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
【摘要】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进行审计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明显或者隐藏的经费问题,如变相挪用、变相福利等,影响了教育经费的正常使用,而且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教育经费滥用情况等,种种问题的存在给教育经费保障义务教育的正常进行埋下了隐患。审视和分析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审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关键词】义务教育 学校经费 审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11-01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经费完全由财政供养,而且事关每一位学生能否充分享受到充足的经费保障,因此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进行审计是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进行审计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明显或者隐藏的经费问题,如变相挪用、变相福利等,影响了教育经费的正常使用,而且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教育经费滥用情况等,种种问题的存在给教育经费保障义务教育的正常进行埋下了隐患。审视和分析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审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的使用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也对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在经费审计过程中,经常存在如下问题:
1.经费的挪用情况比较严重,影响了原有教育项目的落实
义务教育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少年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学校经费主要由财政全额拨付,并且对经费的使用途径、使用方式、使用项目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一方面这种严格规范的规定给学校科学使用经费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经费的不合理使用。但是学校的开支纷繁复杂,现行的经费使用办法中并没有全面覆盖,因此部分学校为了能够让各种项目得以运行,往往会挪用教育经费。挪用教育经费,第一,会破坏教育经费使用的相关规定,各项规定的确立与施行是经过严密论证的,对保证教育经费的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发生挪用之后原有的制度权威性遭到挑战和破坏。第二,挪用会影响到经费本来的运行项目,国家按照项目的不同对每一项目的经费使用都有相应的标准,如果发生挪用,势必会让原来的项目资金被挤占,项目的落实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第三,经费挪用会破坏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经费不能按照相应的秩序正常的使用,会降低经费的使用价值和意义。这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套取经费的情况依然存在,教育经费的使用不够规范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是按照学生数来拨付的,因此每个学校学生数的多少决定了教育经费的多少。部分学校为了能够有更多的可支配经费,采用多报学生数、少报流失数等方式套取教育经费,套取到的教育经费虽然在单位的账目之中,但是这为挪用教育经费和贪污腐化等现象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套取到的这一部分经费是否使用、如何使用其实和正常的教育项目关系并不大,学校的管理者在支配这些经费时,可以随心所欲的用在没有相应规定的项目上,它不仅打乱了正常的经费拨付与使用机制,而且也让教育经费被严重浪费。教育经费的套取让教育经费的使用不够规范,也是教育经费审计中非常突出的问题之一。
3.教育经费的截留现象偶有发生,造成教育经费不能充分使用
按照教育经费的使用规范,教育经费必须足额支付、足额专项使用,不得挪用和截留。部分学校为了留下更多的经费,或者挪用到其他项目上,往往截留某一项目的经费。这种截留的经费因为已经在账目中支出,成为账外账,不能被有效的监管起来,而且经费的使用不够透明,极易被侵占和贪污,造成教育经费的流失和浪费。虽然教育经费的使用要经过比较复杂的审批程序,但是截留款已经先行经过了这一程序,所以造成了教育经费不能充分使用,在教育经费审计中这一问题也普遍存在,影响了教育经费的规范使用。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审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审计过程中已经出现的教育经费问题,要采取相应的举措进行预防和扼制。从教育经费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经费的使用频率高、非常零散,在审计工作中为了有效的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本文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三点对策。
1.缩小审计间隔,固定审计时间,不要给经费挪用留下时间
审计工作都有固定的时间,但是现行的审计政策中审计的时间间隔过大,给教育经费的不规范使用留下了可趁之机,而且间隔过大容易造成审计中的账目等体系性不够,账目中的挪用情况不能在审计过程中及时的发现。缩小审计间隔,进行固定时间的审计,一方面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常态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义务教育学校使用经费提供账目规范,促使义务教育学校在使用经费时严格自律,形成固定的、规范的使用机制。同时短间隔、频审计的工作方式能够压缩经费不规范使用的时间和空间,提高经费使用的有效性。
2.提高审计全面性,适当的核实经费使用是否落到实处,排除经费的套用和账目伪造
审计工作一般都是审核账目是否平衡,收入和支出是否有相应的票据、文件等佐证,这种审计方式仅仅关注到了经费使用的去向、金额的大小、具体责任人和使用人等,并没有关注到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审计工作要提高全面性,审计时适当的核实经费的使用情况,核实经费是否落到了实处,督查经费的浪费和挪用、截留情况,同时也通过全面审查排除经费的套用,主要发现账目伪造等情况,保证經费的使用规范、符合要求。
3.提高审计之后的反馈和监管力度,做好教育经费规范使用的预警工作
审计工作要想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必须提高审计之后的反馈和监管力度,在反馈过程中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出来,指导学校在使用经费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去执行,在审计工作结束之后,还要定期、不定期的进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制止和纠正,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切实监管到教育经费的实际使用。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反馈和监察力度,还能给教育经费的使用做好预警,让教育经费的使用不越矩、不混乱。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审计工作要深入、仔细,提高全面性,为教育经费的科学使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赖娟,谢英亮. 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改进[J]. 改革与开放,2011,10:6+8.
[2]王洪成. 关于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法律保障机制的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05,10:12-16+63.
[3]高飞. 义务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价及审计监管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
[4]安晓敏,任永泽,田里.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公平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