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聚贤 王莉红 尹微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最大的目标与责任,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加强校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既要考虑学校的需求,又要考虑企业需求,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深化校企合作并非一件易事。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若想获得理想的校企合作效果,则需要做好校园文化、对外科技服务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问题 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王聚贤(1981- ),男,河北定州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王莉红(1975- ),女,河北安国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91)尹微(1980- ),女,辽宁铁岭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国际经济贸易。(河北 沧州 061000)
[课题項目]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中国高等教育版图重构背景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41432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031-02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1.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高职院校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而应用型人才又恰恰是企业最需要的,所以,校企合作能够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能够降低招工成本,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益。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需要,采用订单培养模式和高职院校建立起更深一步的合作,让学生还未走出校门便掌握了企业所需的相关技能,如此一来,不仅大幅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成本,而且有效规避了技术人才断流的风险。
2.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从人才供给这一角度进行分析,高职院校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那么深化校企合作是一项不容回避的工作。在校企合作这一模式下,学生和企业岗位完成了良好的“无缝对接”,如此一来,企业获得了相应的人才,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则更具方向性,自身的办学质量得到了切实提高。
3.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和企业而言,深化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学生也是该模式下的直接受益者。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论学习,还有助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掌握相关岗位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的合作内动力不足。现阶段,在校企合作方面,高职院校普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大部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没有给高职院校和企业带来实质性或者明显的帮助,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则会发现,问题症结在于高校的合作内动力不足,具体来说就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发挥好自身的主体性以及能动性。目前,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但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要由行政权威推动,而非学校的自身需求。同时,无论是合作形式、合作要求还是合作规模,通常由学校的主管部门来决定。在这种体制之下,高职院校用完成任务的态度去探索校企合作,没有做好“长远打算”。
2.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合作意向。目前,企业不配合或者消极配合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鉴于此,各大高职院校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向企业提供某些技术服务,和企业共享教育或培训资源,尽量保证企业利益等,但这些措施仍旧属于基于学校角度的产物,而不是基于企业角度的产物。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应该具有一定的对等性,校方不可好高骛远。中小企业大多处于成长阶段,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问题,而处理小问题则刚好是高职院校的强项,所以高职院校应重视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并以此为跳板获得其他企业(包括知名大企业)的认可,如此一来,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便会在无形之中得到彰显。
3.校内管理机制不协调。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自身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解决人才缺口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获得了极快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既有制度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二是新制度无法及时有效地形成。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开展,高校在教育教学上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校企合作,日常教学等基本活动和科技服务等辅助活动之间往往存在复杂的内在关系,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为校企合作这项工作编织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为深化校企合作,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成立相应的负责部门,但运转环节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任务不明、权责不清以及效率低下等。受此影响,高职院校不仅难以及时而准确地解决新生问题,而且无法总结成功的合作经验,长此以往,将会严重打击企业的积极性,甚至导致企业不再与学校合作。
三、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策略
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重视并做好两点工作,一是对现阶段的国内外形势进行透彻的分析,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从而有效解决自身内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结合自身条件,制定与校企合作相匹配的一系列发展策略,并将之落到实处。
1.借助特色校园文化,引导校企合作理念。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将会对学生、教师以及其他人员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校企合作是一种途径,同时又是一种理念,仅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非整体,所以,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不可顾此失彼,将其他育人理念丢在一旁。在深化校企合作过程中,应将校企合作这种理念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体系中。无论在生源特征方面,还是在育人定位方面,又或者在社会角色方面,高职院校都表现出了自身的鲜明特点,对特色校园文化有着强烈的需求。校园文化是多种文化总称,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质文化。校企合作、校园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只有保证各层次校园文化的协调发展、共同发展,才能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持久。借助特色校园文化,引导校企合作理念,不仅能够深化校企合作,而且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精神文化是基础,是灵魂,是一种办学理念,还是一种价值追求。高职院校肩负着教育职责,换言之,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个基本功能,即便身处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之下,也不可忽视这一追求,所以,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理念以及价值追求。
制度文化的关键之处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内要确保日常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对外要处理好校企合作的相关事宜。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致力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明确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在教学管理方面,不仅要保证既有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而且要有机引入校企合作的相关内容。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制度文化的重要作用,并从该角度深化校企合作。
行为文化可被理解成一种精神品质或者气质外貌。对于教师而言,应在校企合作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企业信息,熟练相关技能,并将其带入课堂,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对于学生而言,应在校企合作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并培养一种创新性思维;对于管理者而言,应利用多种渠道及形式以总结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得与失,从而查缺补漏,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及时公布给各方面人员。
物质文化可理解成学校的有形资源。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建议采取相关措施吸引企业加入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行列中去,如让企业享受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所带来的丰硕成果,且不收取费用,如此一来便达成了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2.通过优质科技服务,树立校企合作口碑。平等互利这一理念是校企合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所在。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为社会输送一批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而企业的所有行为均紧紧围绕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进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将会提供一系列必要的支持,包括经费、岗位以及设备等,如果高职院校及其学生无法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那么便失去了合作基础,校企合作便难以维系。所以,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寻找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在选择合作企业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通常基于自身的需要以及利益进行,当确定合作对象之后,高职院校则需要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下企业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困难,从而确定谈判的基调,促进合作意向的达成。
企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提高产品竞争力是最为迫切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尝试着将提供优质科技服务作为促进彼此合作的出发点。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背景下,任何类型的企业都是以一定的科技为依托和基础。在科研能力方面,高职院校可能落后于重点本科院校,但需要明白的是,科技服务也并非后者的专有特权,在综合性或者高难度的科研攻关方面,高职院校或许力有不逮,但从企业的平时运营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则是其长项。只要找准合作的切入点,理性谈判、耐心谈判,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便能达成一致的合作意向。
3.完善管理制度,保障校企合作高效运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保障校企合作的高效运行。学校及企业都应积极发现新问题,总结、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并逐渐形成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并让这些制度来指导、规范后续的校企合作工作,最终促使校企合作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发展状态。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对传统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甚至出台一些新的制度。分析校企合作的实际需求不难发现,配套管理制度应特别体现协调这一理念。在配套管理制度的帮助下,校内各部门之间、师生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协调,进而促进校企合作的高效开展。基于协调理念的管理制度体系是一种立足于全局的发展理念、是一种积极的措施,能够对校内群体的素质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部成员的参与热情,最终促进学校朝着整体良性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为了应付任务而定下的呆板条例。为了达成生态化协调发展的目的,高职院校应该致力于协调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虽然不是高职院校成长发展的唯一途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阶段,社会大环境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并做好校企合作工作,与此同时,还应致力于其他方面的发展与提高,如培养创新型人才,成立學习型组织以及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等,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不容忽视。只有重视特色校园文化的引导、优质科技服务的提供、协调化管理制度的完善,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进行、持续进行,才能促使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更多、更优质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胡雅丽.浅谈校企合作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
[2]李春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常见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3]李大洪,唐祥金.论高职教育的“双证融通”与校企合作[J].镇江高专学报,2007(2).
[4]陆涵燕,李淑梅.校企携手共同培育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5]朱春瑜,徐铭,李大洪.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征与内涵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