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意
摘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从数学建模思想的介绍、建模活动的主要步骤、建模教学的意义以及初中数学建模典型实例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建模;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23
一、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
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目的,在作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之后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而数学建模思想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能近似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手段。它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数学建模活动的主要步骤
1. 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2. 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3. 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画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即建立数学模型。
4. 模型求解: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
5. 模型分析: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6. 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7. 模型应用: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三、数学建模教学的意義
1.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乐于学数学的强烈愿望。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建模的教学体现了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数学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
3. 创设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符合现代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对于数学应用,不能仅看作是一种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要站在数学建模的高度来认识,并按数学建模的过程来实施和操作,要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就必须具有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四、初中数学建模的典型实例
数学建模这一思想方法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都孕育着数学模型。熟悉、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所在。笔者现例举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类主要建模:
1. 方程建模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在应用意识上方程(组)模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最基本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上更准确、清晰的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诸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银行利率问题、打折销售等问题,常可以抽象成方程(组)模型,通过列方程(组)加以解决。
2. 不等式模型
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如日常生活中的决策、方案设计、分配问题、市场营销、核实价格范围、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统筹安排等问题,可以通过给出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应的不等式(组)模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3. 函数模型
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通过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函数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诸如计划决策、用料造价、最优方案、最省费用等问题,常可建立函数模型求解。
此题如果用代数方法来解很麻烦,但通过代数式形式的观察,可归纳为求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和的最小值或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于是构造几何图形来将题轻松地解决。
五、结束语
总之,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体验从实际情景中运用数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生活常识的基础上理解题目中所蕴含的数学关系,增强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将隐性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显性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 崔 瑜,孙 悦.化归方法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崔丽君.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J].中学教学参考,2010(11).
[3] 王雪媛.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点滴认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31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