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存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要达到理想效果,就得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要有新意,有意义,有价值,也就是发散性与逆向思维。要学生在研究性课堂里充分发挥与释放。
关键词:独特见解;历史课堂教学;求知探索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修炼心智,完善人格,强健身体。其中,修炼心智指的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当前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最需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是否独具慧眼最为重要。
所谓独到见解,就是能够看到常人看不到的现象,能够发现常人发现不了的问题,能够提供常人提供不了的问题解决方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擦亮学生的慧眼,如何使我们的学生独具慧眼,笔者做了一些探索。
一、观察事物要有理论的高度
历史学是人们用一定的观点观察分析、判断历史事物,进而得出相应结论的科学。无论是历史学习也好,还是历史研究也好,具备相应的历史知识、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理论观点是非常必要的。有些人说了半天不知所云,有些人写了半天不得要领。究其原因,关键是不了解学科特点,没有理论高度,理论修养欠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堂:学生很活跃,老师很高兴,但内涵不丰富,教学活动按设计进行,要么是在一些表面、浅层次的问题上打转,要么是漫无边际地联系、发挥,这种课上得很累,听得很辛苦。要使我们学生说的话、写的东西有分量,有独到的见解,就必须用历史学科的理论观点武装学生的头脑,并用它去审视历史。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问题与历史分析、英雄与群众、历史的统一性与历史的多样性、历史的波浪式发展与螺旋式上升、历史的必然性与历史的偶然性、全球史观与现代史观、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等等。试想,如果不用全球史观去看哥伦布远航,剩下的可能就是贪婪;如果不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去看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我们的脑海就会充满暴力与残杀。
二、提出问题要有独特的角度
要使我们的学生独具慧眼,光有空洞的理論或观点肯定是不行的,还必须善于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历史学习中,我们当然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知识和组成历史现象的相关要素——背景原因、经过、性质、意义、影响等。但是,如果我们的问题、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探索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必然是肤浅的。要想语不惊人死不休,就应该引导我们的学生善于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而且,所提出的问题是有新意、有意义、有价值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思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此类问题比比皆是:“商鞅的结局是个人悲剧还是时代悲剧?”“谁该为北洋海军的覆灭负主要责任?”“怎样看待人文主义的普世价值?”……
要学生能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平时就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批判精神,不人云亦云,不过于循规蹈矩。要善于独辟蹊径、积极思考,善于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关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善于捕“风”捉“影”、“小”题大做、以小见大,善于寻找生活中的“双关语”、课本中的“潜台词”。只要以怀疑、批判、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自然是会独到的。
三、解决问题要有方法的支柱
提出了独到的问题并不等于解决了独到的问题,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领悟、解决问题才是学习的目的。我们说某人独具慧眼,还包括他具有常人所不具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借助知识积累,社会阅历与科学方法。科学的方法是攀登者的拐杖、漂流者的轻舟。就历史学习来说,“读史征信”与“三重证据法”固然是重要的方法,但逻辑学里面的分析,概括、比较、判断、演绎、归纳等方法都是十分实用的。例如,学习近代欧洲的政治史,不用比较的方法,其结果将会是充满盲目与混乱。如果运用比较的方法,将民主法制思想、民主法制政体与封建专制思想、封建专制政体比较,就容易看到近代欧美政治的进步,看到思想家、政治家宽广的胸怀与智慧的眼光。从逻辑上来说,有数理逻辑、形式逻辑、生活逻辑,这对历史学习与研究都有用。因为要创造,必然要有突破。实践表明,任何封闭的环境都不利于独具慧眼的学生的培养,而良好的人文环境包括积极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四、思考历史事实要有反思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现实社会是以往社会的延伸体,通过对以往历史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实,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对现实社会了解得越深刻,对历史的洞察力和反思力就越深入。无论作为人类群体还是作为个体的具体个人,不断反思过去和现实,并能不断追问人类过去或现实的生存方式、状态是否合理和如何改善等,才能保持一种有活力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从而不断推动人类在反思和剖析自我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和创造。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中学历史课堂提问设计教学评估[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2]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