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2017-01-03 21:13石蕴玉
关键词:对比阅读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

石蕴玉

摘 要:对比阅读是批判性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在对比阅读中,通过“同中求异”,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总结、评价等,达到深层次阅读的目的,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对比阅读;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

英语阅读教学,不应只培养阅读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应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1]37。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缩写为CDA)和批判性阅读是紧密相连的,批评话语分析为阅读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阅读教学实践提供了启示[2]。根据CDA互文性的特点,阅读活动的领域可得到扩展,成为一种探究式的活动。除去课文中存在的文本,还可以引导学生探寻课文的出处,或者找相同话题的文章,探寻这些文章之间的交错互文关系[1]39。由此可见,对比阅读也是批判性阅读的一种方式。

对比阅读就是把两种或多种文章(或句子、语段)对照着阅读,通过辨析其异同,发现其共性和个性特征,以加深认识和理解的阅读方法[3]94。而在批判性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和作者进行质疑并通过比较来分析文本信息和作者的目的和观点,才能提高读者对文本的反控意识和能力,提高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4]。由此可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输入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对文本深层次分析和理解的目的,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

一、对比阅读的实例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二单元中的阅读材料“The Search for Happiness”,全文以“happy”为主要线索,讲述的是运动员桑兰在受伤时和受伤后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故事。教学中,笔者选取“Flying Back to Happiness”让学生与“The Search for Happiness”进行对比阅读,以期达到对文本深层理解,同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Flying Back to Happiness”主要讲述的是詹宁·谢福德以自己的经历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强大的内心如何战胜肉体残缺的故事,带给人们满满的正能量。她在残疾后,学习飞行,用自己强大的内心,回到自己的幸福生活。两篇文章,都讲述了“残疾人”的故事,都和“幸福”有关。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只有对比,才能为‘求异打开通道,以达到发展语言、激活思维的目的。” [3]95因此,将具有相同话题、不同人物的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能力,达到“同中求异”的效果。下面是对比阅读的具体教学流程。

Task 1: Ask students what the passage “Flying Back to Happiness” is about?

【解析】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阅读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上课时,请部分学生就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反馈,检查学生是否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

Task 2: Read the passage “Flying Back to Happiness” quickly and fill in the table.(见表1,表中斜体部分内容为学生所填)

【解析】让学生再次阅读这篇文章,并根据教师给出的几个维度填写表格。这些维度在对比阅读中即为“同中求异”之“同”。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对桑兰经历的理解也是从这些维度展开。教师主要扣住了在不同时间段发生的“事件”和主人公“感受”的变化,既有表层阅读,又有深层阅读;除了找到部分关键词,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Task 3: Read the passage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 and fill in the table. (见表2,表中斜体部分内容为学生所填)

【解析】让学生阅读“The Search for Happiness”,然后从和“Flying Back to Happiness”类似的维度进行信息搜寻和概括总结。为了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更加合理的质疑和对比,并对两篇文章进行相关评价,突出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

至此,完成了对两篇具有相似话题、主人公具有相似经历文章的初步理解,明确了相似时间段主人公经历的“事件”和“感受”的变化。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相同话题下,不同主人公在相同阶段“感受”的不同,体会到“同中求异”之“异”在何处。但至此的阅读过程,虽涉及关键信息的找寻和概括、总结的能力,但没有涉及批判性阅读中质疑、对比、评价等较高能力要求。

Task 4: Comparison and analyses

1.对比两位主人公不同的感受变化及原因

【解析】笔者先呈现如表3的两位主人公的不同感受对比,突出两位主人公的“感受”变化,并追问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这体现了批判性阅读中质疑、对比、分析的能力要求,也体现了对比阅读中“异”在何处、“异”为何因。学生已不能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相关信息,而需要通过多角度对作者和文本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后,建构自己的观点,形成自我认识。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有多个,可能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主人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不同的写作人称等等。这里已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因为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先有图式,会由此建构起不同的自我观点。

