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德维
摘 要:生命在于运动,坚持锻炼身体才能使学生体质增强,有利于学习与生活,有助于培养意志品质。学校于2013年9月成功申报了《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课题,其中有一个子课题——小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一般而言,都是贪玩好动。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习惯,不仅要在课堂中教育引导,还应该在课内外相配合。
关键词:小学生;锻炼习惯;培养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我们知道,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带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色彩。浓厚的锻炼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就是要促使学生提高锻炼热情,积极自主地学习锻炼。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创设情境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创设情境,只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教育
例如,用幻灯片展示一些体育格言: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古希腊格言
“我的胜利说明,黄皮肤的运动员能够像那些黑人和白人跑得一样快。” ———中国运动员刘翔
“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 ———法国医学家蒂素
“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下去吧,只有活动适量才能保持训练的热情和提高运动的技能。” ———塞涅卡
“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说明。使学生都能加深对这些体育锻炼格言的理解,提高锻炼热情,并把锻炼付诸行动。
二、课外教学中的培养
在室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要求。
1.注意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锻炼都能增强体质,不用科学的方法锻炼,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可能损害健康。只有正确地运用锻炼的方法,才能有比较好的锻煉效果。因此,在室外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知道一些体育卫生常识,以及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还要让学生懂得运动前为什么做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还要做整理活动。此外,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锻炼手段和方法也不同,教师要诱导学生自主锻炼。
2.注意保护与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在完成课堂任务与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减少意外伤害事故,营造安全、轻松的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气氛,避免给一些本来就体弱胆小的学生增加心理负担,从而形成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矛盾现象。如,我们班的王贵萍(化名)同学,她的身体平衡程度特差,上课时我就让她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只要能锻炼就行。
3.注意表扬和鼓励
在教学观察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锻炼但不能持之以恒。因此,教师要让课堂充满乐趣,及时表扬一些坚持不懈锻炼的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锻炼信心,提高锻炼兴趣,也有助于一些懒惰、肥胖的学生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锻炼。
三、抓好宣传教育
因为学生之间的心灵更容易沟通、交流、理解。教育学生,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也把自己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与锻炼中的乐趣讲述给其他学生听,分享运动的快乐,引导感染其他学生,并带动其他学生积极锻炼、坚持锻炼,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加强监督与督促
我们学校有住宿生180多人,占了学校学生的百分之七十,这些学生成天在学校,如果不加强锻炼,不搞活动,他们就会觉得生活很枯燥乏味。鉴于此,我们每天坚持早锻炼,必须打太极拳、跑步十分钟。每天放学后由教师带动学生参加锻炼,我们成立了若干个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每人必须参加一项活动,而且是教师督促锻炼。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乐趣,享受快乐。
五、劳逸结合
下午放学后,我们学校成立了半夏、蔬菜、葡萄、养鱼等劳动实践小组,劳动实践组的教师组织学生干活、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总结经验,劳动中不断成长,锻炼身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荣辱观。
总之,作为人类健康奠基人的体育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工作与生活中言传身教,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把锻炼作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真正使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受益终身。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