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杨
摘要: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对音乐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音乐记忆作为音乐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具有良好音乐能力的有效指标。可见,视唱练耳与音乐记忆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基于此,本文对视唱练耳中音乐记忆的运用做出分析。
关键词:音乐记忆 视唱练耳
音乐记忆与视唱练耳关系密切,它是视唱练耳学习与音乐学习的基础,有了音乐记忆之后才能对音程和弦音质等作出判断,进而纠正视唱的音准节奏。在视唱练耳中培养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也是重要目标之一,视唱练耳的课程目标不仅是学生对音乐材料的再认再现,还有全面音乐素质与音乐审美能力等,在《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中,奥斯特洛夫斯基指出,“音乐记忆力是音乐想象力再现的源泉,是辨识过去已听过乐曲的源泉”。可见,培养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必然是视唱练耳课程目标的一部分。从音乐记忆角度来学习视唱练耳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音乐学习,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视唱练耳的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师从音乐记忆角度来设计课堂,对视唱练耳教学也有很大启发作用等,可见,音乐记忆在视唱练耳中运用广泛。
一、从音乐记忆规律出发看视唱练耳特征
音乐心理学中对音乐记忆有着不少研究,并认为与视唱练耳密切相关。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视唱练耳有着较多学习方法,侧重点是怎样將心理学中音乐记忆相关知识与视唱练耳相融合,并有效结合音乐记忆规律与学习视唱练耳教学,以便实现视唱练耳的学习与音乐记忆的培养目的。这也与视唱练耳教学原则的学科渗透原则相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民族音乐学、音乐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与视唱练耳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获得全面音乐能力。
音乐记忆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使用也有着很强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结合音乐记忆和视唱练耳教育教学原理,便可以找到问题突破口。
二、音乐记忆规律在视唱学习中的运用
准确呈现高音与节奏是视唱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实现音乐表现力与音乐鉴赏力等。具有良好音乐记忆规律的学生,在不经意间哼唱时,其调性旋律节奏都不错,并没有走音现象。这就是由于他们对旋律已经有了直觉,这就是内心听觉能力的形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选取一些合适曲目进行教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提供的图文材料,让学生示范演唱。实验表明,记忆表象与记忆效果成正相关,对音像资料有效的学习之后,学生便可以了解到视唱练耳规律,并对其调性感与节奏感有所体会。可见,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视听觉产生表象,并增强记忆效果。此外,在课堂之外也要科学的指导学生学习,通过逐步积累形成内心听觉。
三、音乐记忆规律在练耳学习中的运用
(一)通过模唱与构唱形成良好的内心听觉
模唱是让学生对刚听过的音乐材料进行重复练习,这是声乐材料刺激听觉产生短时记忆并从记忆中提出信息。虽然过程短,但是却包含了对声音信息的编码加工、储存提取等,通过不断重复材料延长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是的存储时间,以便为长久记忆做准备,一段时间之后再间隔练习,帮助学生实现稳定记忆并产生内心听觉。模唱是对音乐材料循序渐进的识记可以形成清晰的音乐表象,这是培养内心听觉的初级阶段。
构唱是对音乐材料具有听觉表象基础上对音程和弦的学习,这是对模唱听觉表象信息巩固记忆过程,是内心听觉培养的高级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构唱方法灵活选用,通过与模唱相结合,让听觉表象逐步清晰化,最终实现内心听觉能力与音乐感知力的提高。
(二)通过和声听觉训练来达到练耳目的
和声听觉训练指的是“同听觉记忆来分析和辨明音程、和弦及和声功能等,”以便获得系统的音乐听觉。作为视唱练耳教学的培养重点,优化和声听觉记忆是提高和声听觉能力的重要方式。需要明确的是:和声听觉训练不同于音高识别,它与音程相关的乐理知识、和声听觉记忆、判断协和程度等理论知识密切相关。和声听觉目标是发展和声听觉,是对学生学习听辨能力的考察,因此,要避免学生只关注音高而忽视和声效果、和声性质的发生。在具体操作中,注重对音高和性质的合理分配,以便达到听觉能力的平衡全面发展。
音程与和弦都是以音程关系为基础的,因此,需要对音程关系强化记忆来帮助学生听辨音程和和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难点,如课堂教学是三度音程,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必要与三度音程相结合,视唱选择三度音程较多曲目或由教师编写改编曲目使其符合教学设计。视唱之前的练习曲,应该起到强化学生记忆课堂内容作用,尤其是大小三度听辨,则是三度音程学的难点。此类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于练习曲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记忆大小三度音程。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技巧性知识或练习曲,一定要几节课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持续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储存在长久记忆中。
(三)以旋律记忆力带动旋律听写
旋律听写作为练耳教学的重难点,这是由于此类练习涉及音高调性节奏等音乐各要素,是对学生综合记忆能力的考察,有助于音乐记忆力和音乐综合能力提高。在旋律听写训练中难度较大,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为了克服此缺点,教师应该把复杂旋律科学划分为几个短小材料进行训练,如此便降低了听写难度并保证材料含金量,利于细化训练内容与吸收。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逐步增加旋律长度让学生的旋律记忆能力逐步提高锻炼。
听音乐旋律作为情感因素参加的感性思维活动,需要在曲式结构、节拍及节奏特点、旋律风格等特点整体把握,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旋律的深层次理解,以便达到听辨过程中记忆的系统化与理性化。要实现深层理解旋律,一方面需要教师的透彻讲解,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效指导并学会对旋律的有效改变并创造旋律短句。在满足这些条件之后,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与创造性便会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也能够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主动积极地研究各音乐要素之间的联系,实现对音乐的加深理解与有效记忆。
参考文献:
[1]曹理等.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