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区域教师教学资源分享SNS模式

2014-04-29 00:44魏立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

魏立成

摘 要:信息化环境下分享SNS模式研究区域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使所有教师都能加入到资源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中来,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共同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本文先是对资源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基于教学资源SNS交互的模式设计。

关键词:网络环境 SNS模式 教学资源分享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2

1 前言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材也在变革,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起点。在这种情形下,教师不仅仅要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如指掌,还要不断地深入了解学科相关的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拓展自己的视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满足现实教学需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信息化建设作为区域教师教育的重要手段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尽管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众多突破,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教师和资源,将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充分展现。但是,现实中教学资源的共享中却存在很多问题,资源平台使用频率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因此,探索区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基于教学资源的教学互动,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是个大问题。

2 区域教学资源分享

2.1 资源使用现状

教学资源平台的资源完整,覆盖了中小学教学各个学科和年级。建设资源平台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教学,但从实际情况看,并未达到效果。主要表现在:

(1)教学资源下载量较少,教师主动上传资源几乎没有,教师使用积极性不高。教师还处于浏览、下载资源的被动操作模式上,缺乏共同建设资源平台的主动性。有的教师几乎没有从平台中下载过任何资源,甚至有的新教师都不知道有资源平台的存在。

(2)教师对平台中的资源关注度低。在日常生活中,网络上发现的好网站浏览并收藏到自身的收藏夹中,加以关注,以便后续调出重复浏览。而平台中存在一些非常优秀的资源,有的由于隐藏层次较深,教师不易发现,造成访问的疲劳,没有及时推送一些适合访问的资源。这体现了平台的资源无法很好地满足教师真实的需求。

(3)用户表示平台的在线体验差,找到符合教师要求的资源不易。一些资源平台使用起来操作并不方便,缺少人性化设计。资源一般需要下载后再打开,才能了解到资源具体内容。当资源平台资源容量增大,在课程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教师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深入了解、下载和使用教育资源平台中的资源。

(4)各个教师或学校在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频率不同。某些教师在使用平台的方式中形成一套自己特有的方式,会喜欢用平台查找资源。但大部分教师一旦在初始使用资源时产生障碍,在后继过程中就不愿意花费时间来了解平台的各类资源,再加上受学校的信息化装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对教学资源平台的接受程度不同,使得教师不管是心理上还是技术上,对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都存在一些问题。

2.2 资源使用状况原因分析

笔者访问众多教学资源平台后发现,许多平台的重心是在资源上,形成以资源为主的建设模式。考虑的是资源是否符合现在教学体系,是否满足教学要求,是否足够全面。学校大部分采用从外部采购优质资源的方式以满足这种模式的建设需要,但平台资源的来源单一,没有资源生产和退出循环的机制,造成过时的资源依然存在,区域自身的优质资源没有得到推广,无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内容虽然丰富,但资源脱离本区域教学实际情况,只是教学样板,无实践可能。平台的模式以给教师推送资源为主,教师处于被动地位,且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工作增加了负担。虽然平台用户众多,但是成员组织性不强,导致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少、互动交流差,且由于平台上缺乏引导性的活动,教师很难联系到一起进行交流,这样也不利于推动平台的发展。

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区域教师教学资源可以采用SNS模式解决上述问题。

3 SNS模式

SNS是一种社交网站,如人人网,它以社会关系为中心,以人为媒介去传播信息。SNS平台上的用户都是实名制,这样对于用户间的交流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SNS注重实时性,用户和好友的动态都会在第一时间呈现在对方的终端,在这个追求时效的年代,这种实时性无疑会提高用户们交流的主动性。

由于SNS强调实名制,在SNS平台中,用户们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同步到网络上,并不断加深旧关系、开发新关系。

4 基于教学资源SNS交互模式设计

在基于SNS的交互式教学资源平台中,SNS学习社区里的用户处在一个团结友爱、互相促进的环境之中,用户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资源,供社区的其他教师参考,可以对别人分享的资源评价和讨论,促使双方得到共同发展,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参加感兴趣的教研小组,小组内的成员通过相互协作、互相帮助来共同提高。

4.1 SNS模式主要元素构成

基于教学资源的SNS的交互式平台主要元素由以下构成:

(1)教师。新的资源平台的首要组成并不是资源,而是使用资源的教师。教师是交互式资源平台的灵魂,只有这些教师活动在平台上,平台才可能真正有生命力。

(2)教学资源。资源平台的目的还是资源的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还是平台的肉体。创造优质的资源除了从外部采购,更多的应该让区域教师自己生产,经过教师整体的评价讨论,沉淀下来的资源。另外,资源并不仅是课程内容本身,还应包括对资源的背景、教学活动记录信息、教师间的讨论等附加信息,增加资源的维度,更全面了解资源。

(3)资源分享环境。在基于SNS的资源交互平台中,需要围绕着教学资源提供教师间交流互动的方式与工具,这种资源分享环境有利于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学习和互助互惠,达到区域教师的和谐发展。

4.2 社交维系模式设计

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师间的社会交往,只不过是将其网络化,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师通过网絡促进教学活动的需求。通过这样的社交活动,区域内的教师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互动,教师的教学受到他人的认可也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SNS交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源信息的推送,这是维系社交的源头。当交流圈中有成员发布新资源后,要及时推送到各个相关人员,吸引其注意力。促使其对新生成的资源进行评价或推荐,而后反馈给生产者,生产者得到这些积极反馈后,得知本次资源的优劣,利于自身改进。这样生产资源不但利于他人,也有利于提升自身能力,更能让生产者积极地再次生产资源。这种分享行为的正向作用也会刺激到平台上的资源使用者,促使他们也成为一个生产者,使用者也可重点关注某些生产者,建立与其长期的联系。

5 结语

教学资源的SNS分享模式为教师打开了一个交流资源的窗口,可以方便、快速地联系区域名师和其他学校的教师,通过群组开展的线上、线下集体活动,使他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知识的共享起到了推动作用。由同类教师组建的教学实践共同体,在名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下,开展同伴互助。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案例研讨、知识共建、资源共享、讨论交流、反思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个人和群体智慧的发展,使得优质教学资源在区域内流动,带动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而达到平台资源使用、更新的良性循环。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0)

参考文献:

[1]陈菊.构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之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8):89-93.

[2]王怀芹.基于SNS的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及应用[D].南京:南京大学,2012.

[3]刘颖.区域教师虚拟实践共同体支持平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和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视角的学校图书管理问题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