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红杰
摘 要: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来说,和谐稳定并富有美感的环境是极其重要的。加强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热情,充分让学生学习绘画的技巧和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感欣赏水平;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想象力,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
关键词:教学环境;探究欲望;学习热情
美术课程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课程,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更注重学生实践美术的过程和美术思维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在此过程中也是相当重要的。美术课程应富于多样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才能,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知识转化为美术具体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综合的提升,同时,具有美术情操,增强学习热情,本文就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讨论。
一、营造课堂开放性教学环境
1.放手让学生自由创新,实行开放管理
创新是一种开放性对世界能动性认识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现在多数表现为我们缺少空间和时间的运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一个观点,即人的需求分为八种,创造性需求为上层需求,必须需要安全与自由为前提,才能致使学生的创造性发挥。那么,教学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性动机的施展。因此,创立自由、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建立学生创造性动机发挥的必要前提。在教学活动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给予学生一片自主思考的空间,给予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美术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去感受问题的提出,寻找问题的根源,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最后解决问题这一整体的思想构建框架。那么,就会以以下这种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的时间:新旧美术知识产生碰撞时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同时,给出新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学生自己参与讨论思考经过过程时留给学生思考时间;教师在公布最后的结果之前也循循善诱给予学生空间;当学生犯错误时,不立刻纠正先给予他们反思的空间;美术是一种发散空间强的课程,在绘画中只要清晰自己的画所表达的情感,
并不需要区分对错。
2.合作性创新,创造互动的问题情境
积极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思想,分享合作性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课堂上,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教材的渗透和学习,另一方面,应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图片、声音和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思维模式,同时给予合理的集体探究,形成合作性学习的新方向。
例如,在教师教授幻想动物时,先用龙作为例子。出示龙的图片,向学生展示龙的图片,学生会被图片深深吸引,激发他们的
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又不偏离教学的主题,可以是学生很熟悉的问题,但又不能单纯地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去解答,而需要更多的创新,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努力鼓励学生进行创设性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创新的结果,给予积极评价,保持学生的热情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对于美术基础知识学习的掌握,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美术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实践精神;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身能力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积极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发现每一位学生在此过程中内心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发展的心理思想心得。鼓励是源于内心的强大动力,只有给予学生们很好的鼓励和支持,才会鞭策他们保持不竭动力一直追寻问题。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的鼓励和对每位学生的评价是相当重要的。
四、课内美术实践的课外发散
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为美术在很多方面也是来自于生活的图像中。课后给学生们布置实践性的主题,引导学生课后去自主创新绘画,比如,学习完地球的画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家画画月球或者火星的卡通形象,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提高了运用所学美术知识绘画种多样事物的能力。这样学生既对课内的知识得到了及时的巩固和夯实,又可以对课外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和思维发散。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投身于教学实践中反复应用和积极总结。只要我们在教學活动中,用心观察留意每一位同学的创新过程和思想,积极引导,互动式学习,那么相信在学生们的参与下,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承辉.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
[2]邓玉云.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
(作者单位 新疆阿克苏市第九中学)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