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小学校长
白纯舵
当今教育呈现出两种现状:其一是,“被”文化的强势发展。很多老师和学生“被生活”、“被代表”、“被玩”、“被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这不是一种“生”的状态,也不是一种“活”的状态。如果“被”了,生活就成了负担,失去自己主动选择的能力。其二是,对生活的迷茫困境。很多孩子,知识和技能都很好,但必要的时候,你问他以后想干什么,他会很迷茫地回答你:“啥也不想干。”他们少了一些想做事情的冲动,少了想投入某件事情的热情。因此,当面对这些教育困惑时,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在我看来,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用真实的、投入的状态面对生活,而不是“被”生活。
基于对当今教育现状和学校历史文化的分析,我校提出“生活精神·艺术气质”的核心价值理念。生活精神是根本的育人目标,即让师生回归真实的生活状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最真实的自我。艺术气质既是一种由内而外形成的气质,也是一种深层次的内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和办学目标。“生活精神·艺术气质”是精神动力与方向,体现了主体性与创造性。“一个人回首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时,能够触动心灵的记忆不是他有过怎样的生活,而是,那时的生活中有过怎样的希望。”
学校办学理念如何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得以保障与渗透,成为学生追求的生活?这就需要进行制度文化的创新。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渗透于学校各种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中,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并遵循的、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我校制度文化建设注重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致力于形成学校民主、创新、包容的制度文化体系。
除一般校长办公会(一体)以外,设置校长办公会“扩大公议”和校长办公会“列席会议”(两翼)。扩大会议主要邀请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学生的奖励制度、实践活动安排以及学校校徽和吉祥物的设计,等等。列席会议主要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家长、教师协会成员参与,使学校各项重大决策透明化,充分保障家长和社区的知情权。
2012年,我校筹备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亚洲合唱节”,通过召开家长列席会议,从确定参加、组织协调到最终参赛,都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香港期间,宾馆里每四人住一个房间,同去的家长主动要求每人带三个孩子,负责孩子们的饮食起居。我们的合唱团团员从八岁到11岁,都是初次离开家,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正是通过校长办公会的“列席会议”,家长们理解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并支持学校的各项活动。
此外,2012年9月,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召开扩大会议,邀请专家、学者、家长和教师协会代表以及社区人员,共同拟定《大兴区第七小学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的高品质办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并在后期的工作落实中,给予了充分的帮助。如“学校网站”的重新建设,学生餐饮水平的提高等,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在学校管理方面,我们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投入到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中,逐步使日常管理制度化。例如,定期召开校务例会和教代会,落实民主监督与集体决策;完善班级、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举办“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开放办学,充分调研并考虑街道、社区和派出所等友邻单位的建议与意见。
2012年12月9日,全体教师参加了学校发展规划研讨会,并积极参与讨论,会上全体教师认可、通过了《北京市大兴七小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5年)》,并确立了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2013年1月22日,在学校召开的首届教育年会上,教师们对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表达了自己理解的核心理念。
毛莉老师说:“在白校长的引领下,经过专家、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校的三年发展规划新鲜出炉了。以前总觉得这些事情离自己很远,自己只需按照领导规划的路线执行就可以了,然而这次,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对学校的三年规划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周研老师在发言稿中写道:“开学初,学校提出了要制定三年规划,当时的真实想法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能够参与学校的这项重要决策,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荣幸。这个规划从开始的部署到最终的完成,历经了一个学期的反复讨论与修改,最终在12月9日定稿并全校宣读、全体通过……有了这个规划,让作为教师的我们,心里有了期盼,期盼三年后规划实现时的美好!”
