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爱花 刘武
【关键词】激发 提高 兴趣 动机 方式 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88-01
每每与同仁们谈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时,无不埋怨声声,慨叹不断。埋怨学生都是弱智,又不努力;慨叹自己不知所措,束手无策。其实究其原因,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如果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愿意学习了,自然也就能学好,成绩也就相应提高了。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学习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
学习兴趣是一种个体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它直接推动着人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它是主动学习的诱因,是自我强化的动因,是成才立业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有效因素,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的精神力量,学习起来就积极主动,精神愉快,不知疲倦,常常会表现出一种超常的学习能力。有兴趣的学习才能产生最大的学习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专注地学习,使强烈的愿望转化成切实的行动。
郭沫若曾经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可见,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创造性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成就事业的最大驱动力。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一旦把学习当成一种内在的需要,就会发奋努力,所学知识便能及时掌握,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现就激发学习兴趣 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疑问,激发求知欲望。
恰当的提问能唤起学生注意,产生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因而能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多提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和“为什么”一类的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动手动口,不提“是不是”“对不对”等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的问题,以免学生失去兴趣 ,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优美的事物,或者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语言,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对学习内容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成功,激励上进精神。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疑难问题,“温故而知新”。当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励他们的上进精神。
(四)应用电教,丰富教学内容。
应用多媒体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能减少教师板书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增强直观形象,能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会兴趣倍增,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品质也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学习动机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能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习,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将学生潜在状态的学习动机转变为激活状态,成为有效的学习动机呢?
(一)加强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清楚地了解学习的目标要求,尤其要了解所学课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的意义、作用和价值,从而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营造教学氛围,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一个真诚、尊重和重视每个学生的、积极的、有社会情感支持的学习氛围,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学习,积极性自然高,就能保持最佳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会好。
(三)优化教学环境,达到激发动机目的。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反映事物本质,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通过视觉听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四)恰当表扬奖励,感受学习成功乐趣。
学习成功的体验能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而过多的失败会削弱成功动机。因此,教学中教师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教师恰当的表扬和奖励,就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有助于学生产生自信心,学习自然会更用功,学习成绩会相应提高。
三、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将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的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单一被动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探求、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的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地张扬,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主人,就会把学习跟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就会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转变学习方式,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很多,在此谈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教师要抛弃固定的、程式化的教学方式,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上课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和学生共同分享和理解,要将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
第二,教师要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自觉担当起学习的责任。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只有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挖掘其促进人性发展的因素,精心设计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合作者,而非“解题者”,学生真正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 “建构者”,而非“模仿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
第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从“敢问”发展到“善问”。产生学习信念的根本原因是疑问,没有疑问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没有疑问学生也就不去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处在表层,只能是一种形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指导质疑方法,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大可不必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唉声叹气,只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转变学习方式,他们就会愿意学习。只有学生愿意学习了,才能够学得好,成绩才会稳步提高。
作者简介:
刘武:中学二级教师,本科,有志进行有关语文教学、班主任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