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宇
摘 要: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富总量的集中反映,是国民福利的基石,对宏观经济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分配状况以及贫富差距,更不能反映国民幸福程度。21世纪人类进入精神经济时代,“国民幸福指数”正在成为衡量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GDP增长的最终目的应是国民幸福指数最大化。
关键词:GDP;生活水平;幸福指数
1.前言
GDP一直以来都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并应用至今。办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平、资源、环境、福利等许多矛盾和问题也不断的被显现出来,但是近些年以来, 使得人们的幸福感指数并没有相应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人对所谓“GDP崇拜”的反思。不仅政府官员在谈到经济发展和政绩表现时会有意识地避开GDP, 怕受到环保人士的“问责”, 而且理论界也有不少人担心谈论GDP会导致“增长第一”的误解, 好像是谁谈GDP增长就会有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嫌疑。总结起来,人们对GDP的指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认为GDP指标只是片面的反应了经济的发展, GDP增长并没有完全反应社会福利的增加;二是单纯的追求GDP的增长速度反而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于是是我们看到, 绿色GDP、国民幸福指数等新概念频频见诸报刊, 各种有关完善GDP核算体系的文章也纷纷发表。
2.GDP与幸福指数概述
2.1 GDP的涵义与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劳务和产品的价值。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生产总量。它是联合国于1953年工布的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是SNA体系中的核心指标,主要可以用来全面的反应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并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称其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描绘出的是一幅经济运行状态的整体图景。
2.2 GDP的校正与创新——幸福指数
国际上目前最具权威幸福指数的计算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罗纳德·英格哈特负责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WVS)所工布的幸福指数。这一幸福指数是通过对被访者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后而得到的。所涉及的问题只有一个:你认为你是不幸福,不是很幸福,十分的幸福,还是非常的幸福?通过对被访问者结果的统计处理,世界价值研究机构(WVS)得出了各个国家的幸福指数。表l为2012年联合国发布的《全球的幸福指数报告》中部分国家幸福指数的排名。
3.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特点及指标分析
3.1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特点
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近义词,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相互替代。生活质量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如个人可支配收入,、居住环境、预期寿命,主观生活质量也是生活的满意程度, 如人们对居住环境满意的程度, 婚姻的满意程度和社会地位的满意程度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学者在研究生活质量时, 更加侧重于关注主观的生活质量, 这是由发达国家实际的情况决定的, 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客观方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了,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主要感受已经转向了主观的方面。而我国人民生活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来具有自已的一些特点。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达到了世界中等偏下的水平, 而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经济实力的增强,即生活质量的客观方面,还没有主要去考虑生活质量的感受,虽然经济是生活质量的基础, 但是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受到了健康、教育、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影响,但在衡量生活水平时人均GDP仍然作为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参考值。这也变相说明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转轨时期注重GDP增长速度的原因。另外,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失业率、消费需求等变量在评价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时也成为非常重要的参考值[1]。
3.2 GDP指标分析
上图是近十年我国GDP和人均GDP及其增长速度。图1、图2反映了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03-2011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0.7%,其中有超过五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NP)也较快速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位居世界第二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经济体。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NP)达到了35083元,扣除价格等因素后相比2002年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已经达到了10.1%。按照平均汇率折算,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NP)由2002年的1136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1美元。
3.3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恩格尔系数和幸福指数
3.3.1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恩格尔系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6.7%和56.5%分别下降至2011年的41.1%和35.7%。表3可以看出浙江、北京、西藏自治区的农村家庭和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是最接近的地区,即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相上下[2]。
通过对比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幸福指数和恩格尔系数可以得出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地区并不一定幸福指数就很高,我们可以通过一线城市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恩格尔系数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八,但在《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最具幸福的十大城市中并沒有上海和北京,反而是恩格尔系数全国排名靠后的西藏自治区的幸福指数在这四年中均稳居第一位。以此看来如果政府一味的只考虑经济效益,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增强综合国力,使GDP的快速增长,也不一定能够增加百姓的幸福感,需要提高百姓的幸福的认同感、和自我意识。
3.4 总结
通过对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这些能够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贫富差距的指标的分析,得出了以下三点结论:一是居民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还很高,总体生活水平或生活质量较低;二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拉大,虽然扩大幅度不大,但是接近0.5的高水平不容乐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全面建设成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人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高的重要前提;三是GDP的增长并不代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不意味着人民的幸福指数的增长,GDP增长的目的应该是缩小与幸福指数的距离,缩小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克曼格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卡尔.F.克里斯特,西方宏观经济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