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4-04-29 01:10张海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肢体语言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

张海丽

【摘要】肢体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人们通过头、手、肩等人体的部位去传递自己所要表达的。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的应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来感知音乐,不仅促进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也促进了教师更好的开展音乐课堂教学。

【关键词】肢体语言 小学低年级 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93-01

一、音乐教学中肢体语言运用的策略

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表达情感、沟通等最重要的一种工具。它可以简单的分类成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所谓肢体语言,指的是借助身体某些部位来传递表达人们所要表达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是一种无声语言。肢体语言和平常的语言相比,它虽然无声,但能真实表达人们内心所想。这种语言表达形式能弥补语言表达过程中的盲点。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肢体语言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自身的年龄和生理特点,他们往往无法真正的安静上完每一堂课,课堂中经常有乱走、乱动等现象的发生。在音乐课堂中,他们无法认认真真的学习和欣赏音乐。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肢体语言,可以有效的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他们能充分活动了身体,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肢体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增加对音乐的理解,强化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一个需要感知的学科,音乐的节拍、速度等元素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有效的感知。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对课本知识理解的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如果让他们只是生硬的学习课本的知识,而不亲身的去感知音乐,那么他们很难能充分的理解音乐,进而无法对音乐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是一个能够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载体,肢体语言的应用则能将这种载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两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元素。学生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而创造力又以想象力为基础。低年级小学生相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由于他们不宜被某些特定的物质所束缚,所以具有较强的想象力。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肢体语言,让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造音乐大氛围,让学生充分大膽的表演。学生在音乐学生中,对音乐的感想、感悟和感受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使其更加愿意进入到音乐这个神圣的殿堂中。

再次,肢体语言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抽象的音乐概念。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音乐中的一些抽象性质的概念讲解往往会让低年级小学生费解。因为这些低年级学生对于音乐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自身对于知识的自学能力相对于高年级来说也较差。因此,教师对于这些概念的讲解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难点。如果把肢体语言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有助于学生直接的模仿。如利用“手引向下蹲叹法”,使学生将手从胸口引导气息向下,一边唱一遍蹲。学生可以感受到气息的作用,使声音的感觉通畅而又松弛。又如“手引通道法”可以引导学生练习训练白声,使声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二、不同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分类研究

肢体语言是一个较为广泛的定义,其中包括很多种肢体动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肢体动作产生不同的效果,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低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肢体动作有声势、指挥、表演等。

所谓声势,指的是通过借助拍手、跺脚等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这一类型的肢体语言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使学生感知到音乐,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学生们一边拍手打着节拍,一边随着教师歌唱。这种结合肢体语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融入到音乐中。同时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时常影响着音乐课堂教学。肢体语言的应用使的学生能加强课堂听课的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扎实的开展。

指挥是一种特殊肢体语言。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总指挥的作用。整个课堂就像是一个乐队演出。学生们充当着乐队不同的角色。教师通过手指、手腕、手臂等方式来提醒着学生领悟音乐中的节拍、速度、情绪等,帮助学生能够直观的领悟音乐。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生独自学习、领悟音乐课本的能力相对较弱。教师通过指挥这种肢体语言,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效率,把生硬的课本知识全面的展现出来,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表演是一种复杂联动性的肢体语言。它集舞蹈、歌唱、指挥、演奏等形式于一体。低年级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在教学课堂设计中多增加学生表演环节。如将《小红帽》、《春天来了》等歌曲编排成音乐剧,让学生们充分的表演。这样做不仅能提升学生音乐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低年级小学音乐教学中结合肢体语言的策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要求,也遵循着发展学生音乐兴趣、强化学生音乐审美的思想。肢体语言的教学方式充分的将小学生的行为特点与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把小学生好动、喜爱游戏等特点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带动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传统拘谨的课堂教学气氛得到很大的改善。学生通过整个音乐课堂的教学,不仅学习到了所要掌握的知识,还领略到了音乐的美感。因此,小学低年级阶段音乐教师应该将肢体语言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学生音乐兴趣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宋艳琼.让音乐教学在律动中焕发生机——浅谈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02).

[2]郭欣艳.分析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3 (12).

[3]高宇.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音乐时空,2014(07).

猜你喜欢
肢体语言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水族舞蹈肢体语言与水族文字蕴含略考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