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团队建设研究

2014-04-29 00:44:03张艳金杰
考试周刊 2014年101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张艳 金杰

摘 要: 教师专业发展及其研究已成为国内在职教师教育与培训的热点话题。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实践共同体理论,对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团队建设的探索实践显示: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团队建设有利于团队教师在共享、合作、互助与学习的氛围中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与质量,实现教师专业较快成长。

关键词: 科研团队建设 学习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

一、引言

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日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和各级院校的重视,因此,为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短期培训、研讨会和工作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这些单一的由外而内的培训形式忽略了教师发展的主体性、自主性,以及教师本身对知识的理解和意义建构。很多学者提倡“教师自主发展”,以实现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Little指出,成功的教师总是对教学自主负责,不停地对教学的情感和认知控制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分析。外语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越强,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就越高[1]。因此,培养自主发展型的教师应该成为各个教学部门和单位的教师发展目标。

但是,要实现教师更快更有效的专业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个人单枪匹马地苦干和个人主义地蛮干,还需要促进性的外部文化或局部环境支持。周燕针对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需求研究指出“高校目前缺乏促进英语教师发展的积极环境,尚不具备一套完整的促进教师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教师的发展不能只靠教师们关起门来不断地读书和钻研,他们需要在同事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中得到鼓励和刺激,为自己的发展增加动力和新的思路”[2],并认为高校应该“改变和营造教师的群体文化”[3]。本研究属于个案研究,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和实践共同体理念,主要研究本校外语科研团队建设的探索性实践。

本研究要探讨的问题有:

1.基于共同体的科研团队实践,对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水平是否有效?

2.如果有效,那么实际效果如何?

二、科研团队建设的理论基础

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有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一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有关的知识[4]。所谓学习共同体,就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专家、教师、辅导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需要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的合作互动来完成[4]。

王京华和李玲玲在总结学者对学习共同体理解和界定的基础上,概括了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学习,它是共同体形成和维系的关键;第二,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形式是互助合作,合作是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基本行为方式;第三,学习共同体的先决条件是认同感和归属感;第四,学习共同体的结果是实现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第五,学习共同体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的专业发展[5]。成熟良好的学习共同体,能够给团队教师提供高质的专业发展环境。

Wenger提出的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与学习共同体有异曲同工之妙[6],一个实践共同体是围绕特定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如一个科研课题组)。实践共同体有三个维度和特点:(1)活动领域:每个实践共同体有自己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需要从事的事情,其成员对共同体的活动有共同的理解,并不断协商和磨合关于其活动的新理解;(2)社会“圈子”:成员之间建立了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的关系,从而被“捆绑”成为一个整体,完成共同的任务;(3)实践方式:共同体成员在较长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共享性资源集合,其中包括相关知识、方法、工具、案例故事、文档资料等。共同体成员参与共同的活动系统,在这个活动系统之中,每个成员对于很多基本问题都有共同的理解[7]。“教师实践共同体”可以为教师的共同发展提供“积极和互助的氛围”和“良性环境”。“一个积极、开放、真诚、互助的教师群体,是促进教师愿意无保留地奉献自己所长,同时努力汲取同行之所长的基本保障”,使个人视野得到开阔,能力得到提高。

比较学习共同体与实践共同体的共同点,发现两者的核心都是一种实践活动,两者活动的形式都是合作、交流与分享,目标都是为了促进成员的进步与成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以教师学习共同体或实践共同体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群体。

三、团队建设实践

1.团队成立的背景与目标

本团队以教授或副教授的科研项目带动其他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发展与提高,尤其是以金洁教授主持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计研究》为契机和载体,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团队成员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团队成员的教师专业发展并在部门内发挥辐射作用,从而实现本部教师的整体发展。本团队的建设周期为3年。

2.团队成员组成

团队由本部门教师自愿参加,成立时共由八位教师组成,从职称结构来看,其中包括两个教授、两个副教授和四个讲师,有一位教师属在读博士;教师的教龄从8年到25年不等,均获得硕士学位;成员的研究方向分别为二语习得、外国文学、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等。因此,团队成员在职称、年龄、教龄、学历和学位等方面形成梯队,知识与研究方向互补。

3.团队研究体系与方向的形成

本团队在成立初期,各成员研究方向较为分散,团队经过征求大家的意见,决定实现团队发展“无界化”。所谓“无界化”,就是打破专业方向(应用语言学、文学、教育学等)之间、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之间的界限,实现相互合作,共享资源。因此,我们进行了团队研究体系的创新构建工作,对各成员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重新整合与分化,把团队细分为三个子团队:应用语言学研究团队、课程开发研究团队及教师发展研究团队。具体如下:

