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内容摘要】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特殊教育也是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不容忽视,对于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新的东西是很困难的,尤其是舞蹈,舞蹈是一种情感语言,对于个人身体素质要求非常严格,所以聋生们要想学好舞蹈,所有的舞蹈老师需要付出很大心血和努力,陪伴和帮助聋生进步。舞蹈教师要针对聋生们创造出一个适合聋生的教学模式,帮助聋生们学习,一步一步地提升聋生们的舞蹈技能。本文就聋生舞蹈教学中“形”与“神”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聋生 舞蹈教学 “形”与“神”
舞蹈是透过音乐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的一种情感,这对于正常的学生们来说都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更别说是对于聋生了,聋生们的听力存在障礙,完全感受不到音乐的节奏,在完全无声的情况下展现舞蹈动作是非常困难的,形态和神态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聋生们需要接收到专业化的舞蹈教育才能达到要求。所以舞蹈教师们要根据自身经验,有针对性的培养聋生们的舞蹈教学模式,让聋生们也能够正常的接受到良好的舞蹈教育,进而促进聋生们的成长。
一、聋生舞蹈教学的现状
1.摹仿教学,事倍功半
大多数舞蹈教师都采用摹仿教学的方法教聋生们,聋生们通过一遍一遍地摹仿舞蹈动作来学习舞蹈,虽然这样不断地练习聋生们能够记住舞蹈动作,但是这样做出来的舞蹈是机械化的,聋生们无法听见音乐,做舞蹈时只能通过感觉来进行,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是缺乏情感的和生活的。教师们日复一日地教聋生们练习都只是停留在记住舞蹈动作上,这样空洞化的舞蹈时远远不够的,不能够达到形神具备的要求,舞蹈中缺乏了灵魂。所以单纯的摹仿的教学方式是恰当的,教师们还要让聋生们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这样才算是学到了舞蹈的精髓。单纯的摹仿就只是做到了量的积累,却没有发生质的改变,教师们对于聋生们不能存在偏见,要用正常人的教学标准去严格要求他们,那么最终聋生们才能够在舞蹈中获取成长。
2.大众对聋生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聋生是生理上存在缺陷的群体,无论是大众也好还是聋生家长都存在一些观念上的偏见,总认为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不能够学习舞蹈,基本的学习都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更别说去学习一些艺术性的东西了,如果这样的观念一直存在,那么聋生们的未来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阻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学习任何东西是每个人都权力,不能因为他人的观点就放弃自己的坚持,很多聋生可能就有学习舞蹈的天分,聋生们通过学习舞蹈也可能会促进自身的智力发展,那何乐而不为呢。现在大众对普通人学习舞蹈更为关注,而对聋生们学习舞蹈的关注很少,但是聋生们更需要人们的照顾,无论是教师还是社会关爱人士都应该把眼光放大,关注到特殊群体,给聋生们同等的机会和目光,帮助聋生们成长。
3.聋生缺乏自信心,学习舞蹈的人数少
生下来有生理缺陷的孩子肯定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常常会在遭受质疑中成长,那么自信心必然会有所消磨,但是社会是平等的,每个人都不能说自己是最差的,正因为有聋生这样的群体,聋生们才应该更加自信,既然生理上存在欠缺,那就要用后天的努力去弥补。正常人能够学习舞蹈,聋生们同样也有这样的权力,如果热爱舞蹈,那就去学习。人们需要摆正心态,多给聋生们一些鼓励,而不是投去质疑的眼光,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应该多一些善良,让聋生们在友爱的环境下成长。聋生们如果接收到更多正能量的东西,那么聋生们自身的观念也会得到很大改善,自信心也会慢慢积累起来。
二、助力聋生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聋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舞蹈对于聋生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聋生们听不到任何声音,所以跳舞纯凭自己的感觉,没有了音乐的律动,想要维持好平衡感是很难的,但是恰恰这样的境况对于聋生们的成长有帮助。逆境中也不会阻挡聋生们前进的脚步,聋生们没有听力,只靠感觉来完成舞蹈,那么聋生们自身肯定会通过想象来掌握舞蹈的平衡感,久而久之,聋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激发出来。虽然聋生们的听力存在缺陷,但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没有受到阻碍,聋生们可以根据想象和创造来找到跳舞的感觉,当想象力和创造力慢慢锻炼出来后,聋生们的舞蹈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助力聋生舞蹈教学有利于培养聋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聋生们成长。
2.有利于平等教育的普及
现如今教育已经普及到大众,接受教育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已经习以为常,但是社会上还有很多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孩子,他们接受教育是不容易的,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孩子们学习新东西会更困难,需要更多完善的设施和专业的教师,每个弱势群体都有同样学习的权力,所以教育部门应该完善相关体制,多培养专业化的舞蹈教师,让他们享受到同样标准的教育。给弱势群体更多的平等,着重帮助弱势群体,让弱势群体也能同样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助力聋生舞蹈教学是对聋生们的肯定,也是对每个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孩子的肯定,助力聋生舞蹈教学有利于呼吁社会保持平等观念,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完善相关教育设施,促进聋生们的健康成长,推动平等教育的普及。
3.有利于增强聋生的自信心,促进智力发展
