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

2014-04-29 01:51嵇恩华叶厚明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

嵇恩华 叶厚明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为厘定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提供理论支撑。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角度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内涵,探究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 思想政治教育 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59-02

一、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性,而动物具有的只是本能。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1]在这里,恩格斯指出了人的活动具有自我意识性。马克思也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自我意识特性,他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是他在用蜂蜡建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2]因此,受教育者,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意识、活生生的人,在接受教育之前必然对整个教育活动有着自己的思考、计划和期待。他们会在头脑中预想着自己期望的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并且渴望这种教育能够促进自己的发展,满足自己的需要,如物质需要、情感需要、发挥主体性与发展个性的需要等。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接受期待”。可见,人会产生逆反心理关键在于人具有自我意识特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己的“接受期待”。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因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等不契合他们的“接受期待”而产生的与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包含逆反行为意向的心理状态。

二、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具有两面性。

其一,消极影响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阻碍着受教育者成长、成才 。“要改变一般人的劳动力,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3]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强调指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創新能力。”可见,后天高质量的教育和训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是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对人的成长、成才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但是,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阻碍着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正常的交流与互动,导致受教育者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思想政治教育也就难以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追求;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弱化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影响他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减弱了受教育者情绪自控能力,使他们经常处于冷漠、偏执、叛逆、多疑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中,从而抵制或排斥思想政治教育。所有这些都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阻碍受教育者的成长、成才。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影响教育信息的正常传递,阻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互动性;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弱化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减弱了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打击了部分教育者的信心和职业认同感,因为有些教育者认为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并不仅仅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还是对他(她)本人的不满和冒犯,这大大降低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使他们不愿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自己选错了职业。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其二,积极影响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有利于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个性是由个体主体性和独特性构成。其结构内容是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特性。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创造性是个性主体性的表现内容……而独特性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4]一般而言,人的自主性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自强,善于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调节;人的自觉能动性表现为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体现着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人的创造性表现为人具有批判精神,追求标新立异,能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着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人的独特性是指个人与他人区别,这种区别是唯一的和不可替代的。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就是在受教育者的好奇心、好胜心、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等情感体验的支配下与教育者和常态教育要求对着干,以求标新立异、独立自强、突出自我。因此,这种逆反心理可以促进受教育者独立思维、求异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批判精神和创新品质,有利于促使受教育者从顺从依赖走向独立自主,从而促进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有利于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形成。马克思说过 “人始终是主体”。这表明,人是具有主体性的。“从最一般的意义来说,主体性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是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5]人的主体性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为我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就是要把以往“主体——客体”灌输型教育模式转化为“主体——主体”民主型教育模式,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把受教育者看成是能动的、独立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人格、尊严,培养他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就是表达受教育者对“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灌输型教育模式的不满和希望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拥有与教育者平等的地位,享有与教育者平等的话语权的愿望。这对于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内在关联

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我们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性。首先,“人”是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关联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人学是专门研究‘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的理论。”[6]他们都以现实的人为研究对象。其次,马克思主义人学提供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这样,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的真正实现,也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更大发展。”[7]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自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再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并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下,完善对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研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版,第157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版,第202页。

[3]转引自章竟:《辩证唯物主义才能观的奠基者》,《新视野》,1998年第6期,第26页。

[4]万光侠等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219-220页。

[5]陶富源:《终极关怀论:人的哲学之悟》,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319页。

[6]张耀灿、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2期。

[7]张耀灿、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