(1)应用语言学研究团队。

该团队主要进行应用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并探讨语言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了配合学校“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发展定位,考虑到职业英语教育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故将职业教育研究也纳入该团队研究范围。

(2)课程开发研究团队。

课程开发研究团队是从应用语言学团队衍生而来的,主要基于应用语言学团队的调查数据、教学启示与研究发展,负责后续课程需求研究、课程开发与设置、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教学研究工作。

(3)教师发展研究团队。

由于本校是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和广州市中职教师培训基地;基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迫在眉睫,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就开展起来,成立了教师发展研究团队。该团队主要负责大学英语教师和中、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现状的研究。

4.活动类型与方式

本团队对各种具体活动做了规划,分为以下四类:

(1)发展规划的制定。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制订团队及个人发展短期和长远计划和目标。为了给予团队成员一定的动力和压力,本团队将团队责任书中的科研指标下放给团队成员个人,由个人按照科研指标制订年度发展计划。另外,为了激励成员热情参与学习和科研,本团队在成立初期就制订了具体的科研奖励计划和措施,每年对队员的科研成果实行奖励计划。

(2)“请进来”活动。这个活动的实施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拓宽团队成员的知识和研究视野,让大家了解各个专业领域的理论和知识。其二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们的教学和科研疑难问题。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定期邀请校外著名专家和学者为教师们开展专题讲座,讲授语言学、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翻译理论和文学理论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最新研究理论。另外,为了达到第二个目的,本团队还专门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团队成员和本部门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如问卷调查设计、数据分析软件(SPSS)的使用、文献查阅方法、校内图书馆的使用、语料库使用、科研项目的申报等。

(3)“走出去”的活动。由于本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是年轻教师,研究经验和水平亟待提高。本团队在实行“请进来”活动的同时,实行“走出去”的方式,根据不同成员的需求,定期安排团队教师继续进修、访学、参加专业培训和专题研讨会,再发挥这些“外派”教师的辐射作用,让他们分别在团队会议上,以主题汇报的形式,将了解到的科研信息、知识和方法与大家充分分享、交流。除此之外,团队还加强与兄弟院校的经验交流与学习,以了解这些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资建设、教师培训与发展等经验,为自己部门的发展寻找借鉴经验。

(4)团队成员互助活动。由于年轻教师对科研设计及思路了解不深,我们应充分发挥有经验成员的作用,让教授和副教授成员为年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做指导,为大家的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提出建议,使团队成员共同进步,有效发展。在团队会议上,各成员可以自由分享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兴趣、困惑及最新进展情况,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科研设计及思路等,让各成员发表建设性的建议,互相启发,获得更多的灵感。另外,本团队还定期安排科研骨干教师轮流开展读书报告会和主题报告会,共同研读和学习国内外的文献,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目标。

5.取得的初步成效

(1)科研成果。

三年期间,本团队成员发表论文40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共23项,出版教材或教辅用书6册。其中立项项目中,省级课题2项,中国教育研究中心项目1项,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1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资助),横向课题1项,校级课题13项,自筹项目1项,团队成员主要参与项目4项。各团队科研成果如下:

应用语言学研究团队完成了大量对师生的各种问卷调查设计、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工作,发表了相关论文24篇;立项课题10项,大会宣读论文2篇;主编教学参考书5册。这些研究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加速了我部教学改革的进程。

课程开发研究团队的努力,使我部成功开发了文化类、交际实践类和ESP类的拓展课程群,其中《新闻英语》、《中国文化》、《电影英语》等课程已经具备成熟的教学理念。团队成员已主编后续课程教材2部,参编1部。成功申报课题6项,公开发表论文4篇,其中文化类课程群的研究最突出,有2篇研究文章刊登在核心期刊上。教师的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这些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都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更大提升。

教师发展研究团队主要研究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现状,对外语教师作了大量的调查设计和数据分析工作,成功发表论文12篇,其中2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立项并已结题项目2项,参与项目2项。这些研究对外语教师的发展和培训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参考意见,引起了决策部门对外语教师发展与培训的重视,也引起了外语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做深刻的反思,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和途径。

(2)成员的反馈。

本研究让团队成员匿名书面陈述自己参与本科研团队的感想,现总结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A(讲师):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分享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使我在教学和科研上得到较大的启发,特别科研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成员,给我的相关指导使我受益匪浅。因为参加该团队,我的科研意识得到了强化,科研文章质量大大提高,数量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加。我还主编了一本拓展课程教材,成功申请了两个教改和研究项目。

