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林波
〔关键词〕社会性退缩行为;聋生;辅导案例
一、个案介绍
小庆,男,14岁,某校七年级学生,三年级时从老家的普通学校转入特殊学校聋哑班学习。
初次见面,就觉得三年级的他与其他孩子有诸多不同:面色憔悴,个子比同龄人瘦小;喜欢独处,不爱与人交流,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上课从不举手发言,打手语幅度极小,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与家长谈及小庆的异常表现时,家长的回答是:孩子性格内向,胆子小,胃口不好,之前由奶奶抚养了较长时间,与父母的感情有点疏远。
经过将近一年的相处,小庆的情况更让人担忧了。身边男生步入青春期后,个个长得又高又壮,而十五岁的他却毫无发育迹象。他的个子不见长高,身子也依旧弱不禁风,不熟悉他的人还以为他只有十一二岁。父母出于关心,几次想查看他的生殖器,但任凭父母怎样劝说,他都厉言拒绝。从那以后,他连刷牙、穿衣、吃饭都不让父母看。
五年级下学期开始,小庆放学后时常不按时回家,而是独自在外毫无目的地闲逛。回到家草草完成吃饭、洗漱等事,接着就躺在床上玩手机或发呆。在校时,老师常发现他未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请他回答问题,他也总是一脸不耐烦的态度;当老师要求他努力学习时,他就提出“可不可以转学”这一问题。为此,教师、父母都是一筹莫展。
六年级开始,小庆在班上只愿与小凯交流。按他的话说,小凯就是他惟一信任的人。记得有一次他在QQ里给我留言:“我不喜欢同学,他们都要害我,只有小凯对我好。”“他们都要害我!”这是多么让人心寒、恐惧的一句话!经调查后,我发现同学们对他的态度只是好奇,原因是小庆常神秘地看自己桌子里的东西,而这神秘的东西只是学习用品而已。小庆却觉得同学一直在窥视他,令他很反感。
小庆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出现了异常,而且正逐步加剧,情况不容乐观。他越陷越深,心灵的阳光亦渐渐淡去,对他的挽救已迫在眉睫。
二、理论分析
综合以上种种情况,我认为小庆有社会性退缩行为倾向。社会性退缩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过分胆怯、孤独,不敢去陌生环境,不愿与朋友一起玩等。其具体表现可归纳为:胆小懦弱、羞怯、自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孤僻不合群,常沉浸于电脑网络、幻想之中;厌学、缺乏自信和进取心,较难适应新环境,害怕竞争,害怕进入社会;常过度焦虑,紧张不安;过分敏感,好猜疑,特别在意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笑等。
以上表现在小庆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退缩行为虽还不能被称为心理疾病,但的确已反映出他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的异常,如不给予关注与矫治,将给他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其社会化进程。
三、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小庆的性格极为内向,他喜欢黑暗与角落,不愿与人交流,常躲避他人对自己的关注,经常不经意地发呆。他带着压抑与消极,把自己放在了社会的边缘。
除此之外,小庆还有着聋人共有的心理特点,如孤独、自卑、敏感、自尊心强、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等。由于小庆长时间处于压抑、消沉的情绪中,致使他的身高和体能远不及同龄人。他想长高,但又不知所措。想询问老师和同学,但又怕被人嘲笑。为此,他曾想尝试通过网络、走访,来寻找“妙方”,他觉得这样既可以保存面子,又可以得到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方法,即调整饮食、加强锻炼。然而,他想改变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但又怕被人发现,因此蹑手蹑脚,矛盾与恐惧之心一直缠绕着他。
(二)家庭因素
1.童年时被父母“抛弃”
小庆在两岁半时确诊为耳聋,而在这之前他都由奶奶抚养。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小庆的父母只在过年时去老家看看他,这已无形中造成了小庆安全感的缺失。小庆到了入学年龄,由于户口的问题,父母只能将孩子送回老家读书。说也凑巧,小庆的妹妹就在此时诞生了。由此,小庆误认为父母是因为有了妹妹才会嫌弃他,将他“赶”回老家。
2.少年时被父母忽视
十四岁那年,小庆重回父母身边,在这个“似熟非熟”的环境里,他畏手畏脚地生活着。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与表扬,他时常努力地干家务活,可父母却没有察觉到他的努力付出,更未给予他相应的鼓励和肯定。当他考试考差时,父亲还会很严厉地批评他,甚至拿他和正常的妹妹作比较。这让内心本已脆弱的小庆更加自卑和无助。他觉得这个家并不属于他,他的家人嫌弃他。久而久之,他对家产生了厌恶情绪,重燃了童年时埋藏在内心的对父母的憎恶感。
(三)学校因素
1.受普校环境影响
八岁那年,小庆被当地普校录取而上学了。由于生理上的特殊,他在学校中也被“特殊”对待:上课时他只能坐在后排“享受”无声课堂,活动时他只能呆在一旁“研究”,老师批改作业时无视他作业本的存在,成绩不断下滑时受到同学的侮辱、家长和老师的批评……那几年的小学生活,小庆就是戴着“差生”的帽子煎熬着,也渐渐抹去了他心中所剩的淡淡阳光。
2.受特殊学校影响
后来小庆被安排在聋校三年级读书,但他的文化程度只有二年级水平。为了让他尽快跟上教学进度,老师经常给他布置额外的作业。但他性格极其内向,对同学和老师的态度又非常敏感,遇到难题他只是胡乱瞎写或在作业本上打问号,从不问老师和同学,即便老师事先提醒过他可以求助,他也不加理会。当老师看到他的学习成绩屡屡亮起“红灯”,表现出急躁的心情时,他不停地颤抖着,显得那么无助与脆弱,这令老师不敢再给他施加压力。
