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玉军
【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临床常用抗生素所引起的各类不良反应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日后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60例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 所有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程度划分可分为36例为轻度不良反应,占总人数60%;中度不良反应患者22例,占总数36.7%;重度不良反应患者2例,占总数3.3%。使用主要方式包括口服药物、肌肉注射及静脉滴注,患者分别为12例,22例,26例。局部用药患者6例,单独用药34例,联合用药20例。造成的各器官及系统伤害主要以全身、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为主。出现不良反应时间主要在用药后半小时至三小时。结论 临床应用各类抗生素前应对不良反应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针对患者自身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及给药途径。严格掌握药物适应征及禁忌症,控制药物剂量并尽量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用药过程中密切观测患者治疗情况,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到最低。
【关键词】 临床常用抗生素;奎喏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研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19-01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临床常用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且药物毒性低,药效维持时间长,生物利用度较高且抗菌谱较广等优势因此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目前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以及药物自身特性,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升高,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实验为回顾性分析我院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后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并对其特点进行总结归纳,为日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28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4.1±22.3)岁。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24例为呼吸道感染,16例为泌尿系统感染,13例为消化道系统感染,7例为妇科感染。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患者;排除糖尿病及高血压疾病患者;排除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详细记录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疾病類型、使用抗生素种类、不良反应类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及相关临床表现等。对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使用时注意事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所有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程度划分可分为36例为轻度不良反应,占总人数60%;中度不良反应患者22例,占总数36.7%;重度不良反应患者2例,占总数3.3%。
2.2 使用氟喹诺酮主要方式包括口服药物、肌肉注射及静脉滴注,患者分别为12例,22例,26例。局部用药患者6例,单独用药34例,联合用药20例。
2.3 所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系统、器官伤害人数及表现,详情见表1。
3讨论
奎喏酮类药物作为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药物作用强、起效快的优势[1]。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各类不良反应发生人数较往年显著增加。使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可能是由于使用药物剂量过大、注射时速度过快或患者空腹用药等原因所导致。另外,该类抗生素可能会引起心肌Q-T间期延长造成患者心律失常;对于老年患者或自身体质较差患者易引起过敏[2]。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严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严格把握药物适应征,尽量缩短疗程,避免长时间用药造成不良反应。在使用药物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自身情况,一旦发现不适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措施避免进行针对性治疗。(2)静脉滴注给药时需控制静滴速度,保持速度适中;滴注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药物快速进入脑组织出现血药浓度过高引起不良反应[3]。(3)由于该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用药时需询问患者是否有肾病史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另外,该药物较易通过血脑屏障引起神经精神症状或诱发癫痫,需询问患者是否有癫痫史。服药后嘱患者尽量避免在阳光下长时间停留避免引发光毒性(4)对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或未发育成熟儿童应尽量减少使用避免对幼儿引起软骨损害[4-5]。本次试验为研究常用抗生素氟喹诺酮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该药物发生过敏患者疾病资料。结果显示造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大多与药物使用方式及药物剂量有关;造成的各器官及系统伤害主要以全身、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为主。出现不良反应时间主要在用药后半小时至三小时。因此,临床治疗疾病时除做到以上几方面外,还需在治疗前详细对患者病史及既往史进行询问,尽量减少抗生素使用剂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对患者治疗及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需严格根据患者疾病发展情况及自身因素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需把握药物剂量并选择相应的给药方式,操作过程中密切留意患者疾病发展情况及不适症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剂量并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可提高疾病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侯淑凤.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37~38.
[2]金有豫.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2.
[3]周绪华,梁新亮,李轶,等.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有诊断与治疗杂志,2004,18(2):120.
[4]应重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腱的损伤作用[J].药学进展,2007,31(1):47.
[5]黄玫,曲晶.氟唪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