在讨论了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后,继续讨论“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但都需言之有理。

以上两个问题,充分体现了批判性阅读中质疑、对比、分析、推理以及评价的能力,这已经不再是知识层面,而是思维层面。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将两篇文章作为已有图式,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图式。

2.对比两篇文章的标题

首先提出问题:Can the titles be exchanged? Why? 然后呈现出两篇文章的标题,即“The Search for Happiness”和“Flying Back to Happiness”,其中search和flying back已做出着重标记,以提示学生可以从这几个词入手思考。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

(1)根据文章内容,标题是不能换的。

(2)The Search for Happiness: “Search” indicates the process to find happiness. 说明了一个“过程”;

Flying Back to Happiness: “Fly” indicates the author flies an airplane and her eagerness to regain happiness. 既暗含作者的职业,也暗示了作者重获“幸福”的“急切”心情。“Back” means that happiness which was lost in the past is back now. 说明了“幸福”的回归。

最后,教师总结得出“不同文章的标题会由于内容的差异性,表达不同的意义”,即Different titles, Different meanings。

【解析】因两篇文章具有相同话题,主人公经历又极为类似,问是否可以将两篇文章的标题进行互换,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到文章本身,体会文章主题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比和分析能力,更帮助学生从语言的角度理解文章标题蕴含的深层意思以及标题中采用的隐喻手法,从语用的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

Task 5: Summary

【解析】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一起完成了对两篇文章的对比总结(见表4),总结两篇文章的异同点,突出“异”,加深对文章和对比阅读方法的理解,同时提出在对比阅读此类文章时的关注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对比阅读。

Task 6: Homework

Write a short comment on one of the articles about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characters, feelings, cultures, etc. Besides, state your own opinion about what happiness is.

【解析】作业是课堂的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对“happiness”的认识,写一则对其中一篇文章的评论,不仅突出本堂课的教学主题,而且进一步体现了批判性阅读策略和批判性思维,也符合语言教学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二、对比阅读教学的注意点

运用对比阅读,可以使学生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比较阅读,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取合适的文章

选择的材料要与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有一定的相似性,或话题相似,或写作手法相似。选择的材料越有吸引力,越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越能较为顺利地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活动。能否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对比阅读,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成败。

(二)把握合理的对比维度

对比维度的设置首先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与文本中需要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相符,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在对比中发展质疑、推理、归纳等批判性阅读技能。通常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来把握比较的维度(如表3)。

除了根据体裁选择对比维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从语用层面进行对比和分析。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不同的对比维度时,除了基于文章本身的特点外,还要兼顾探究性,使对比的维度有探究的价值,有助于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使学生批判性地理解文章,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三)重视“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一拿起阅读材料,我们往往习惯于异中求同式阅读[3]94-95。但对比阅读主要是为了“同中求异”,即在培养学生把握文章共性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求异”。在对两篇文章进行初步阅读后,分别对文章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其中的共性因素和差异点。根据其存在的差异,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图式,结合文章内容、作者立场等,揭示文章中存在差异的原因,探寻语言表达的不同特点,把握语言内涵,体会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比阅读是批判性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手段,对比阅读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它把学生从教材文本中解放出来,不仅提高了课堂容量,还能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把教师从语言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使教师的阅读教学立足于篇章和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层次,拓展学生的思维,逐步使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护华,熊涛.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三维批判性阅读模式[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1).

[2]李桔元.批评话语分析与批判性阅读[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3):92.

[3]谢建萍,陈群.对比阅读教学之“三破三贵”[J].上海教育科研,2015(1).

[4]张三香,谢薇薇.批判性阅读理论的依据与策略[J]. 江西社会科学,2012(7):263.

猜你喜欢
对比阅读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
培养批判思维 彰显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研究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阅读:文本的另类解读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批判性阅读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论批判性思维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的使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