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春芳
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经常会出现不敢提问、无疑可问、没机会问、不知如何问的场面。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创新呢?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觉得可以从如下方面斟酌入手。
一、氛围营造,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仍然习惯于等待老师提出问题,跟着老师的问题一步步走下去,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即便有些想法,也不敢向老师提出来。究其缘由,还是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没有彻底改变,所谓的“师道尊严”放不下,怕学生任意的提问影响自己的形象,扰乱正常的预设的教学程序。因此,教师总是用一个个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领着学生在自己预先铺设的平坦的教学道路上前行,顺顺当当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时间长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拉大了,学生就变成一个个机械的群众演员,按照教师预先编写好的剧本戏路按部就班地演下去,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即使个别原本有个性的孩子有疑问也不想问、不敢问了。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拥有问题意识的种子——好奇心。他们遇到新奇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关键是我们教师没有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萌发的优良环境——自由发问的氛围。
我们要俯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平等自由的对话,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不怕说错话,敢于讲真话,说出心里话。要耐心地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有些孩子生性胆小,在家长面前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在老师面前更加拘谨,怕说错话,怕被老师批评,因此,教师对这些孩子更要有耐心、有信心,让他们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并不断给予鼓励,给他们以时机,逐渐培养他们说话的胆量和提问的信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平等对话的氛围一旦形成,孩子们的提问会源源不断,问题意识定能不断增强。
二、情境创设,使学生想要提问
学生想不想问,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情境创设。教师通过有趣且有效的情境设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有问题要问。
例如我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创设了如下情境:小明和小军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的家都和学校在同一直路上,小明家到学校有500米,小军家到学校800米。根据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谁的家离学校近,近多少米?”有的学生提出:“小军家和小明家相隔多远?”其实这是我故意设计的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小明家和小军家可能各在学校的两边,也可能都在学校的同一边,学生由于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都有问题要问,都想要提问。这样,他们不但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也很快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由此,他们自己提问的意识、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在此情境中自发形成。
三、诱导启发,使学生懂得提问
学生一旦把你当朋友看待,就什么也不怕了,就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敢问。有了强烈的提问欲望,敢于提问,这是好事,但是此时我们要把握好分寸,因势利导。我们对学生要正确地诱导启发,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使他们学会提问的方法,懂得如何有效地发问。
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带来月历,上课时观察各自带来的月历,说说有什么发现,有调皮的学生说:“为什么我的月历只有一张?”“为什么我的月历比他的张数多?”我发现有学生不着边际的发问,浪费学习时间,于是就提醒学生观察自己月历中的数据,并向其他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别人来回答。“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一年总共有多少天?”……学生在明确的导向下陆陆续续提出了一连串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我们在启发中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他们可以从图形上、文字中通过观察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我们应要求学生提问时要围绕话题中心,紧扣主题,有的放矢,不能盲目提问,不着边际。同时要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提问向高层次的提问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评价激励,让学生乐于提问
教师对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评价,不能置之不理,或不置可否,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当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改进提问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对一些勇于提问的学生给予奖励和鼓励。例如我们可以对学生每堂课中提问的次数进行记录,比一比谁提问的次数多,评一评谁提出的问题好,有价值。
我们还可以让每个学生自己记录每堂课提问题的次数,并记录下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每周一次集中开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评出“每周之星”“提问专家”等荣誉称号,以此激励学生们的提问意识,使得他们乐于提问,不断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在我们的积极评价、欣赏鼓励下,逐渐养成敢于提问、想要提问、懂得提问、乐于提问的问题意识,在问题中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情感,牢固树立创新的根基。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