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飞成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小学)
空间立体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培养方法浅析
巩飞成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小学)
空间立体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知识内容,然而空间立体感本身是较抽象的内容,如何将抽象内容化为具体内容,让学生方便理解,是小学美术教师需要积极思考的地方。
空间立体感;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空间立体感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通过生活中的透视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空间立体感为何物;二是讲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原理,了解美术作品中如何形成空间立体感;三是在实际绘画中体会空间立体感,通过不断地临摹、写生学习。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透视现象,在讲解“空间立体感”之前,通过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来诠释空间立体感。例如,在一条笔直的公路看向远方,公路两边的树木随着距离越来越远变得越来越矮,树木的顶端会连成一条线不断汇聚到远方,最终形成一个点,这便是空间感。根据透视规律,树木的高度与距离成反比,也就是说200米外的树木高度只有100米远树木高度的一半。相信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公园四周都有围墙,站在围墙的棱角处,向两边看,会发现墙面在远处逐渐变成一个点,这也是空间感的体现。
在学校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同样,学习空间立体感知识需要了解其形成理论。上文提到的两个例子实际上是两种空间立体感的形成方法,即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平行透视是指一个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是指两点透视有两个消失点。了解形成空间立体的一些基本手法,比如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
在美术课上有一些常用的经典绘画道具,比如画正方体。正方体是最能体现空间立体感的几何图形,属于经典实物。将学习到的关于空间立体感知识用于画正方体之中,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自己的画感,犹如当年达·芬奇画鸡蛋一样。结合教材中的作品演练空间立体感,在《绘画的构图》章节中,有关静物构图的讲解实际上几何立体空间立体的进阶内容,静物的摆放前后关系,投影以及阴暗面的使用使得静物立体感突出,今天总结出“斜线法”“垂线法”“投影法”“明暗法”的体现空间立体感的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空间立体感需要将理论、图片以及绘画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教师自己示范上述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己的作品,进而感受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存在与表现方式。
[1]李悦雯.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陆建.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