B(讲师):参加本团队让我感受到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给我教学和科研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团队交流会和读书报告会也使我获得了更多跨方向交流的机会,开阔了我的学术视野,我还成功申请了省级项目。

C(副教授):参与科研团队,尤其是在团队活动中,有机会阅读和了解一些前沿的文献资料,团队成员分享研究经验对我的科研起着指导和引领作用,我很荣幸能成为科研团队的一分子。令人振奋的是,我成功申请了两项省级研究项目。

D(副教授):参加科研团队让我受到较好的学术熏陶,其中的共享、交流和读书报告会等活动,能够促进我对自己的教学和专业发展进行反思,各种讨论和信息分享,有助于我找到学术研究的灵感,有利于我的科研水平较快提高。

可见,大学英语科研团队建设活动对团队成员的科研影响有三方面:(1)团队成员受到良好的促进性的学术熏陶,学术视野得到开阔,学术灵感得到启发;(2)各成员的科研意识、行动得到较大的提高;(3)各成员的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文章及成功申请的教改或科研项目)数量与质量较以前有极大的增加。总之,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得到较快的提高,教师专业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6.对高校外语科研团队建设的启示

黄宇等研究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时,指出了团队在组建、运行及发展等不同阶段的三个共性问题:第一,团队建设缺乏合理而长远的规划;第二,团队运行缺乏科学而健全的机制;第三,团队发展缺少持续而良性的动力[4]。结合黄宇等提出的以上三点和本团队的建设经验,本研究提出以下四点启示:

(1)作好团队需求分析,实现成员的共同发展。

科研团队建设只有符合和满足成员的发展需求,才能实现团队的发展。因此,在制定团队发展目标的规划、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团队活动的设计等环节时都应对成员进行需求分析,广泛征求各个成员的意见,以满足各个成员的需求。本团队在进行长远规划的时候,考虑到各个分团队的情况不一样,领导和团队负责人在充分尊重各个成员的意见的基础上,成功制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了科研奖励条例,并开展了各种团队培训、学习和科研活动,满足了各个成员的专业发展需求,使团队成员得到了较快成长。

(2)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成员的发展提供良性的动力。

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包括物质性的,还有精神性的。物质奖励的效果是短期性的,精神和情感的鼓励才是持久性的,其目的是鼓励成员崇尚学习,积极参与科研。团队成员如果感觉到自己为团队作出的贡献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己的劳动受到珍惜,行为受到尊重,就会看到自己的价值。对于大家来说,这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比任何的物质奖励都更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和科研潜力。因此,团队内部要树立典型,发挥榜样力量激励成员参与学习与研究,才能实现教师较快的专业发展和团队的整体发展。

(3)营造协作互助的氛围,促进教师的团结合作。

要实现科研团队成员的成长,不仅仅需要各成员进行独立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还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和共同分享。本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注意结合团队会议和活动,建设有效的平台(如读书报告会、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方法与能力提升方法),为成员之间及成员与外面专家进行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提供机会。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团队成员能自由平等地分享想法、经验、技能和建议,实现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促进其教学、科研等专业发展较快进步,共同进步。

(4)团队负责人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和个性魅力。

团队责任人的心态、领导作风和个人魅力,对于营造良好的团队环境至关重要,有望促进团队长远发展。团队负责人既要致力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解决团队运行机制问题,又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和乐于分享的学术氛围,给团队及成员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另外,团队负责任人和领导的个性和魅力也对团队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团队负责任人和领导具有积极豁达的心态、高度负责的态度、灵活变革的个性、支持改革和创新、有理想和感召力,这些都有利于科研团队的持续有效发展。

四、结语

外语教师科研团队的建设和良性运行,有利于成员教师在这个“共同体”实践中更好地实现价值,超越自我,提升自己,实现专业发展。本研究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譬如:如何有效加强团队文化建设,让团队成员具有团队归属感和荣誉感?如何更有效地避免团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个别机会主义思想?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Little,D.Learning as dialogue:The 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J].System,1995,23(2):175-181.

[2]周燕.吴一安等著.高校外语教师发展需求研究[M].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周燕.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40-67.

[4]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王京华,李玲玲.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2):39-42.

[6]Wenger,E.Communities of Practice:Learning,Meaning and Ident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7]黄宇,李战国,冯爱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困境与突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97-100.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
简论中学体育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农村新办学校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构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
名师工作室区域发展建设问题与策略的研究
如何运用“学习共同体”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师道·教研(2016年7期)2016-12-14 11:40:56
利用SNS网站构建中小学网络学习共同体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2:34:52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QQ群学习共同体的MOOC学习支持研究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0:49:15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