一些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孩子可能对某些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针对聋生群体来说,有些聋生的舞蹈天赋特别强,对于舞蹈有着极大的兴趣,如果接受到良好的舞蹈教育那么聋生们一定会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学习,聋生们不同于正常的学生,一旦学习舞蹈,那么专注性会更强,不会受到其他学业的干扰,学习的精准度也会更高。聋生们从零学起,在慢慢地积累中取得进步,在舞蹈中找到自信,最终舞蹈可能会是成就聋生们的一门艺术。在舞蹈上收获了进步,那么聋生们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因为有了舞蹈,聋生们的世界不会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多了几分色彩。助力聋生舞蹈教学就有利于增强聋生们的自信心,促进智力发育,帮助聋生们健康成长。
三、聋生舞蹈教学中“形”与“神”的培养的措施
1.触动心根,培养聋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的自信是由内散发出来的,要想培养出“形”与“神”首先要正心,聋生们只有有了自信,舞蹈才会得到进步,如果学习舞蹈连自信心都没有的话,那么无论怎样练习,最终做出来的舞蹈都是缺乏气势的,即使没有音乐的韵律,在无声的世界里聋生们也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气势,挖掘出骨子里面的勇气,坚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学好。形态与神态是学习舞蹈中的重要一部分,如果说舞蹈是一门艺术,那么“形”与 “神”就是艺术的灵魂,要想培养出舞蹈的灵魂,首先要填满“心”,心态是正的,心气是足的,“形”与“神”自然而然就出来了。用心激发出聋生们的潜力,帮助聋生们树立自信心,之后再把自信心融入到舞蹈中,让自己的舞蹈变得熠熠生辉,当观众从舞蹈里看到了光泽,那么这个舞蹈的“形”与“神”必然是饱满的。教师们从心底里鼓励聋生们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聋生都能发光发亮,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2.培养聋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聋生们的听力存在缺陷,他们认为生活可能是枯燥无味的,对很多东西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如果帮助聋生们培养一个良好的兴趣,那么聋生们的生活将会填一份光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享受,聋生们在学习舞蹈时可能并没有那么投入,积极性不高,所以这時候就需要教师们的帮助,教师们不仅要教聋生跳舞,还要教聋生如何爱上舞蹈,只有保持对舞蹈的热爱,才能把舞蹈跳的更好。教师们在陪伴聋生们上课的时候应该多一些耐心,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给聋生们一些温暖的东西,让聋生们感受到舞蹈的力量,久而久之,聋生们习惯有舞蹈的存在,就会慢慢适应舞蹈的语言,最终把习惯变成热爱。因为有了这份兴趣在,聋生们学习将会更有动力,每次上课时都会充满斗志,一直保持着学习舞蹈的这份激情,那么舞蹈的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最终舞蹈的“形”与“神”也就慢慢散发出来了。“形”与“神”更多的时精神的释放,只要眼里有光,跳出来的舞蹈就是有灵魂的。
3.寓教于乐,带动聋生投入到舞蹈学习中
教师们在给聋生们上舞蹈课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教肢体动作,舞蹈动作必然要练,但是舞蹈并不只是肢体动作,还有内心的情感。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单一的,任何东西也不能死板的学习,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将会有助于聋生们学习舞蹈。教师们在教聋生们学习舞蹈时可以把难的动作分解开来,让聋生们更好理解,教师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舞蹈动作用视频、幻灯片等形式放映出来,相较于不断的练习肢体动作,观看视频更能让聋生们印象深刻,更吸引聋生们去学习,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现方式是现在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式教学起到的教学效果更好,而且舞蹈中的“形”与“神”在视频中可以充分展现出来,聋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舞蹈中的“形”与“神”,有助于聋生舞蹈教学中“形”与“神”的培养。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更快地把聋生们带入到舞蹈中来,让聋生们迅速地进入状态,更好地去学习舞蹈。其实“形”与“神”的培养并不难,心在哪,“形”与“神”就在哪。
综上所述,对于聋生们来说,舞蹈教学中培养“形”与“神”并不简单,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当聋生们对舞蹈充满了兴趣,有了很强的自信心,那么聋生们的舞蹈中就会焕发出光泽,当舞蹈教师多一些耐心,不断改进教学模式,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教授聋生们,那么聋生们的舞蹈将会有很大提高。舞蹈中的“形”与“神”是从心底里散发出来的,只要聋生们有着饱满的激情,还揣着对舞蹈的热爱和自信,那么聋生们跳出来的舞蹈就是有灵魂的,这样真诚的舞蹈会温暖到大众。舞蹈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的专业度,用最好的教学模式帮助聋生们学习舞蹈,社会是平等的,聋生们也是祖国的花朵,也要被呵护。
【参考文献】
[1]梁莉.聋校语文写作中过渡句的教学方法——以《颐和园》的教学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0(13):37-38.
[2]黄惠卿.《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单元内容解读与教学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20(11):36-38.
[3]赵云杰.基于交际功能的聋校低年级沟通与交往教学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20(9):49-53.
[4]李彦群.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历程回顾和未来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20(5):16-21.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