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4-29 20:11逯虎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逯虎彪

摘要: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归一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44

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的思维时而收敛、时而发散、引申推广,同时引导学生在观察、惊叹、思维、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一、归一性思维的训练

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归一性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使答案归一化。其思维的特点是封闭的、求同的,归一性思维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思维定时的作用,获得系统的知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和方法。例如: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HCHO、HCOONa、CH3CHO、CH3COCH3、HCOOCH2CH3、CH3CH2OH等的结构分析,找出是否有发生银镜反应的官能团——醛基,若有,则能发生反应,若没有,则不能发生反应。再如,在学习胶体的性质时,教师可运用实验及电脑模拟,启发学生分析、思考,从而发现胶体之所以能够稳定存在,是因为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而带有同种电荷,使胶粒间相互排斥的结果。学生抓住这个关键点,就不难解释胶体的其它性质,如加热、加电解质溶液或加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能聚沉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思维定势作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散性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进行跳跃式的思维,重新组织给予的材料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把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和加工,对知识内容进行延伸和迁移,灵活运用、系统掌握。发散的目的就是开放,就是求异和创新。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体现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思想方法上、科学素养的培养上都应体现一定的递进性,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1. 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提高是关键

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风趣押韵的记忆口诀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各个知识点的过关。学生只有在基础知识过关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 知识由点到线,发展横向联想

一个新内容或新概念的引入,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新鲜感与好奇心,此时教师应积极地诱导学生的思维转移。例如,学习了Cl2的性质和用途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卤素元素的原子结构。在教学时,把卤族元素这个内容设计为讨论课,使学生从氯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迁移到其他卤素单质知识点的学习,从而使学生逐渐明白,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横向联想,就是使学生的思维开阔、灵活。发展横向联想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手段,它是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从化学概念、原理、实验、变化等的相互关系出发,根据其性质的相似性,从问题的各个不同侧面,产生联想,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使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有独特的见解。

3. 知识由线到面,发展纵向思维

发展横向联想,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灵活性。然而,要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兴趣,仅仅在横向上产生联想是不够的,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向纵向深入,使所学的知识不断深化、丰富和完善。另外,针对一些问题,教师在解答时应多启发、诱导,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向纵深方向进行联想。纵向思维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一是注意化学计算的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教师要着重让学生进行思路分析,由浅入深设置阶梯,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例如:有关Al3+和OH-反应的计算问题,可设计如下习题进行练习:(1)向含有0.2molAl3+的溶液中,加入含有0.3molOH-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多少克?(2)若加入含有0.6mol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多少克?(3)若加入含有0.7molOH-的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又是多少克?该练习层层深入,达到了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训练目的。

二是加强纵向化学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即学科内综合,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思维流畅、联想丰富,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多的知识信息和解题方法,从而迅速地解答题目,教师一般可通过对综合题的分析、练习来达到训练目的。例如: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特意设计了以下的习题:在一定的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气体,发生反应CO+H2O=CO2+H2,并达到平衡。⑴再分别向容器中充入1molCO或1molH2O气体则平衡移动吗,向什么方向移动?(2)若改为一次性充入1molCO和1molH2O气体,能平衡移动吗,向什么方向移动?通过对该习题的练习,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在学习时我们要重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辨析,实现对重点、易混淆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纵向发展,形成知识链。在新课程理念下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实验的授课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目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有一个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的气氛。

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例如:将初中化学实验室制氢气,改为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们边做边思考,实验室制氢气能不能用浓盐酸?实验室用稀盐酸和锌粒反应制取的氢气纯不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很多,为什么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为什么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时,滴加CuSO4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制取的氢气如何干燥?如何收集制得的氢气?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解决问题。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实验机会,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层面,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是化学兴趣的源泉,而兴趣是思维的前提。教师在实验前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查阅资料,独立发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自觉投入到学习中。但在设计实验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挥,由学生单独或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再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评估,使学生在一个平等、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积极思维探索,选出简便合理的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设想,从而找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的教学方法,如同开发矿藏一样,促使他们去勘探、挖掘,让化学实验课成为提高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地。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整理知识体系,加以灵活应用,从而产生联想,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一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诱导学生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点、线、面的综合和升华,明确其共性和个性,研究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丰富的联想,使认识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不断升华。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师应把部分授课时间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上,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的尝试、探索和创新,不断地积累、总结和交流取得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世华.试论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形成[J].化学教学,2002(10).

[2] 钟启泉,崔允漷,张 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县白龙江林管局中学 746010)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