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绍文
【摘要】 在初中的教育中,数学课程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致使学生上课效率不高. 本文通过以“猜想”来构建丰富的初中数学课堂,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猜想;丰富;初中数学课堂
随着我国教育的进一步改革,让学生积极地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积极的猜想意识,成为了发现新知识与打下良好学习基础的开端. 所以,重视以及培养初中学生的猜想思维对于自身发展以及以后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以“猜想”的思维构建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猜想在初中数学中的体现以及相关性
猜想是在初中数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不仅贯穿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而且能够激发初中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以及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 然而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并不是要胡思乱想的猜想,而是根据一定的实际情况以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猜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也是能够有效解决突出的问题的. 如果能够将猜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证实,那么就能够将大胆的猜想定义为定理. 所以,数学的猜想既能促进初中数学的进步,也能提高思维能力的高度.
二、三种猜想构建丰富初中数学课堂的阐述
1. 构建类比推导的猜想丰富初中数学课堂
类比推导的猜想是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部分的问题,进而推导出两者或多者之间其他部分也是相同的. 在新的教学体制下,类比推导猜想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猜想,不仅能够丰富初中数学课堂,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猜想思维以及营造自主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 对构建类比推导的猜想还能使初中生在整体上掌握数学知识,以及能够提高初中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
在初中数学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新定义的题型,例如,“已知定义一种新的运算法则:a&b = ab + ■ - 2,那么3&5 = ?”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运用类比推导猜想的例子,这种新的题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使其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尝试,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又拓展了自己的思维. 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这一观点,让学生进行大胆尝试猜想时,不应该太强调学生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而是引导或者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类比推导猜想,进而使得学生在类比推导猜想中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2. 构建归纳推理的猜想丰富初中数学课堂
归纳推理是指从单一性的知识推理出一般性的结论,或者是指根据某种事物的一种特性推理出这类事物的全部特性. 构建归纳推理的猜想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也可以丰富初中数学课堂的氛围以及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归纳推理的猜想主要包括两种:第一,完整的归纳推理猜想. 例如,初中数学中“圆周率的定理”,分别通过证明圆心在三角形中角的边上、角的内部与外部三个不同的位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不完整的归纳推理猜想. 虽然不完整的归纳推理猜想不一定可靠,但是不完整的归纳推理猜想能够发现新的真理,这样的猜想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学习,更能开拓学生挖掘新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提到类似的例题:2 + 4 = ?2 + 4 + 6 = ?2 + 4 + 6 + 8 = …根据其中体现的规律计算出结果. 在起初应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猜想,然后引导与鼓励学生自己去证明其正确性. 在构建归纳推理猜想的同时,增强老师的引导以及学生自身大胆地猜想,丰富初中数学课堂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构建勇于探索的猜想丰富初中数学课堂
以上两种方式的猜想各具特色,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以“猜想”构建丰富初中数学课堂. 然而,构建勇于探索猜想的方式来丰富初中数学课堂也是自身学习的一种突破. 比如说,在初中课堂上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时,让学生自己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一方面,在上数学课前准备好一些纸张,让学生自己去拼剪角度,看看什么样的角度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另一方面,老师在学生大胆猜想与实际操作之后,应当引导学生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这样的课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猜想”构建丰富的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的猜想思维使得学生在自己的合理猜想下,通过自身的验证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也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地引导学生要敢于猜想,以及培养学生类比推导、归纳推理以及勇于探索的猜想,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丰富的数学课堂上,而且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保栋.激发学生主动性丰富初中数学课堂[J].理科考試研究:数学版,2013,12(10):34-35.
[2]周振健.巧用问题探究激活数学课堂之我见[J].师道:教研,2013,4(9):76-77.
[3]周华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J].导学视窗:能力培养,2012,5(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