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课程中的中国民族音乐

2014-04-29 00:44陈婷婷
北方音乐 2014年9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

陈婷婷

【摘要】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各民族和中国的骄傲。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章将以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教材为例,对初中音乐课程中的中国民族音乐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音乐教材;中国民族音乐

一、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

(一)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既是中国音乐的瑰宝,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中国的音乐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演唱,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中国音乐的特色,即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二)新课程标准对于弘扬民族音乐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更强调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明确提出在制订教材时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学生在音乐课中不仅要学到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音乐。

二、中国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体现

初中阶段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渐趋成熟,对知识的学习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中指出對于7~9年级的学生来说,

“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一)七年级音乐教材中的中国民族音乐

改版后的教材首先在印刷有了很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介绍乐器和人物图片的增多,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所学乐器和歌曲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1.以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为例

新课标指出初中音乐课程应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在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以欣赏课出现的民族音乐共有10课,以唱歌课出现的民族音乐共有5课。

在第二页乐器演奏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琵琶、马头琴、排箫三种民族乐器。同时,马头琴更是和第三单元的主题“草原牧歌”相吻合。那么,我们可以初步猜测七年级上册中将蒙古族音乐作为一个单元进行专门讲解。这一举措体现了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民族都有其代表性的音乐,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们的音乐,更要了解他们的音乐,做到音乐和文化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中唱歌课《银杯》和《牧歌》的出现使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同时,对蒙古族特有的长调和短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长调更是在200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举措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单元“劳动的歌”重点介绍了我国的民歌。具体表现为:陇东民歌《军民大生产》、台湾高山族民歌《杵歌》、黑龙江民歌《哈腰挂》、湖北民歌《嶊咚嶊》以及民歌体裁号子中的《船工号子》。该单元选取的这几首民歌朗朗上口,特别是湖北民歌《嶊咚嶊》,学生也可以尝试着去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部分,学生不仅可以在唱歌和欣赏的过程中了解民歌的含义、体裁,更认识到这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广泛传唱而流传下来的歌曲,这是一件多么神圣而伟大的事情!

第六单元以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主题,分别以《童声合唱》《民乐合奏》的形式将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体会同一旋律的不同演奏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学生对于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印象。

2.以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为例

在下册中,关于民族音乐的欣赏课所占比重较之上册有了增加,欣赏课共有12节,而唱歌课有4节。

将下册和上册对比发现,上册以“草原牧歌”为单元讲解了蒙古族的音乐,包括长调、短调以及蒙古族特有的乐器马头琴;而下册则以“天山之音”为单元模块讲解了新疆地区的民歌,介绍了民族乐器冬不拉和热瓦普,并对大曲和木卡姆两种维吾尔族的传统曲子做了简单的介绍。本单元中唱歌课的选择也很符合初中阶段的学生,《青春舞曲》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其欢快、活泼的旋律使学生在学唱时更有兴趣。

汉族民歌分为山歌、号子和小调,山歌又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七年级上册中的民歌即为一般山歌的一种,那么我们可以看出,上册集中介绍山歌和号子,那么在教材下册的第五单元“小调集萃”中,我们便可以欣赏到多个地区的小调音乐,透过不同地区的小调音乐了解不同的人文风情。这也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通过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能够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风格或民族风格”的能力。

(二)八年级教材中的中国民族音乐

1.以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为例

在上册中,关于民族音乐的欣赏课共有11节,唱歌课仅为2节。

唱歌课《献上最洁白的哈达》使学生对于藏族音乐的特点有了直观的了解,同时介绍“弦子”这一藏族歌舞音乐。在该单元的欣赏课中,依次介绍了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谐和热巴舞,使学生对于藏族的音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一举措同样也是体现了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要求。

第五单元“国乐飘香”通过对广东乐曲《雨打芭蕉》、河北乐曲《小放驴》、江南乐曲《欢乐歌》、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山西乐曲《老鼠娶亲》的欣赏,依次向学生介绍了广东音乐、河北吹歌、江南丝竹、民族管弦乐和绛州鼓乐等传统器乐演奏形式。该书还在52页通过图片的形式将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罗列了出来,分为四大类: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

第六单元“蜀乡雅韵”则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单元,通过歌词“蜀道不再难,蜀道通了天。世界不在远,好梦在今天”激励青少年们不怕困难险阻,只要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2.以八年下冊音乐教材为例

在下册中,关于民族音乐的欣赏课共有8节,唱歌课为5节。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分别列举了彝族民歌《阿西里西》、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瑶族的管弦乐《瑶族舞曲》和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得好》,都是西南地区的标志性音乐。

古曲欣赏《渔舟唱晚》向大家介绍了古筝这一广为流传的乐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学习古筝的人越来越多,初中阶段的很多学生都在学习古筝或者其他的一些乐器,那么这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一个小型器乐演奏会,让学生一展身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更好地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

