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
【摘要】中职教育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潮流,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于中职学生的培养, 可是,仍有很大部分学生不愿就读中职院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学生德育教育、职业指导、创新能力培养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抓好中职教育。对这些问题的辨析,将有助于我们理清教育改革的思路,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中职 德育教育 职业指导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78-01
当社会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很快,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在近二十年内,我国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中等职业学校能够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不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
中职教育顺应了社会发展,应该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到中职学校就读。从一个中职教师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中职教育应当抓好三个关键问题。
一、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很多家庭只是把读书作为子女出人头地的途径,并不仅仅是通过教育来获取知识和能力。但中等职业教育只是培养有一技或数技之长的技术型劳动者,所以不能满足这种出人头地的心理需求,所以很多学生即使上不了高中也不愿上职业技术学校。另外,不合理的用人机制,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对接不能完全吻合,社会对职校学生存在的偏见等原因,使学生身心发展很不成熟。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现象。这并不证明这些学生不聪明,但是他们却多数存在着不良的心理问题,同时很多学生缺乏积极的理想和追求。我认为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关爱去温暖学生,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只有这样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其次,不少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社会淘汰或者遗弃的人,认为自己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也难有作为,所以往往不思进取,不求进步,没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使他们珍惜学校生活,挖掘自己的潜能、完善自我,为自己设计未来,使他们看到读职业学校的前途,找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自信。
第三,中职学校内,往往有不少曾外出务工的学生,老师可以用这些身边的事例来对学生做正面教育,让学生知道奋发图强,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注重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主要是为学生就业服务,并且关注学生在求职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怎样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行准确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顺利完成学业,是摆在广大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进行全程的职业指导教育。目前,很多职业学校仅限于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忽视了其他年级学生,就业指导对大多数其他年级学生是一片空白。但是,在刚入学一段时间里,许多中职学生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症状,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不了解所学专业,对将来就业比较恐惧,而学校并未重视对刚入校学生的就业指导。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中等学校开展就业指导成为必然。
2.中职学校本身要加强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教育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侧重于有“一技之长”,比较注重就业,而轻视了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人的一生应接受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每个人要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素质。当前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迫切任务是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把文化知识学习提到一个新高度。
3.职业定位教育。在学生了解职业和自我个性的前提下,就业指导部门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选择职业至关重要。首先要教育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比较薄弱,到工作岗位后还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炼。教育学生要务实,准确定位,踏实做事,低调做人,不要眼高手低。要让学生认识到,求职的关键是寻找个人愿望和社会需求的契合点,即自己能干好某一职业,社会又急需这一职业的工作人员。
4.着眼于市场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中等职业教育连年走下坡路,固然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有关,但部分学校办学不顾市场需求,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毕业生“产销不对路”也是原因之一,这种做法必然严重影响和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浪费了我国的教育资源,又满足不了社会各个行业对有技术、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求。
三、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深化教育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而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要靠高层次的专职研究人员,更要靠那些直接的社会实践者的积极和有效参与。
1.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挖掘教学中的创新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讨论中能真正做到有思、有动、有悟、有问,能够各抒己见,使学生全面地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开放型”课堂。
2.功夫下在课堂上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主阵地的思想是不容置疑的,離开了课堂教学去谈提高各项素质能力,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就得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为学生开拓丰富的创新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尤其是在新授课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新课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问题解决的目的是探索、发现、创造,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创新潜能的空间。它不但包含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问题解决后的创新效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应当善于捕捉他们的智慧火花,发现闪光点,对于他们知识水平范围内的问题要给予认真的解答,对超越知识范围的问题,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并表扬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总之,教师只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和解决问题的自豪感,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择业态度,努力提供学生能够创新的机会和条件,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就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根华.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问题与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2]叶建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探讨[J].中国教育,2009(2).
[3]伍力.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J].教书育人,2006(5).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编著.职业生涯——职业指导教学训练.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