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 要:通过一节课改尝试课,体会到了改革的愉悦,并引发很多思考。
关键词:课改尝试课;教育观念;角色转换
近一阶段,我校的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课堂改革已掀起了高潮。看着周围老师和众多班级纷纷加入课改大潮,我也不甘落后,在听、看、学的基础上,于上周尝试上了一堂语文课改课。
我上的这节课课题是《行道树》。为上好这节课,在早读和早自习时间,我给学生划分了学习小组,重新编排了座位,明确了具体的预习任务。课堂开始我便走下讲台,放手让学生组织教学,交流展示。先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习委员李××走上讲台,用自己课前精心设计的导语激情导入新课,李××灵动的语言和声情并茂的吟诵,博得了同学的阵阵掌声;接下来我用小黑板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分别在前后两块黑板上各占一块“自留地”,展示本组同学的预习成果,结果有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跑到两块黑板前,纷纷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有的写生字,有的写词义,有的写作者,有的写名句,有的写段意,有的写疑难问题……写完后又上来一拨学生检查批阅,分析评价,纠正错误,补充不足,好不热闹,学习热情从未有过,此情此景,让我诧异,又让我欣慰。再后来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我把问题又分配到各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研讨自行解决,结果三五分钟后,各组推荐的代表便竞相发言,从文章的内容、形象、主旨、写法、语言诸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精彩纷呈,我仔细聆听,适时点评,一节课在轻松愉快中很快结束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踏实,学得愉快,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说心里话,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我的学生,我从来没想到学生的潜能一旦激发出来智慧无穷,这在从前的教学中是我没想过,也不敢想的事。
“穷则思变”,的确如此,一堂课改尝试课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讓我体会到了改革的愉悦,也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改新路
曾几何时,我们囿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习惯于在固有的教学常规中从事教学工作。教师忙于备写教案,批改作业;学生习惯于听讲,完成作业。课堂上,教师居高临下,讲得唾沫横飞,图了一时口舌快活;学生雾里看花,听得似懂非懂,一头雾水,甚至昏昏欲睡。教师教得身心疲惫,学生学得痛苦无奈。其结果是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厌学辍学,教学成绩下滑,传统教学已走入了死胡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便如此,我们好些同仁还固守教条,不肯更改,坐失良机。通过一节课改尝试课,我认识到同任何改革一样,课改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改革过程,而是来自改革者的观念和思想,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着高度,只要观念能转变,办法总比困难多。正如王校长在课改动员大会中所讲的:“我校的新课改能不能取得成功,能不能步入课改名校的行列,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能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鉴于此,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和借鉴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改革经验,积极探索教改新路,配合学校目前教改的大好形势,尽快投入到课改大潮中去!
二、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大力倡导合作学习
曾几何时,我们兄弟学校和同仁为新课改摇旗呐喊,改革成果捷报频传之时,我们还在等待观望,甚至嗤之以鼻,说风凉话,总不愿意丢弃祖宗的“师道尊严”,总习惯在传统的思维定式中从事教学工作,不愿去探索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错误地认为一改则乱,一改则质量下滑,千方百计地找到许多理由来拒绝推诿。的确,睡觉不翻身是不担心从床上摔下来的,但要睡得舒服就必须翻身。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投身新课改,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大力倡导合作学习。我认为,能否做到这点,是课改的关键,是影响新课改的一个实质性问题。传统教学把学生当成容器,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运行,这样的课堂是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其实,我们不妨尝试一下,放一放,看一看杜郎口的课改展示课不都是学生在自主合作和交流探索中完成的吗?新的课堂就是要让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合作学习,要改革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若能做到这些,你的课堂一定会高效愉快、精彩纷呈,看点不断。
三、尽快实现角色转换,不断加强业务进修
曾几何时,我们站在讲台上在给学生卖弄学识多么渊博,成绩多么辉煌时,我们发现学生看我们的眼神已并不那么迷恋和崇拜了,我们不但不觉悟,不反省自己,还固执地认为学生脑后有反骨,学生学习不用功。其实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个性鲜明、信息量丰富的学生,他们对于新生事物有敏锐的感觉,有强烈的探知欲望,他们期盼“寻梦”,希望有能够“放歌”的星空,他们渴望教师不断把“源头活水”引进自己的心灵世界。因此,教者一方面要走下讲台,敢于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敢于放开,让学生去“寻梦”;敢于放心,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不断加强业务进修,立足校本培训,学习名校经验,兼收并蓄,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丰厚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做研究型教师,不断适应学生,适应教学。若能这样,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就有了根本性保证。
总之,对于刚刚开始新课改的三中老师来说,既有着“路在何方”的疑惑,又有着突破“森林之旅”的期盼,但我认为,无路可走也好,摸石头过河也罢,只要敢于转变教育观念,敢于迈开步子,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来,就一定能实现“打造高效课堂,争创改革名校”的目的,一节课改尝试课已经初见端倪,就是最好的明证。
(作者单位 甘肃省灵台县第三中学)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