歌剧《洪湖赤卫队》插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以湖北民间音乐为素材表现革命者韩英在狱中英勇不屈的一个唱段。学生在欣赏此曲时对于我国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也有所了解,激发了爱国情感,弘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这也是对新课标所要求的“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严格体现。

(三)九年级教材中的中国民族音乐

1.以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为例

在上册中,关于民族音乐的欣赏课共有8节,唱歌课为2节。

第二单元的“西北放歌”和八年级下册中的“西南情韵”可以对比来看,“西南情韵”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南地区的代表性民歌形式,“西北放歌”则介绍了西北地区的代表性民歌形式,如陕北民歌《黄河水手歌》、青海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和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最后还以竖笛演奏的形式改编了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由此可以看出,西南和西北两个地区的差异所引发的音乐形态的不同:西南地区的歌曲清脆秀丽,西北地区的歌曲则粗犷豪迈、旋律自由悠长。

“曲苑采珍”向学生介绍了中国的曲艺音乐。《前门情思一大碗茶》作为一首京味儿十足的戏歌以其独特的旋律激发了学生的演唱兴趣。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和京韵大鼓《重整山河待后生》作为欣赏课出现,使得学生对于曲艺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42页的习题五中,要求学生以《静夜思》为题,以“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创作一首8到16小节的旋律。“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介绍小调的时候已经出现过,所以这里就是新课标所提出的对于学生的再创造能力的考察。

第六单元的“遥想蜀国”和八年级上册的“蜀乡雅韵”遥相呼应,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到演奏中的乐器,课后练习中根据此曲编写小诗不仅是对学生创作能力的考察,更是将课程理念“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典型体现。

2.以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为例

在上册中,关于民族音乐的欣赏课共有13节,唱歌课为5节。

第一单元“华夏古乐”通过对古曲《阳关三叠》的演唱、合唱以及埙独奏的欣赏介绍了这一古曲。在14页的练习中考察学生动手制作埙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课程理念。

“多情的黑土地”则是以地区为界,向学生展示了赫哲族民歌《我的家乡多美好》、混声合唱《乌苏里船歌》以及朝鲜民歌《阿里郎》和具有特色的伽倻琴弹唱《迎春谣》,最后以唢呐独奏的形式介绍了东北的特色曲艺音乐二人转。

第四单元的“戏曲撷英”向我们介绍了戏曲音乐,《梨园英秀》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戏曲音乐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对戏曲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通过曲目欣赏依次介绍了昆曲、豫剧和黄梅戏几种典型的戏曲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地方的代表性剧种,欣赏到我国戏曲音乐的博大精深,对于弘扬传统音乐有着积极的意义。

“天府说唱”介绍了四川地区的代表性说唱音乐,说唱音乐四川清音在八年级下册“化蝶”中已经出现过,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曲苑寻珍”中更是做了详细的介绍,此时在这一单元主要是将范围缩小到“天府说唱”,重点介绍四川地区的代表性说唱音乐。从古到今,四川地区的说唱音乐一直处于比较领头的地位,所以,该地区说唱音乐的学习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说唱音乐有很大的帮助。

三、对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总体评价

通过第二部分中对于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课程中体现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表现形式以欣赏课为主

由于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很多音乐不符合初中生的演唱特点,例如一些曲艺音乐和戏曲音乐或者是一些地方性特色较强的民歌,演唱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出现的形式以欣赏课为主。

(二)教学过程由简入难,重难点清晰

中国传统音乐按照传统的五大类分法,分为民歌、歌舞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民族器乐。而对于初中生来说,民歌无疑是比较简单易学,并且较好理解的一种类型。因此,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首先面对的就是第三单元的“草原牧歌”和第五单元的“劳动的歌”,首先接触到了民歌这一音乐形式。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国乐飘香”则是对于民族器乐的初步认识,九年级上册的“曲苑采珍”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的曲艺音乐,直到九年级下册的“戏曲撷英”中,学生才开始系统地进行对戏曲音乐的认识和学习。

整个学习过程由简入难,每册都有其学习的重难点。除了刚刚讲过的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对于传统五大类音乐的学习,我们还可以看出,每学期都有对不同少数民族音乐和文化的学习。从七年级上册开始依次介绍了蒙古族、新疆地区的维吾尔和哈萨克族、藏族、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多情的黑土地东北地区以及天府说唱的四川地区,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和文化,同时也能够区分不同地区的音乐特点,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符合新课标要求

本次制订的所有教材在第一单元的前面或者在第一单元中都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或者是颂歌,这一举措深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总目标“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无论是音乐课还是其他的一些文化课,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最重要的,学生在学校不只是进行知识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结语

此次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初中音乐教材不仅在印刷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图片更加精美,而且在内容上也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编写,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学习内容的统筹安排,由简入难,重难点清晰。相信学生很乐意有这样的教材去引导他们学习,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课堂
体验性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开展
师生互动问题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探讨
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探析
谈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初中音乐课堂中古典音乐鉴赏教学探究
如何激发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学习兴趣
声乐教学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巧妙运用
“带动唱”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思索
如何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