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例,从预测、质疑、提问和评价四个方面阐述批判性阅读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索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 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培养初中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英语教学探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SC34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14-02
1.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不仅强调了英语课程的功能性、实用性,还强调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即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时,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21世纪国际化人才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将批判性阅读策略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2.批判性阅读的定义及策略
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又名评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批判性阅读是分析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个性化的阅读。在美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已成为从幼儿园教育到大学教育中重要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之一。
近年来,国内教育专家和学者开始日益关注批判性思维能力, 并着力关注大学阶段以及中学阶段批判性阅读课的实践与研究。就目前国内研究的现状看,可将此领域的研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针对批判性阅读内涵的定义及其意义的解读。例如,批判性阅读是指“在阅读中评价、推断并根据事实论据得出结论”。第二类主要是基于对批判性阅读外延的研究,包括批判性阅读策略、批判性阅读教学设计等。例如,李雪琼提出初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策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负性心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质疑的习惯;正确理解批判性阅读,勿将批判变成批评。张淳研究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环节中的评判性阅读教学设计。
批判性阅读策略主要包括预览、评注、概述、分析、提问、预测和评价等。张茹芳提出了五种使用频率较高,适用性较广的批判性阅读策略,即预测、分析、质疑、推断和评价。笔者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例及学生的语言输出成果,从预测、质疑、提问和评价四个方面阐述批判性阅读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3.批判性阅读策略的运用
3.1预测
预测指读者根据文章提供的线索,包括文字和非文字,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亦称图式)和经验,对文本的主题、内容等作出的预先推测。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通过文章标题进行预测或通过相关图片对文章进行预测。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预测,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体裁、主题、内容等进行发散性思维。标题的预测与探究有利于阅读策略的训练,学生审题、推理、质疑、判断、创新等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对标题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根据已给图片进行预测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以American English In Mind(文中简称AEIM) Level I第44页What does “success” mean?为例,该文主要探讨了成功的定义并以一些名人为例阐述不同人对成功的不同定义。在导入上课主题前,潘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课文配图中出现的四名成功人士并介绍了他们的背景知识。这四个人分别是亚马逊网站创始人Jeff Bezos, 美国脱口秀主持人Oprah Winfrey, 网球界世界头号种子选手Ana Ivanovic和美国好莱坞影星Johnny Depp。
上课伊始,潘教师在展示这四个人图片的同时,还抛出了问题Who are they? Can you recognize any of them? 学生对这四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些学生了解图片中的人物,并作了简单的介绍。接着,教师进一步设问,“Do they have anything in common? In what ways are they different?”,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这四个人身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本课的主题自然地被引出,并为阅读后的小组讨论做了铺垫。
3.2 质疑
《汉语大词典》中对质疑的定义是“质”意为“证据”,“疑”意为“疑问”。“质疑”意为“利用证据,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质疑是读者阅读过程中运用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就所读文本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同伴间的讨论、分析、和查证,进而形成自己的评价。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具备质疑精神的学生从阅读中既能吸收性地,又能批判性地学习知识,并正确利用批判性思维,把自己的思考逐步引入深入和创新,从而达到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在解决文本语言问题的前提下,教师应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文章展开分析和质疑,进而获得自身对文本的理解。
以AEIM Level II第106页A Matter of Luck为例,该文主要讨论了好运是否是实现成功的唯一因素。文章以奥斯卡奖获得者Charlize Theron和Virgin公司总裁Richard Branson为例,讲述了Charlize成为好莱坞影星前的奋斗史和Richard Branson与朋友出海钓鱼,依靠自己的求生经验和准确判断死里逃生的事例来说明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好运,还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等其他因素。
教师设计What good qualities do you think they have and how do you know that?这两个问题的初衷是希望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这两个人身上的优点,进而推导出这两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好运,还取决于这些人自身的能力和优秀品质。但是,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一开始学生并没有完全领会老师的意图。这时,教师进行了纠偏和引导,提醒学生将关注点放在两人的good qualities上。在此引导下,学生总结出Richard Branson野外求生的知识很丰富,做事自信而果断等观点。
教师在提出第一个问题前已布置学生了解两人的背景知识。但是在设问环节,并没有体现出学生预习与不预习的区别。教师设计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无法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并作出自己的评价。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看,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真正实现批判性思维互动。
教师可以考虑把这个环节设计成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提出质疑,并展开讨论。例如文章中提到“Richard Bransons prediction about the storm came true. The boat and the other people were never seen again”。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为什么Richard Branson和他妻子都得救了,而他的朋友都死了?是因为他的朋友不会游泳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为什么当时他不报警?学生可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背景知识展开小组讨论,由此来判断文章的论据是否真实可信。
3.3英语阅读课中的提问
英语阅读课中,教师应做到心中有目标。阅读课中的问题设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本文语言层面的问题,一类是高于文本意义层面的深层次问题。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即以语言教学为主,以思维拓展为辅,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以AEIM Level II第59页的听力材料为例,这段对话主要讲述的是一名新闻记者采访Blaine博士,向其了解美国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伤亡及损失。
授课教师抓住了听力材料中提到的时间差,即新奥尔良市市长已提前一天通知市民离开飓风可能会袭击的地区,进而向学生提出疑问,即听力材料中提到很多市民选择留在家里,原因是这些人已无路可逃,为什么这些人会选择留下?为什么这些人不尽快逃命?为什么这些人无路可逃?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根据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自己的分析与判断,给出合理的解释,并努力让同伴信服。在这一小组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训练了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3.4 英语阅读课中的分析与评价
根据布鲁姆(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其中,综合和评价是最为复杂的认知活动。他认为:“评价就是对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运用标准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评价这一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内容、写作意图、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总结、创造等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第3单元阅读文章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为例,此文章主要讨论青少年是否可以自己做决定,通过Liu Yu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即青少年可以自己做决定。授课教师从作者的观点出发,就青少年是否可以自己做决定展开讨论,并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做了客观全面的评价。
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对青少年是否可以自己做决定开展小组讨论,目的是希望学生从多角度、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观点,并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讨论前,教师提醒学生需从多角度出发看待这个议题,避免出现一边倒地认为父母的做法是错误的情况。在陈述观点的过程中,学生需给出充分的理由,并能“自圆其说”。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一部分学生没有一味地批评父母的做法,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提出父母与子女之间需要沟通以及青少年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做好学习与爱好之间的平衡的观点。
4.结束语
将批判性阅读策略运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即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学生除了需要具备语篇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还需具备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师应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地解读,鼓励学生运用预测、质疑、分析、提问、评价等批判性阅读策略,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Herbert Puchta, Jeff Stranks. 2011. American English in Mind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贵丽萍等.2011.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201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张茹芳.2012.运用批判性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12):16.
[5]黄芳.2011.浅析如何培养英语阅读预测能力 [J].科技信息,(10):563.
[6]李雪琼. 2011.初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02-203.
[7]张淳. 2009.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66-69.
[8]李迎新.2011.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4):64-65.
[9]评价[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45.htm, 2013-1-16.
作者简介:
李卓,1979年5月生,女,浙江杭州人,硕士,讲师,英语教育方向,执教于杭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