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2014-05-16 09:56曹剑瑛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

曹剑瑛

【摘 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理念要求。设计精彩的“开场白”,合理设计教学探究活动,把握知识在生活的应用,有助于物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物理;探究活动;生活应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中要贯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让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基于此,笔者尝试以新理念为指导,谈谈关于《比热容》的教学收获。

一、设计精彩的“开场白”

“开场白”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常见手段,更是一种艺术。一个恰到好处的“开场白”,就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它能创造的良好教学情境,更是启迪思维、强化记忆、帮助理解、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上新课前,笔者先利用大家都有的一个生活经验,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1:在三十七、八度的夏天的大中午,你敢打赤脚走在水泥马路上吗?(这个问题学生往往会用嗤之以鼻的神情回答说:谁敢呀,想烫死吗?)问题2:那此时你敢到河水里玩吗?(学生往往会兴奋地回答说:河水里当然凉快啦!)见到学生的情绪开始被调动起来,笔者会立即抛出问题3:都是天上的同一个太阳,为何水泥马路那么烫,而水却不烫呢?(学生此时往往会觉得纳闷: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太不可思议了!)见学生陷入沉思,笔者就会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你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学了本课后你就能揭示这个秘密了!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往往会高度集中地听老师讲课,几乎没有人会开小差,因为他们太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了。可见,一个精彩的开场白能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合理设计教学探究活动

趁学生们还带着刚才的疑问,笔者会分别展示一杯水和一杯沙,一个当作河水,一个当作水泥马路,问学生:同时受到同一个太阳的照射,却一个温度高,一个温度低,你们觉得它们的吸热本领会一样吗?(经过前面的“开场白”,学生往往会毫不犹豫地说:“不一样!”)见时机成熟,笔者会总结一句:这个生活事例告诉我们,不同的物质,吸热本领往往不一样,而“比热容”就是一个专门描述物质吸热本领的一个物理量。接下来,笔者会问大家:就用我手中的两样东西,你们能设计出一个实验来证明它俩的吸热本领谁强谁弱吗?还需要添加哪些器材呢?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物理实验经验,说要控制一些变量,如:水的质量和沙的质量要一样,用酒精灯给它俩加热,用温度计测出两者的温度,进行对比。此时他们往往会忘记提到加热时间的控制和火苗的控制,老师可适当提醒他们。等到实验步骤被学生七嘴八舌拼凑得差不多时,引导他们设计好实验表格,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如果学校实验条件允许,最好让学生每两到三人一组,自己动手做;如果学校没有相应的实验条件,老师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效果也一样。这个实验很容易成功,但笔者会在课前把试验用的砂子全部烘干,以缩短实验所花的时间。在实验进入尾声时,往往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砂子的温度上升很快,水的温度上身很慢)会得出“砂子的吸热本领强于水”的错误结论,此时笔者没有硬性说出“水的吸热本领强于砂子”的结论(否则会让学生产生不服气的现象),而是问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会喝酒的人,喝许多酒往往面不改色心不跳,不会喝酒的人呢,喝一点酒就很容易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会说:面红耳赤,头晕目眩。)这一别出心裁的提问会帮助学生隐约意识到:水有一个好“肚量”,吸收了许多热量,可以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而砂子就像那不会喝酒的“人”,沾一点酒就反应剧烈。此时,笔者继续引导学生做实验,为了让水和砂子升高的温度一样,你们应该怎样做?(学生们往往会说把砂子的火熄灭,而给水继续加热),根据实验现象,笔者再抛出一个问题:两者温度升高相同时,谁吸收的热量多?这时,学生们就已经能很容易地得出:水吸收的热量多,水的吸热本领强于砂子的。最后,笔者再让学生分析整个实验过程,引导他们归纳出实验结论:结论1.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往往不一样;结论2.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往往不一样。这样一来,接下来要探讨的“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就很容易通过继续实验和生活经验汇总得出了。

三、把握知识在生活的应用

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适当地根据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设计出一些课堂提问,引导他们用刚才探究所得出的结论来解释,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问题:学过了比热容的知识后,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天上的同一个太阳照着,水泥马路那么烫,而水却不烫”的道理吗?此时学生们会争先恐后地说:吸收一定的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温度上升得慢。显然,学生们体会到了物理知识的作用,也品尝到了学习物理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在大家学习热情很高时,进一步让大家逐个思考四个问题:问题1. 沿海地区一年四季温差为何没有内陆地区温差大?(沿海城市靠近大片海洋,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有调节气温的作用。)问题2. 现在的城市由于到处都是钢筋水泥,为何会造成“热岛效应”?(修建了过多的楼房、工厂,用了大量的钢筋水泥,它们的比热容较小,吸收一定的热量,温度上升得快,造成了“热岛效应”。)问题3. 北方城市暖气设施中为何用“水”作供热介质?(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一定时,放出的热量较多。)问题4. 汽车的发动机为何用“水”作冷却介质?(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一定时,吸收的热量较多,帮助发动机降温。) 经过这一系列知识的应用训练后,学生对“比热容”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了。整个学习过程既好玩,又有趣,还很有成就感。

笔者在“比热容”教学上的设计和安排,既体现了物理新课标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又联系社会生活,提升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获取了有用的物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
初中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培养研究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给教材“加加工”
融合探究活动, 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
科学课如何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经历探究过程,提升教学实效
让探究走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活动化”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