(四)社会因素
小庆从小失聪,周边的人常向他投去异样的目光。因受深山农村的封建思想影响,小庆还被认为是家族中的晦气人物。被父母“抛弃”后,身体娇弱的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曾停止过哭泣,奶奶也因此常指责他没出息,连幼小的几个堂弟都不如。奶奶是个爱面子的人,每当走亲访友、外出购物时,她常把小庆留在家中,觉得他处事不灵活、碍手碍脚,很不懂事。那几年,小庆几乎处于与外界隔离的环境之中。
四、干预策略
(一)改变沟通手段,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我要求家长尽可能多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逐步建立起亲密关系。为此,我们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其一,与孩子交流时,场合与时机的选择要随机,切勿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变成座谈、灌输;其二,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可改为QQ聊天、书面留言等形式;其三,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如可给孩子“讲讲”治耳聋求医的艰辛历程,通过短信关心孩子的冷暖、安全、心情等,对于只能靠视觉来观察这个世界的小庆,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其四,偶尔要将孩子当作大人、当作正常人来看待,让他也有选择权和建议权,如小庆提出想自己去买新衣服时,父母可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但前提是要限定金额,并让小庆在考察市场后完成此事;其五,建议小庆的父亲务必收起暴力、急躁,对孩子的引导与教育要如同养花一般,做到勤于浇灌、静待花开。
半个月后,小庆与父母的关系略见好转,这让父母非常欣喜。接下来,我们继续做到每周交流一次,相互反馈情况,及时探讨小庆出现的问题。
(二)给予隐私保密,建立信任的师生关系
小庆自觉是个差生,但他自尊心很强,从不愿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在他人面前。他怕上课回答不好问题,就索性不举手;当老师点名让他回答时,他就用“不知道”来拒绝老师,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偶然中,我发现小庆很喜欢上网,于是就尝试用QQ与他交流,并承诺我们的聊天内容只有我俩知道。起初几次他都是答非所问,但一个多星期后,他在一次我预先设计的“意外”中,发觉同学们都不知我俩讨论的内容。从那以后,他才开始信任我,与我的交谈内容也逐渐深入。这为我和家长进一步帮助小庆给予了许多支持信息。
(三)组织多样活动,渐露深藏的心灵阳光
小庆的身高远不如同龄人,他本人虽了解一些有助于长高的方法,却不愿主动去尝试。为此,我将班上的几个男生组成一个小组(其中包括小凯——小庆的好朋友),要求组长每日安排一种健身活动,如跳绳、打篮球、打羽毛球等,并提醒其他组员不要将过多的目光放在小庆身上,尽量以鼓励为主,在技术上可适当礼让,以促使小庆坚持健身。有好几次,我看见运动后的小庆满头大汗,虽然很累,但很开心。今年的校趣味运动会中,许多集体项目我都鼓励小庆参加,告诉他不要过于看重结果,要相信集体的力量。没想到学生们配合默契,成绩显著,小庆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四)挖掘自身亮点,展现优越的个体价值
小庆总觉得自己是个无用之人,常把自己边缘化。我发现小庆的手很灵巧,他既能写一手好字、画一手好画,又能自己炒菜、做饭。于是我将小庆的画作贴在教室的展览板上,为他收集同学和老师的赞许;我让他在黑板上抄写大字课文,让那隽秀的字迹时不时地展现在众人的眼前;我让他在班会课上协助老师炒菜、包饺子,以示他的厨艺……经过一点一滴的努力,那缕缕阳光已照耀着他一步步前行,激励他重拾信心,感悟自己存在的价值。
(五)加强正面教育,规划积极的人生之路
根据小庆的特点,对他加强“自信、自立、自强”的教育至关重要。脆弱的个体需要榜样的支撑,需要引路人为他照明。为此,我设计了一节主题为“我的未来不是梦”的班会课,并邀请学校的一位聋人教师作为嘉宾为孩子们讲述她的成长经历与奋斗史,以此激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奋发向上。没想到,在这之后,小庆的父母告诉我,这段时间小庆每天晚上很晚才到家,一问原因,才知他是在通过调查物价计算家里一个月的生活成本。可见,他已在研究自己的生活,计划自己的未来了。我抓住契机,另外搜集了有关残疾人成长的书籍、视频、故事等,激发他对未来人生的憧憬。在此基础上,我还带着孩子们展望前景,如毕业后可到哪些单位工作,如何寻找自己的人生伴侣等。我告诉他们,只要勇敢地迈出脚步,坚持努力,必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如今,小庆的笑容多了,气色也有所好转。平时,他会主动到办公室与老师商量事情,遇到问题会主动与父母沟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庆的身上会聚集更多的阳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小庆的教育与引导,我才刚刚
开始。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宁波,315191)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杨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