乔淑芳老师也表达了自己对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理解。她说:“学校发展,离不开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领导每年都要制定计划,但是,今年学校制定的三年规划与以往有所不同,亲身参与制定让我对学校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具有信心。以前,我只知道埋头工作,一心只想着如何把本学科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因此一直觉得很压抑,工作中缺少生机和活力。在这次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第一次把‘生活精神和艺术特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把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上了工作日程,这让我感到非常欣喜。”
教代会并不仅仅在民主决策的时候才发挥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代表走进办公室,了解教师的需求,以“生活精神”投入认真地担任教师代表。教代会设立执行委员会,承担领导责任,在闭会期间代行教代会职责,处理重要事宜。工会作为教代会的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教代会的各项日常工作。
我校的“教代会”在行使职能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生活日常化”。教师们平日忙于日常的工作和学习,有时关注的只是最切身的利益问题,比如说,课时费、请假制度、自主津贴发放……当然,这些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都可以在教代会中得到良好的沟通与解决。但是,若要对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这就需要设立“执行委员会”,在日常生活中使教代会“生活日常化”。如此既解决了工作与议会时间上的冲突,又充分尊重了教师的心声,还能让教师们随时关注和参与学校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对于学校的发展,教代会展开了相应的调研。结果显示,教师们普遍认为与周边学校相比,大兴七小的优势有形成自己的特色(86.8%)、教师敬业(28.3%)、学校环境优美(20.8%)、教学水平高(20.8%)、地理位置优越(15.1%)、管理制度优(13.2%)、领导班子和谐(9.4%)、学校文化氛围佳(5.7%)、历史悠久(1.9%)和居委会支持(1.9%)等。
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如何扬长补短,在专家的指导下,教代会成员与教师们促膝交谈,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敞开心扉,不说套话与空话,容易“掏”出教师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们在与教代会代表的交谈中表达了对学校发展的理解:关于特色的坚持。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大兴七小的书法与英语学科教学已经逐步形成品牌和特色。但是,如何继续发展这个品牌是摆在全校教师面前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否只停留于表面形式,而忽视内部实质?这个特色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是技能的培训,还是艺术能力的提升?学校特色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之间如何协调?如何使自己的项目特色转变成核心特色?能否可以让别人不容易超越?“书法”,能不能成为体现我们“生活精神”的一种生活方式?
以这样一种“生活日常化”的方式展开研讨,所形成的学校文化的定位能够深入人心。通过讨论,教师们一致认为: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基因,她以独特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思考。反观我们的孩子,他们大多过着刻板的、毫无生机的生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艺术”的理解是“充分行为能力的一种状态”。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即他们不仅能做普通的事,还能够做创新的事。在这一意义上,艺术是什么?艺术应该是一种充分的行为能力和状态,艺术需要坚定的努力、主动的创造、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没有想象力的注入,艺术和创新难以实现。由此,学校书法特色的进一步深化聚焦在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上,“主动创新”成为我校进行书法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标志,脱离了纯技术训练的窠臼,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我校的家长委员会充分体现了“无障碍交流”的特色。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事务中,家长与校长建立直接沟通机制,通过邮件、QQ、电话及微信等通讯方式,将意见与建议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达给校长。其目的在于,通过家长的参与,进一步促进班级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012年6月,我收到家长的一封邮件,反映有些教师以过生日为名,向学生索要礼物:“首先感到抱歉,知道给您写信很唐突!我是大兴七小一名学生的家长,我们是外地人,已在京工作很多年,孩子到了学龄,我们费了很大的功夫才进了北京的公立学校。但有的老师在全班同学都在的时候跟学生们说了自己的生日日期,这是出于什么目的,我不能理解。”读了这封邮件,我对这位家长所反应的事情进行了调查,发现家长反映的情况部分属实:教师在班里确实说过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但并没有明确向学生索要礼物。于是,我们把真实情况与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在传统教育中,家长往往置于被动的位置。我校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致力于“无障碍交流”,以尊重与理解为基础,广泛征询建议与意见,加大学校的管理监督力度,优化学校的整体工作。
2012年6月4日,我校举行“‘中国梦·七彩梦’——暨全国小记者示范基地成立”活动,活动从策划到具体筹备,家长委员会都积极参与。活动当天,邀请了全体家长参加。活动结束后,许多家长向我们反馈:本次活动给人以非常精致的感觉,留在心中的不仅仅是活动本身,更多的是活动的内在、活动的本质。无论是孩子们良好的精神面貌、落落大方的发言,还是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多彩的内容,都很好地体现了我们学校的文化内涵——“生活精神·艺术气质”的办学理念。
这次活动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还是我们印象中的大兴七小吗?还是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团队,不同的是管理理念,是办事风格。从参加到参与,学校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打磨”,孩子们从“有规矩的没灵气”到“有灵气的守规矩”,老师们从无意识的“墨守陈规”到有意识的“自主创造”,学校从习惯性的“默默无闻”到主动性的“创先争优”,体现着我们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这一路上的共同成长,学校的良好发展有家长们的一份努力。
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推进素质教育,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不仅是每一所学校所要追求的目标,更是每一位家长所希望实现的愿望。因此,具有“无障碍交流”特色的家长委员会是连接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动性,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中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学校的发展。
学校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每一所学校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学校不但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还需要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从而让更多的家长乐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来学习。
教育,需要成为真正的生活。师生在其间不需要过多地去关注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因为充实的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让踏实努力、自主创造成为一种自然,成为我们本来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