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肋到鸡汤

2014-04-29 00:44王璐李元厂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王璐 李元厂

【摘要】选读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备受冷遇。本文立足于教育学等相关理论,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引,力图充分挖掘其独特的价值意义,寻求和探索选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有效策略,从而达到对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开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 选读课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60-01

没有教师的恰当介入,再优质的课程资源也很难自动转化为学习的资源——这在人教版教材选读课文的遭遇上体现的特别明显。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选读课文单从数量上就达到了74篇(精讀为255篇,略读为98篇),加上近水楼台的地利之优,最起码应该成为最便捷最易于开发的课程资源。然而现实却是,选读课文成了游离于教学一线的可有可无之物,亦即在很多教师那里成了“鸡肋” ——完全放弃,似有不甘;用心设计,大可不必;于是蜻蜓点水般的提点要求之后放任自流就成了这一课程资源存在的常态化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材是凸显课程性质与地位、奠定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最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对教科书的深入探究和开发也应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在选读课文成为“鸡肋”的背后,也正是诸多教师对这一独特课文类型的认知和开发走入了误区所致。

一、对选读课文的基本认识

(一)新课标精神的重要载体

新课标把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于“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语文素养”的养成不只是意味着知识的迁移,还必须有实践能力的获得和人格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后两者将注定语文教育的核心特点必然是“生成”,而非“现成”。这样,新课标的下列话语就应成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可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在精读和略读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更多的居于“主体地位”(这在大部分时间是有必要的)。但选读课文却为“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提供了更好载体,而且能够最便利的丰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渠道。所以那种“选读课文就是可选可不选”的认识至少是偏颇的。

(二)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

选读课文在教材中的存在状况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选读材料和单元主题相对统一,即在内容或情感态度上,大多选读课文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单元主题。二是精读、略读和选读板块的相对区分,既迎合了新课标“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的倡导,更暗含了教材编撰者对一线教师建构各自适应、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的期盼。所以有人针对选读课文教学现状提出了批评:“多数教师没有从文本角度出发,没有考虑教材之间的整合与内在联系,忽视了学法的指导、总结,将选读教学变成了目标不清、重点不明的形而上教学。”[1]

(三)课程资源的自由空间

首先是教师用书包括《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对该类课文既没有针对性的实施建议,也无具体的教学指导。其次在教材中选读课文无识记读写等任务,考试也很少涉及。同时关于选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相对处于匮乏状态。不过这些导致选读课文成为“鸡肋”的缺陷同时也蕴含着助其成为“鸡汤”的天然优势——它拥有精读和略读课文完全不具备的自由空间,如果运用得当,甚少被束缚的它完全可能成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等理念践行的重要平台。

在做出上述认识的基础上,选读课文的价值意义就比较清晰的浮现出来:作为教材的独特组成部分,教师有可能也有必要把它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在日常教学规划和实施中予以合理安排,从而让它充分酝酿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鸡汤”魅力。

二、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思考

(一)立足课标,制定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育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选读课文的宏观教学目标和精读与略读课文并无差别,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共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因自身特色不同,各个板块在实际教学中对新课标理念精髓的落实和着力点还是会体现出相当大的差异。选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显然应该在考查自身鲜明特质的基础上提出更有针对性和辨识度的教学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运用主动探究式的阅读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换言之,就是制定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为核心的选读课文教学目标。

(二)立足教材,合理统筹规划

新版教材是新课标精神具体化的产物,也是日常教学的主要载体和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作为教材的重要一环,选读课文的教学自然也要纳入以教材为核心制定的整体教学计划中来,否则必将在教学实践中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就要立足教材本身(包括整个小学段的语文教材)特点,联系学段目标、学期任务、单元主题等,合理地进行相关的教学规划和设计,把选读课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合理的统筹到总体教学实践中来。比如在总体学期目标中,给选读课文教学留下适当时空;同时鉴于不可能有大量时间分配给选读课文的现实,教师进行此类教学时要找准着力点,根据其体裁或题材的不同,拆解和细化目标等。

(三)立足学生,力推自主阅读

“如果我们希望将教育改头换面,强调对问题创造性地界定和再界定,我们就需要给我们的学生一些通常由教师掌握的控制权”。精读和略读课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占据着主体位置,而选读课文的自由存在模式则为建立和强化学生的学习控制权和将阅读教学演化为其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里总体需要教师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阅读前的简要引领。任课教师需要在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阅读要求,这些要求应该主要关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文章核心的整体把握,宜粗不宜细,宜少不宜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领作用的发挥与否将直接决定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与效果。(2)阅读中的大胆放手。将阅读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其在充分自主的阅读活动中领会文字的组合魅力、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生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阅读后的平衡调度。在效果反馈中教师要尽量充当话题主持人角色,调动和平衡学生兴趣和注意力,营造出生动活泼平等交流的局面,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意识,在合作探究中共同把对文章的理解和学习推向深入。

当然,选读课文的存在本身就是教科书拥有开放性和弹性的标志之一,它的教学自然也应该体现出更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所以本文只是提出一些宏观性的认识和教学思考,并无具体细致的构建相关教学策略。目的是希望小学语文教育界尤其是一线教师珍视而非浪费这一独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为学生语文学习主人地位的达成和其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难得的机遇平台。至于具体实施层面,只要教师能够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洞悉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学情,紧密结合教学现状和教育时机,就一定能够构建出符合师生双方利益的恰当合理的具体策略,并在实践中助力选读课文从“鸡肋”到“鸡汤”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施静峰.浅谈选读课文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语文报教师版小学,198.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