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雄
【摘要】 本文就小学数学应用题展开探讨,根据教学探索与实践,提出应用题教学的七个环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应用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94-02
应用题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贯穿整个小学教学过程,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题也随处可见,可以说应用题是生活的需要,无所不有,无处不在。因此,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应用题教学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应用题的内容变化多端,逻辑性特别强,而且涉及面相当广。因此应用题的教学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束手无策。在课堂上纵使老师下大量的功夫,也不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这令老师感到感到十分困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应用题教学呢?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应用题教学七环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妙导入激兴趣
良好的开始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师在进入新课时,导的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因此,对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千万不可忽视,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不仅要让导的内容与新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有利于学生进行迁移类推,而且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既容易学,又有趣;既有用,又有价值。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导的方式,或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或者充分使用学具、教具进行设疑;或者运用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吸引学生;或者环环相扣,以旧引新。总之,不论运用什么方式,只要能达到导的目的,导得自然,都是可取而有效的导入方式。但是,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这课的需要。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开头新颖、别致、巧妙。
二、引导多读明题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应用题教学也不例外,读题是在应用题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自己感知信息数据的过程。读,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事,其实,要把应用题读通、读透,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学生做的题目中,我们经常遗憾的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老师再把题目要求读一遍,学生就会立刻反应过来该怎么做了,或者有的时候会让这个学生再做一遍,他就做对了。其实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读题时走马观花,没有读懂。于是我们经常会说一句:“你太粗心了!”因此,通过多读来帮助学生“悟”出题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读,要讲究一定的方式。在小学,大多数的学生读题时都不注意停顿,语感非常差,使得数学意识低下,因而理解不透题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读的指导: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分组读;还可以全班齐读,形式不拘一格。此外,还要注意读的语速。通常情况下,语速以稍慢为佳,以能准确感知信息数据及问题为标准。因此,读的时候一定要全面、仔细,既不加字也不减字,对于较复杂的题目,甚至要咬文嚼字。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且也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捕捉信息数据的能力,也初步为学生理解题意奠定了的基础。
三、着力点拨多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养成肯学、肯钻的好习惯,就必须有目的地给学生点拨解题思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境界。如学生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该如何表述,该把谁看作单位“1”,如何用线段图描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题目中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等。学生思得如何,主要是看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经历和思维水平,合理而充分利用可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思维现实化。只要是上数学的老师,都很清楚地知道,一些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时,往往感到困难重重,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缺乏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周密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点拨,切实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设法调动学生的大脑器官。不但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产生遐想,引发思维的火花,而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对学生负责。切忌以教师的说讲来代替学生的思,力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培养说理会分析
说就是用口头语言表达思维的一种形式,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更应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对解答的思路,怎样推导出来,让其说出来也就可以了解他们理解到题意没有。这样教学,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说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评价学生是否爱动脑筋、勤于思考,智力的高低的依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说的训练,尤其是学困生,更应该激发他们说的欲望,使他们不仅仅是想说,而且是要说;给他们一个说的舞台,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说的时候应尽可能采用个人说的方式进行,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此外,还要重视说的依据,也就是根据什么来说的。只有把依据弄得一清二楚,学生才能明白应用题是如何体现基础知识点的,才能判断自己思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加深对应用题的理解,学会思的方法,而且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五、做好记录扫障碍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的目的是变复杂为简单,加深记忆,强化理解,以便于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学生通过“读”“思”“说”的训练后,得到的材料往往是零乱的,因而运用时常常丢三落四。通过观察记的内容是否完整简洁,可以看出学生提练语言的水平。因此,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记的能力,尤其是较复杂的应用题,记就更有必要了。记,最好在练习本上进行,当然,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在作业本上进行,但一定要注意题目中具有隐蔽性的那种条件,记的时候应当把缺省部分写出来。
六、找准关键的数量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句和突破口以及单位“1”等,是解题的关键。突破口一般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句子,是学生理解题的拦路虎,通常是带比、分数或几倍等的语句。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找出这种句子进行理解。单位“1”是用来衡量的量,一般是紧接分数或几倍前的那个量;有比时,通常是相比的几个合起来的总量;或者就是题目中的总路程、总工作量等。数量关系是应用题的灵魂,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和根本,也是学生解答应用题最大的困难。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学会用知识来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获取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从具体题目中找数量关系的能力。只有找到正确无误的数量关系,才能根据数量关系进行正确的解答。
找数量关系的方法有三种:
(1)对已知条件和问题逐一找;(2)对已知条件和问题综合找;(3)明确单位“1”,画线段图找。画线段图时,一般是先任意画一条线段来表示单位“1”的量,然后确定应该分的段数……单位“1”的量画好了,再画其他的量。
七、加强研究促思维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种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拓展解题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其具体做法可以是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对数量关系进行变式,也可以是对题目中能进行转换说法的条件进行转换说法,(如带几倍、带分数或比的条件,)也就是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所学知识,研究出不同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总之,研究出的数量关系越多,思维越开阔,思路越清析,解题方法越丰富灵活。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得出正确的结果,而要进行必要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到活学活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于优秀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以上教法之间是相辅相成,并非是孤立的,每一步都是相互渗透,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转变思想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经常以思为中心,让说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感观,使学生的脑、眼、口、手齐头并进,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拓宽解题思路。学生遇到应用题时,才能迎刃而解。
(课题编号:GDXKT2263)
[ 参 考 文 献 ]
[1]义务教育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