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辉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自然深知课外阅读对孩子们的精神滋养,所以当《课程标准》提出“经典诵读进教材”这一条时,我就开始期待引进更好的读物,引领孩子进入更加诗意的世界。“新鲜丰富的语言就是滋养大脑和心灵的新鲜丰富的营养,仅仅是日常生活语言是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对于母语的需要的——怎么办?大手、小手同捧一本书,和孩子一起读起来、诵起来。”这是《日有所诵》的主编薛瑞萍在序言里的话,诚挚地指出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是啊,琅琅书声,朗朗乾坤。每次晨读,你听着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优美的语言里、节奏里,会相信:浸润其中的孩子,会越读越聪慧,会读出诗味,读出诗心。
看着手中的《日有所诵》,我想,诵读之美人人皆知,可诵读之难恰在题目中的“日”“有”二字上。须知,滴水必能穿石,而坚持天天滴和滴出花样就是考验教师的事了。
开学伊始,我带领着学生们在一个明媚的早读课上轻轻掀开了《日有所诵》的扉页,以有趣的儿童诗为敲门砖,快乐地迈进了经典诵读的大门。其实,它的每个单元内容呈由易到难的阶梯式上升分布:从儿童诗到现代诗,再到古代诗、古文选。我盘算着,按一天一篇的进度来,一个星期刚好读完一个单元,一个学期可以读完十六单元(也就是上卷结束)。心中明了进度安排,我就着手“趣味诵读”。我用绘声绘色的范读提醒孩子们读诗要注意停顿的节奏,抑扬顿挫可以表现你的情感起伏变化。短的诗篇我们一读三叹,反复吟哦。长的诗篇,我们分段合作,有齐有散。有典故的古代诗词,我会在初读后补充背景故事。有韵味的诗歌,我会在诵读时配上画面或轻音乐。
为了让诵读日常化,要保证好时间。我在以身作则亲身领读了4周后,确定同学们大都知道了该怎样读好一首诗歌,于是渐渐过渡为按学号让每个学生都有领诵的机会,可以提前准备好所读内容。每次上早读课,开始5分钟是经典诵读时间。随着预备铃的响起,领诵者站到讲台前,带领全班同学一齐翻开《日有所诵》,饶有兴致地开始范读、齐读、分读等。每篇读完,我只指一个问题,读一读想一想就能知道,学生如果有点想法但又说不清楚那就再去读。每两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上,则可以尽情展示“听,我的诵读”“看,我的发现”。就这样,每日一诵,每日与经典相约,在美好的文字中,孩子们渐渐成长。
书香是需要慢慢熏染的。当他聚精会神,他便融入对象,吸取对象,成为对象。就这样,兴趣盎然地一路诵读,或早或迟,或深或浅,所读所诵,都将内化为他们的精神气质。不久,恰逢一次童谣创作征集评奖活动,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完成了个人自创的童谣。最后选出了29位同学的作品进行投稿与参与评奖,好几个学生的作品得以发表并获奖。其实,在每日的经典诵读时刻,相约美好文字,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愿这样的愉悦的精神之旅可以伴孩子长久的岁月……
(贵州省遵义县石板镇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