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
【摘要】 作为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阶段,初中时期是教师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时期,尤其是数学学科,它是所有理科的基础学科,在数学学习中,如果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培养出学生高质量的质疑能力,那么,在接下来各科的学习中,学生都能受益匪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把课堂的质疑氛围与主动思考氛围营造起来,以激发学生对现有知识提出质疑.
【关键词】 初中数学;引发疑问;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个说法在数学学习中特别适用.数学本来便是一个探索性的学科,学生通过对问题的钻研,利用教师教给他们的理论知识来进行问题的解决,从中找到多种解题思路,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一个问题,学生能够迅速地从中提出各种疑问,这就是学生的质疑能力.初中是学生思维模式与思维习惯定式的阶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便尤为重要. 当前的教学多数是以考试为主,以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为最终目的,而这中间,学生如果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才向教师提出问题,而面对既定的解决思路,却没有质疑的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利用课堂以及习题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为他们此后更深层次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通过比较,引发疑问
“温故而知新”是我国教育千百年来的至理名言,数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诸多关联,当然,这些关联的知识之间肯定是有着诸多不同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提旧知识,也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能联想到学过的知识,但是,即使联想到了,也不一定就会主动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总结起来,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链,而更多的学生压根就不会去想那么多,他们更习惯接受教师的传授与引导,教师指到哪儿,他们就学到哪儿.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可以利用前后知识的比较,引发学生们的疑问,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主动去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学到了新的知识,同时将它们系统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链.
比如学习“相似图形”这节课,我便利用之前学过的“全等图形”作为引子来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我首先画了两组图形,每组有四个,第一组是长方形,两个是全等的,一个是等比例缩小的,还有一个与它们完全不同;第二组是四角形,两个是全等的,一个是等比例放大的,另外一个是随便画的三角形.首先,因为学过全等图形,所以,在我画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和两个全等的长方形的时候,大家都能迅速地说出它们的特点.然后,我又画出等比例缩小的长方形以及等比例放大的三角形.我将长方形的长宽比列出来,大家发现比例是一样的.然后大家又发现大小、三角形的三个角度数是一样的.显然,这两组图形中,缩小和放大版的,与另外两个全等版的,是有着一定的关联的,而随便画的与它们毫无关联的长方形或三角形,又是各自一体,我让大家对比它们之间的数据,发现了这其中的奥妙,同学们就会想,是不是这个等比例的,跟这两个全等的有什么其他的关系呢?因为它不同于全等的图形,同时又跟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所以,它们应该存在着某种关系,是不是有什么公式来表现这种特殊的关系?这样,通过几种对比,引出了学生们的疑问,让他们从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中,找到了它们潜在的规律,并引出了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相似图形.
数学的很多知识点都是彼此相通的,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存在着差异,所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引出知识点,不仅能让学生们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还能让学生们从中找到新的知识源泉. 叶圣陶说,教学的意义不是全盘托出按部就班,而是适时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知识的存在.新旧知识的对比能让学生们找到它们的规律,从而发现新知识.
二、产生矛盾,激起思考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让学生去重新发现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巧设矛盾让学生们去思考这个矛盾的成因,以及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那么,这个矛盾背后所代表的真理,便等于是由学生们重新发现,这样,不仅能令学生从根本上自主地去理解问题,更能推进教学的高效性,以及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而这種矛盾的产生,往往是相近、相似的题型,或者是针对一些知识点的特性,从其中一点入手,利用学生考虑不够全面的特点来产生,让学生对此产生质疑,从而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这节课中,在讲完平行四边形以及矩形和菱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我又给大家画出了几个图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并把这几个图形相对应的数据条件都列了出来,四条边的长度以及四个角的角度等.然后我问大家,我画的最后一个图形,也就是正方形,它应该属于矩形还是属于菱形,还是属于平行四边形?这个问题提出后,大家的意见便各不相同了,矛盾也由此而生,有人认为它属于矩形,有人认为它属于菱形,当然,也有同学说它应该是属于又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很显然,大家都说得有理有据,而且大家所说的道理都是立得住脚的,也就是说,大家所得到的结论都是成立的,因为大家都能通过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矛盾就集中在:它到底是属于哪一种呢?菱形,它是;矩形,它是;平行四边形,不用说,肯定是了.于是,大家在对这个矛盾的解决过程中,无疑便是将这个图形(正方形)的性质一点一点地挖掘、研究了出来,而最后,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大家所研究出来的这个图形(正方形)的性质来做一个总结.
可以说,在很多的数学知识中,如果不曾学过更深的知识,它们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将这种矛盾良好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们对学问产生质疑,从而让他们学会思考这其中的奥妙,并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不仅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更是让教师也轻松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总结解法,提出想法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有时候,一道题有多种解法,而这些解法最终都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只是它们所利用的原理不同,各种解法殊途同归,最终都能完成题目的解答.而这个时候,就是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这些解法之间的异同以及哪个更便捷的时候,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不要限定于其一种便捷的方法来给学生们讲,要让学生们在总结了各种解法之后,自己去提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哪个解法才是最简单的,甚至是让学生们提出更多的想法,看能否解答出题目来.
例如这个习题: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为对角线交点,E,F,H,G分别是四条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证明题,属于初步练习题的范围.在证明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方法,首先,可以论证它们的对角线HF,EG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从而证明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其次,可以先证明其为平行四边形,再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同时有两条邻边相等,从而证明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再者,还可以论证有三个内角都是直角,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可以说,这道简单的习题,能够将正方形的所有判定定理都用一遍,且都能够得到证明的结果.我将这些解法给大家总结了之后,有名同学又提出了另外一个想法,他告诉我说,如果反过来,这道题没有指明E,F,G,H是四条边的中点,但是,只要知道四边形EFGH某一个角是直角,便可以证明它是正方形.他的想法马上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大家又提出了其他的想法. 最后,简简单单的一道小证明题,最终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们在此发散了思维,找到了更多的方法,甚至是对这道题进行了延伸.
所以,这种看似简单的不值一讲的习题,教师也不要简单地通过一种方式将之概括过去,诚然,这种习题对多数学生来说,甚至是不用思考便能解答的,但是,教师详细的讲解并不只是为了这一道题,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总结中,发现它的新的延伸,对它产生新的想法.不要怕浪费时间总结解法,它最终能够引起学生们向更深入的方向去思考,从而提出新的想法.
有质疑,继而才会有知识的进一步延伸,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所有理科的基础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是为当前学生的学习打开思路,更是为其接下来更深层次的学习与研究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