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洪敏
摘 要:谁说语文教学就得面面俱到?教师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要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更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超限效应;删繁就简;循序渐进
我是一个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也许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总认为语文教学包罗万象,教学时总是事无巨细。可是,当做练习时,能举一反三的学生并不多,走马观花似的教育并没有起到良效。我的教学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
有一天,我偶然读到《马克·吐温与牧师的故事》,我的教学陡然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这个故事讲:一次马克·吐温在听牧师讲故事,他开始认为牧师讲得声情并茂,很受感动,决定捐两美元。过了一会儿,牧师并没有要结束的意思,他不耐烦了,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可是,过了很久,牧师仍旧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到捐款时,马克·吐温不但没有捐款,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美元。我们在笑牧师的不智之举时,应该反观自己的教育行为。难道课堂上的我们不是牧师的化身吗?我们的行为与牧师一样——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超限效应”。牧师长篇大论的演解让马克·吐温烦躁不安、如坐针毡,而我们面面俱到的讲解又怎能吸引学生呢?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重组,在每堂课中设置一两个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我也看过许多名家的教学设计,其中王崧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就给我很深的启示。他的教学设计极具“突破性”这一特点。如《草船借箭》一文的设计,他一堂课只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我也尝试在教学中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组织教学。比如,在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第一课时),我的教学点只有两个:一个是引导学生寻找中心句;另一个是引导学生归纳小标题。我的目标既定,就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默读、勾画、作批注等。老师巡视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给学生介绍过开篇点题与文末点题的写法,因而很多学生很快完成第一个问题,而第二个问题有些难度,我先让学生归纳段意,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段意中的重点词语,不断浓缩,直至最简洁为止。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也没有直接灌输答案,而是真正注重教学的过程。最后设计相应的练习,使学生能把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谁说语文教学就得面面俱到?我們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要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更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要删繁就简、化整为零、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积累。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作者单位 贵州省福泉市第三小学)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