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字教育资源运用于小学课堂的实用性

2014-04-29 00:56陆骏暖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课堂应用实用性

陆骏暖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中运用数字教育资源的优越性得到了教育者的普遍认可。但如何正确合理运用,做到事半功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各种数字教育资源的功能和特性。笔者根据小学课堂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特点,结合案例阐述了如何遵循使用多种数字教育资源的实用性原则,使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恰到好处。

关键词:数字教育资源 课堂应用 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2

在新课程实施中,很多教师媒体设计是“为用而用”,这主要是教师没有从是否实用、是否发挥出其应有价值去分析思考。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选用媒体就应该扬长避短,没有哪一种是十全十美、普遍适用的。但是正是因为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就造成了种种问题。

1 问题透视

1.1 舍近求远,舍简求繁

[案例一]苏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初识画图的教学片段:

师:学生看一看画图中的“铅笔”怎样使用?(演示课件)

生看。

师:那“刷子”怎么用呢?(演示课件)

生看。

师生问答,通过课件归纳出操作步骤。

此案例中,教师在进行画图中的“铅笔”“刷子”教学时,运用教学媒体频繁进行课件演示。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只会让学生的眼睛随着屏幕内容转动,亦步亦趋,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理解,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要求。这样设计使用教学媒体,仅仅是板书搬家和书本搬家,把黑板上的内容搬到了屏幕上,把教材和练习册的内容搬到了幻灯片上,无异于换汤不换药。这种仅仅将传统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的教学方法,即部分教师眼中所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过是用机器来代替教师的说话和板书罢了。这种方法除了方便教师,节省了板书时间,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没有益处的,不仅阻碍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过快的、喧宾夺主的多媒体演示也会让学生的学习如同走马观花一样,使教学失去应有的知识性、正确性、灵活性,所谓的使用教学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舍近求远反而使其丢失了实用性。

1.2 拿来主义,反受牵制

[案例二]曾经有一位教师设计“初识画图”教学时为了方便快捷,直接利用网上下载的课件就展开了教学,还是一节公开课,结果这堂课上得很失败。因为这位教师只是研究了课件设计者的思路,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和应有的课堂生成,在授课时又千方百计地去迎合设计者的教学思路,把学生往事先预设好的课件内容上牵,最后反而乱了自己教学的阵脚。

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鲜见。很多教师片面认为一节好的信息技术课必用课件,来不及或不会做怎么办。现在各类资源库、互联网上推荐的现成课件颇多,通过各种渠道可手到“拿来”。然而这些教师却不知道,任何一个課件或其他多媒体设计,都是作者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的体现,包含了其本身对于教材的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制作该课件时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因此,这些设计都应是个性化的,有一定的使用环境或对象的,如果盲目引进只会造成教师教学方向的偏差、教学内容的重复或漏缺,使得这些成功的设计缺乏了实用性,成为了摆设,最终导致教学过程的异化、僵化,不仅没有优化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这种“拿来主义”式的简单移植只会让教师被教学媒体牵着鼻子走,更别谈多媒体设计的实用性了。

1.3 盲目创新,华而不实

许多教师都希望自己制作的信息技术课的课件“好玩”一点,“花头”多一点,“档次”高一点,特别是用做公开课或评优活动的课件时,他们往往不惜代价投入大量精力以求创新,甚至认为没有较多的动画、没有美妙的声音、没有出现新技术,就不能算是优秀的教学设计。

[案例三]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创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执教“画线”一课时,使用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作为演示工具。在讲解画线工具时,教师除了鼓励学生用电子白板来演示画线操作,还在课件里穿插了许多的动画。例如,一个小动物在屏幕下角不停地蹦蹦跳跳、自娱自乐;又例如,学生回答问题答对时,除了给予一阵掌声,还让一个眉开眼笑的小人头萌萌地说着“你真棒”。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观赏了各类动画之余,却不知道还能留下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真正地关注计算机上画图工具的使用技巧。

我们绝不否定新媒体、新科技的“技术含量”以及给教学带来的便利,也不是说教学设计不追求外观的精美,但坚决反对不顾实际教学效果和片面追求“技术创新”的做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教学媒体的运用手段和呈现方式,然而,教学不是耍花枪。虽然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就是媒体技术运用的高手,但是一节信息技术课中所设计的教学媒体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越花哨越好。

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主,千万不要一会儿动画,一会儿游戏,学生的视线处于“频繁换台”的状态,“十八般武艺轮番上场”。如果只是将信息技术教学和创新手段进行整合,而缺乏对二者科学的思考,有时甚至是盲目地使用一些新科技和新手段,那这样的课或许看上去令人有新奇感,但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 策略引导

2.1 以服务教学为前提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准备课件时,一定要明确地知道多媒体课件就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方法,是要以服务学生、教学为前提的。

首先,对媒体使用的目标要很明确,引入教学媒体,要为解决教学重、难点服务;其次,各个环节的媒体选用恰当。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适时使用多种媒体,围绕着中心目标,选用合适的教学媒体;再次,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信息技术教材给我们创设的学习情境。所以实用的媒体设计必须以服务教学为前提。

2.2 以有效为标准

遵循媒体设计的实用性要以是否有效来衡量。这个“有效”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考虑:

一是有效率。之所以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站在教师的角度想,是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轻松省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就是为了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多媒体使用应要求简捷、方便,一方面要保证教师的教学过程不被操作计算机的过程所干扰,即用键盘或鼠标就能方便地控制和使用;另一方面,课件设计时要注意提高容错能力,尽量减少教师误操作的可能性,即使发生误操作,也要保证能够快速、方便地回到出错前的位置,从而保证不影响教学。

二是有效果。媒体“用”和“不用”之间应该有明显差异。我们提倡学生在媒体的帮助下应该学得更好。对于效果是否显著,我们也可以从是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来判断。例如,在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指导学生掌握画多边形的操作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很多学生多边形绘制过程由于观察不够仔细,所以画图过程中不能理解“封闭图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出现“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对比的多媒体演示,先出示封闭图形的填色效果图,再出现不封闭图形的填色效果图,这一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言语的说教,就能使学生很容易就从画面上感受到“封闭图形”是什么意思,这样的媒体设计显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3 以簡洁节约为原则

数字教学资源具有方便性、简洁性和直观性。多媒体教学也并不是说运用得越多越好,关键是在于用得恰当、正确。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学习哪门学科,教师一般都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授课时,一般都会使用网络广播软件进行操作演示。虽然网络广播软件相比教学课件更灵活、更直观,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运用网络广播时也要注意简洁和适度。在教学画图工具的使用时,要注意避免冗长重复的讲解和频繁的屏幕切换,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反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就能够达到教学目的的知识,就不能为了追求外形的精致、华丽或为了赶时髦,强求使用多媒体,只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运用多种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关键要看是否能做到适用、实用。在充分认识各种数字教育资源功能和特性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积极遵循使用多种教学媒体的原则,才能充分体现其实用价值,真正做到为课堂服务。

(无锡市育红万科小学,江苏 无锡214000)

参考文献:

王兴柱.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0(24).

猜你喜欢
课堂应用实用性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有效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Scratch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浅谈“口号”在课堂应用中的作用
互动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