医学生职业辅导意识,加强医学生职业教育和培养。首先应正确引导医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助于医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提高就业率,而且还可以培养医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继续医学教育能力。

同时,医学院校还要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医德教育是对生命价值、生命质量和人类健康幸福的关注,是对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在医德教育实践中,医学院校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将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在大学一年级重视培养医德情感,在大学二、三年级重视确立医德信念,在大学四、五年级重视形成医德习惯[5]。此外,医学生需系统学习医学伦理规范和医学法律,加强医德规范。

三、江中“双惟”育人模式的教育效果

几年的实践表明,江中“双惟”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一系列的数据也说明,江中学生通过几年“双惟”实践班的培养和锻炼,进步大、素质高、表现好,得到了广大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一)学习能力分析

双惟实践班学生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学习能力突出,进步明显。具体表现在:英语成绩普通班平均分是66.58,而双惟班是76.23分;07级至09级双惟班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为70.76%,远高于普通班。尤其是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在双惟实践班的培养,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临床能力明显加强。100%的同学认为对脉象特征的体察能力有提高,且40%认为“明显提高”;84%的同学认为记录病历的水平得到提高,其中20%的认为 “明显提高”;93%的同学认为辨证处方能力提高,其中13%“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毕业生升学率明显增强,统计表明,2006届中药科研实践班升学率为19.05%,高于全校1.37%;2008届中药科研实践班升学率为27.27%,高于全校12.23%[6]。

(二)家长反映学生能力提升分析

通过双惟班培养,96.7%的家长认为子女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85.2%的家长认为子女与人沟通能力得到提升,98.1%的家长认为子女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100%的家长认为子女体质得到增强(见图 2)。

(三)用人单位领导认可双惟班毕业生各种能力的程度分析

通过用人单位反馈:93.5%认为双惟班毕业生具备奉献精神、95.2%认为团队协作能力强、96.7%认为学习能力强、90.1%认为双惟班毕业生为人处世能力强、92.8%认为服务意识强、90.9%认为实践动手能力强、88.7%认为语言表达能力突出和95.2%认为协调沟通能力强(见图3)。

图2 家长反映学生能力提升分析

图3 用人单位领导认可双惟班毕业生各种能力的程度分析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双惟”实践班的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全科医生是综合性的医学人才,他们既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求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高尚的职业情操等职业能力条件。通过“双惟”实践班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综合素质高,能够更加适应全科医生岗位需求。江中“双惟”育人模式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探索出了一套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开创了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的新局面。

[1]杜文娜,许璐璐.全科医生制度下全科医学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69-71.

[2]刘红宁,等.基于愿景激励的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江西中医学院“双惟”实践班为例[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6):69-72.

[3]徐海波.对我国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59-161.

[4]夏欧东,等.医学生医患沟通交流技能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122-123.

[5]代安琼,刘芳.高等医科院校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实践探索——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2):946-947

[6]刘红宁,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在观念,贵在践行——江西中医学院深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5-29.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