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雪民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优秀艺术,是世界艺苑中的奇葩,它作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通过几千年的演变,由简而繁,由繁而簡,即由甲骨而籀,由籀而小篆,由小篆而隶,由隶而楷至今天的简化体,汉字的点画已挣脱了仅仅为符号的束缚,创立了自身赋有无穷魅力的美,它蕴含感情、良知、道德,展现出深厚肃穆、沉着稳健、闲雅舒展的意境,仿佛备齐了人类至善至美的_切条件,标志着华夏文明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它以特殊的书写工具和独特的精神气韵,在世界艺术史上独领风骚。
书法艺术的个体风格美千姿百态,但不同之中又有种种相似性和相近性。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千般一律,有人把书法艺术描绘得玄妙异常,高深莫测,似乎是少数专家的事。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偏见。
书法艺术的审美,不仅要读出它的文字内容,更主要的是要看出它的“神韵",增强自己的审美观念,一个不识字的人,甚至不懂汉字的外国人,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作品神韵的感染,达到陶冶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神游其间,自得其乐,得到一种艺术的高雅享受。如何审美书法艺术对每个书法爱好者来说,的确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书法艺术的审美是一种主观意识活动,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
1.它不同于自然科学有一个定义 1+l等于2,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而书法艺术不能用一个公式或定义来规定它,也不能象重量用斤来衡量它,象长度用尺寸来度量它,几个人同写一个字结果各显其面,美丑的定义也不会相同。
2.审美观不同 如有人说动物世界里的鳄鱼最美,但大部分人见了显得丑,甚至害怕,有的人穿大红大绿的衣服感到美,但有人认为太俗。这就是审美观念不同,同样是书法爱好者为一幅书法作品争的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就是因主观和客观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的审美观念不同,其结论自然也不尽相同。
3.书法艺术是一门抽象的美学 它所体现的形态,有的粗野,有的厚重,有的笨拙,宽博与松散,凝重与滞拙,剑拔弩张,雄健流畅,秀美险峻等等,这当中的差别具体界定起来实在很难辨析,除了欣赏者心领神会才能体会到,非旁人所能理解。
以上几条论述来看,书法艺术审美的确不容易把握的事,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了共同的认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因为书法艺术审美就是通过欣赏这一手段获得一种美的感受,称为美感。美感的产生,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审美意识活动各方面和多种表现形态,如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感受等。狭义来讲,则专指审美的感受。
一般来说,人类的感受主要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五种,作为审美的感官主要是听觉和视觉,所谓“目迂之而成色,耳闻之则成声",书法艺术审美正是一种视觉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通过视觉感官获得的一种“迁想妙得"是人类之所以作为“万物之灵"的奥秘所在。三百六十行都有自己的内在眼,书法艺术的欣赏,就是通过这只内在眼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美感,这种美感,具体呈现在书法艺术欣赏审美过程中有以下几点:
一、立体感:也称质感
它有两种因素构成:一是汉字独有的结构,这种结构在世界文字中别具一格,方正是最大特点,每个字中横或竖笔作为主笔:其余点画作为衬托,书法中“间架结构"是整个字的支柱,如临写汉字要在“九宫格,中安排笔划,人人都在遵循这一原则,历代书家都重视研究这一原则,无论什么书体上下纵横,都通过这一原则,写出罕见的神品、妙品。大凡学书者,都是先求平正,后追险绝,不管平正险绝都保持在一中心轴线上,重心仍然很稳,不会感到摇摇欲坠的感觉,可见汉字结构与古代建设的共同之处,有了这一个重心,立体感则跃然纸上。二是书法书写的工具有特殊性,那就是毛笔,用它铺毫抽锋,皆能挥洒自如。中国书法中大多用中锋,元代赵孟烦《兰亭十三跋》中云:“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要求笔笔中锋,让每一点划都呈现立体感,当然也不排斥侧锋,这里只是强调中锋写出来的字更有立体感。
二、节奏感
书法的节奏感称为“笔意",书法的真缔也是一种运动与节奏的变化过程,楷书“永"字八法的八种笔划各具不同的节奏,在用笔上,藏、露、顺、逆讲节奏;在用墨上,枯、湿、浓、淡是节奏;在字体上真如立、行如走,草如奔,。也有人称之真楷为慢车、行书为快车,草书为特快;在书写能力上,八面出锋,纵横驰骋,四平八稳也是一种节奏。王羲之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话充分显示出书法的节奏感,他说:“每书欲十迅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又说:“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每作一折,如屈折钢钧;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可见书法的节奏感。
三、时代感
时代感也就是新鲜感,新者,新颖也。纵观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求新求变的创新史。周太史作大篆,秦丞相李斯作小篆,汉代隶书的兴起,晋代以来书法创新达到鼎盛时期,王羲之独具慧眼,以其深厚的功力将行楷书发挥到淋漓尽致,颜真卿突破二王规范形成正面开张、气势磅礴的颜体都是一种创新。
从字体的发展创新来说,由象形文字到甲骨文、钟鼎文、秦篆、汉隶、魏碑、真书、行书、草书逐步演变、发展而趋于定型。从字的风格来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姿、清尚变,这“韵、法、意、姿、变"充分表现了时代感所赋予的生命情操。
上述立体感、节奏感、朦胧感、空间感、时代感,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我们学习审美书法艺术,就是要从这方面入手,就能够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书写水平,达到臻入化境的境界,五感具备则众美生(众美指自然美和综合美)。
自然美:唐代书家把法度看的很重,因此书法多为循规蹈矩,小心谨慎,严肃不苟。严重束缚了书法的自然美。宋人书法敢于追求自然解脱,不受其约束,是反朴归真,性任自然的最好的体现。我们在书法创作中,应力求追求一种自然美。但刻意求工、巧于安排、急功近利的作品无疑是不可取的。
综合美:也就是“神韵美",笔划的线条美仅只是衡量一幅作品基本功好坏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此基础上,精心研究其通篇章法布局,才能领略到书法作品的神韵。清刘熙载说:“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至数字,大如一行至数行。一幅至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险,章法要变而贯".强调字与字,行与行的连贯性,要求做到“气脉连贯,虚实相生,错落有致"。
气脉连贯就是在气势上相互接应,相互连络,浑然一体。虚实相生就是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要有空白相隔,既不可过满,过满则拥挤杂乱,又不可过疏,过疏便单调寒乞。错落有致就是在法度中求变化,错综中见奇趣,充分应用错位,不稳定,不对称的方法,收到活泼、流畅、气韵生动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每做到意在笔生,胸中有全局,处处观照全局。只有这样,才能领会其作品中的神韵美,也就是平时说的神采、气韵、意境之美。
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至今已形成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只要我们深刻领会,是能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对自身的书艺有一个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青海省平安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810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