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思探究”实现历史教学“轻负”“高质”

2014-04-29 00:44黄新春
成才之路 2014年32期
关键词:轻负高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黄新春

摘 要:中学历史课成为中学诸学科中很难教的学科,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以致降低了历史课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学习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诱思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轻负高质

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减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减负”问题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是要通过减除过多过滥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地学习,达到学业的高质量。因此,“轻负”“高质”地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新课题。

一、基础教育必须“轻负”“高质”

(1)“轻负”学习是时代、社会、学生的呼唤,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固然是国力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民族素质的竞争。而这固然与他们掌握的知识水平、身体技能有重大关系,但核心是个体乃至一个民族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轻负”“高质”是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公民,是一种全民的全面发展教育。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教育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轻松愉快,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分析、归纳,多视角、多层次地探幽索隐,从丰富的历史内涵及历史风云人物的言行中获得启迪,并升华为个体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敢为天下先、献身社会的优秀人格品质。二者是统一的,“轻负”是前提和手段,“高质”是结果。

二、诱思探究是初中历史教学“轻负”“高质”的指针

由张熊飞教授创建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以传统的启发式教学为基础,总结了二十多年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以学生心理活动为依据,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理论。其质量观是:“三维教学目标论”。它真正从应试教育的“知识要点化、要点问题化、问题标准化”的模式中跳出来,把学生置于最终获得全面发展的主体地位,它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育人育才”的过程,强调教师的每个教学策略,考虑的并非仅仅是自己怎样教,而首先考虑学生怎样学。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进程——最优化地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站在教改前沿、把握了时代教育脉搏的理论,是基础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学科教学“轻负”“高质”的指导理论。

三、探究教学是“轻负”“高质”的途径

使初中历史教学“轻负”“高质”的途径是多样的,但首要的是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全新质量观,既要克服无所作为的观点、敷衍了事的“任务”观点,又要摒弃教师是救世主、学生是知识容器的做法。按照初中历史的实际和“三维教学目标论”组织教学进程。其次,教学要“高质”,教师须“重负”,即加强创新,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变“教导”为“诱导”。即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可贵之处在于“有模式而不唯模式”,贵由教学工作者“创建崭新教学过程。”在进行诱思探究教学实验过程中,经过认真地分析思考,笔者认为可以将教材归类为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1)讲授——接受探究法。即教师系统地讲授,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使学生掌握大量知识。这种方式既是传统的,其程序结构也是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迁移练习。但反对把教学作为教师的单向输出,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意场,培养学生的情意因素。因为学习过程是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若能达到和谐共振,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谓培养情意因素,就是“要善于创设最佳教學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情意场中身临其境,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得到感染,有生动的感性形象得到把握,有兴奋的内驱力得到放大……”

(2)提问——讨论探究法。即由教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直接采用来自学生中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许多的篇章和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适合使用这种方法。通过提问——讨论——探究解答,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以提高其批判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且可以形成良好的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关系。

(3)指导——阅读探究法。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教材。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诱导为主线,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产生质疑。其程序是:教师提出阅读要求——阅读(质疑)——精讲(释疑)——练习,精讲与体验结合,穿插进行。运用这种方式,教师上课伊始就提出明确目的要求,该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重难点,教师可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而最关键的是教给阅读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一般性问题以学生自行解决为主,通过练习反馈,教师精讲难点及学生的质疑。教材中绝大多数的文化史、经济史内容均可运用这种模式。

一般认为,经济史难教难学,但方法得当,效果会好。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若干方面把握古代和近现代经济。例如,初一“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学习就可以采用前述模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生产力变革这一主线,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以及人们的吃、穿、用等角度去理解、分析。

当然,一堂课的教学方法也绝不是单一的,常常是多法并用。教师要因材施教,既要革新传统教学法,更要注入现代教学手段。对于低起点的学生要“小步走、设步垫、多活动”,使教学内容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合理分解,编成多层次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诱导,真正达到“轻负”“高质”。

参考文献:

[1]余标祥.历史课“点、线、面”三维导学环节探微——“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例谈[J].当代教育论坛,2006(2).

[2]王柏英.“汉朝的中外交流”一课的教与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3(1).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猜你喜欢
轻负高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多元化教学打造轻负高质的思想品德课堂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谈“轻负高质”初中科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轻负高质 以作业质量促高效课堂
提高试卷讲评效率,打造“轻负高质”课堂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