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欢
【摘要】合唱是一门高雅艺术,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积累艺术修养的关键时期,实施合唱教学应当正确把握其德育功能、艺术特点、教学方法和协同策略,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合唱教学;德育功能;艺术特点;教学方法;协同策略
合唱是一门高雅艺术,对中小学合唱艺术素质培养,不但可以使他们的艺术修养得以提高,而且在道德、情操、民族精神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于中学音乐课程而言,有效开展合唱教学,对于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音乐艺术基本素养、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都有着重要作用,有必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活动。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一、正确把握合唱教学的德育功能
合唱以声部统一和谐的音响抒发着人们的内心情感,表达着人们的共同心声,是实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合唱曲目一般都有着浓郁的时代色彩、积极向上的情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在合唱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词曲含义、作者经历等,使学生对合唱曲目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既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曲目的气势、节奏、音调,又能够通过对曲目的了解,感受到词曲作者拳拳爱国之心,把对祖国、人民的热爱融入到合唱过程之中,使得合唱更有张力、更富感染力。合唱本身是一项集体活动,需要大家的协调配合、整齐划一,共同演绎同一节奏,每一个合唱队员在感情、旋律、力度等的和谐与声部的平衡方面,都必须统一到集体发声上来,各方面的完美配合、队员个性与合唱共性之间的统一,来共同完成合唱曲目。在合唱过程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感悟和配合,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和谐、配合的重要性,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正确把握合唱教学的艺术特点
合唱艺术作为声乐艺术的一个类别,与个体声乐相比,它反映了参与者的群体情感,表达了参与者的共同情绪,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塑造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概括起来说,合唱艺术有协调、均衡、谐和三大特点,音高、音色、音量这三种因素互相配合,各声部的音量和音色平衡,声部之间音准合理,在协调中达到和谐的效果。具体来讲,合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音色丰富,变化多样。有男声、女声,有高音、低音,混声合唱共有八个声部,不同的声部表达不同的人物特点和情感特点。二是力度多变,层次分明。与个体声乐相比,合唱声乐更善于用不同的力度来表达不同的艺术体验,给人以浑厚的声乐感受。三是音域宽广,立体感强。混声合唱的音域变化可以达到四个八度,每个声部又有高音区、低音区,呈现出立体效果。四是循环呼吸,浑然天成。除了整体呼吸、声部之间轮流呼吸之外,还有声乐表演所独有的循环呼吸,突出了合唱艺术的整体感。把握合唱艺术的特点,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合唱技巧。
三、正确把握合唱教学的科学方法
合唱不同于齐声唱,其教学有着自身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宜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建好合唱队。从目前的情况看,学校里有班级合唱队、年级合唱队、学校合唱队三种形式,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班级合唱队为主,或者全班同学全部加入,或者选择部分同学组成,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音乐能力,分配相应的声部,做到“材尽其用”。二是选好指挥,动作标准、优美。指挥是一个合唱队的核心,不仅要通过拍子统筹合唱节奏,还以自身形象和气质影响合唱队的整体气势。指挥的节拍手势和身体动作要标准,再通过多次配合,使合唱队员能够准确理解其用意,在合唱中达到心领神会、提前预知的效果。一个好的指挥,其呼吸、眼神、神态、脚步都是颇具影响力的指挥元素。在合唱教学中,有必要把指挥训练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使他们熟练掌握指挥技巧。三是循序渐进实施声音训练。声音高低、音准节奏、呼吸调节、协调配合,从音节到整句,再到一个段落,逐渐系统起来、连贯起来,使乐章成为一个整体。各项练习需要由浅到深、由短到长,循环反复,达到由生疏到熟练、由分散到集中的效果。特别是还要训练合唱队成员和指挥之间的配合,把指挥的举手投足、一举一动真正转化成合唱队的统一指令,同时,合唱队员的情感投入也需要训练,要随着乐曲节奏自然而然地变化,使合唱更加立体地呈现出生命力、感染力。
四、正确把握合唱教学的协同原则
合唱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常规音乐知识讲授外,还需要多个方面的协同、整合,仅靠短时间内的集中训练往往达不到较好效果。一个表现良好的合唱队,往往是长期训练的结果。音乐教育界普遍认同并采取协同策略,全方位进行培养和训练。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协同:一是音乐课常规教学和合唱教学之间的协同。在课内教学时,应当统筹常规教学与合唱教学方面的内容,互相之间予以渗透,让学生初步掌握合唱艺术的特点和歌唱要求,在合唱教学和合唱训练中加以训练,使理念与实践达到有机结合。二是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之间的协同。合唱教学一般以课内讲授、课外训练为主要形式,课外训练是课内教学的延伸,也是调动学生参与合唱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宜采取举办歌唱会、参加学校文艺演出等形式为合唱队提供展示舞台,通过集中时间对特定曲目进行练习,达到掌握合唱基础知识、巩固合唱技巧的目的。课外教育以实践性为主,课内教学以理论性为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三是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协同。应当组织合唱队员欣赏社会合唱表演,积极参与合唱演出,加强与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接受校外音乐艺术团体的指导。这些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鼓励合唱队员主动参与,积极积累经验教训,感受合唱艺术体验,丰富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通过多途径的协同,来促进合唱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促进合唱隊员整体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合唱队的艺术表现能力。
合唱有着非凡的音乐艺术魅力,但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和难度,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打牢音乐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在合唱教学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初步具备一定的音乐合唱艺术素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薇.关于中小学生合唱艺术素质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马莉.中小学合唱教学中实施协同教学的策略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