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合视野下智障学生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2014-04-29 00:44钟庆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4年3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实施策略生活化教学

钟庆

摘 要:由于智力障碍学生的智力缺损,导致其学习积极性差、学习能力低下,这严重影响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2007年,教育部颁发《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观点。本文基于社会融合的理念,结合智力障碍学生的实际状况及已有的生活化教学研究成果,提出智力障碍学生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社会融合 智障学生 生活化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025-02

智力障碍作为一个有特殊需要的群体,更需要积极参与到主流社会中,同时被主流社会群体所接纳。这一观点早已被学者们提出,即社会融合,指通过获得一定的资源和机会,这些有特殊需要的群体能够充分地参与社会经济及文化生活,获得正常的社会福利等,以确保其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1]。要实现这一群体真正意义的社会融合,则在其学校教育中就要培养他们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其能顺利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

2007年,教育部颁发《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并强调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从社会融合角度出发,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最终使智力障碍学生能顺利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获得相应的社会福利并保障其权利。

由于智力障碍学生的智力缺损,导致其学习积极性差、学习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妨碍了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在新课程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关于智力障碍学生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也在积极的进行中[2-6]。所谓“生活化教学”, 有学者提出是“在教学中以生命状态呈现教学内容,打破枯燥的教学模式,保持教师和学生个性的完整性同时具有各种的生活乐趣,以教材为桥梁,在对生活意识和生活态度的交流中,完成科学、人文和生活三个世界的融合,传承和创新文化,获得协调发展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活过程[7]”。也有学者提出生活化教学是“教師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8]”。

综合以上观点,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地把生活中需要的知识经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与掌握,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本文基于社会融合的理念,结合智力障碍学生的实际状况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智力障碍学生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拓展学生视野

智力障碍受其心理特点的影响,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低下,记忆能力差,主动选择功能薄弱[9],同时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因此其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储备贫乏,视野狭窄。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其社会经验,提高其感知能力,应该让学生走出去,多看、多听、多记。可让学生到公园观察景物特点,公用设施的使用;到商场了解购物的基本程序,及如何正确选购简易物品、到医院了解看病流程、到银行了解简单的存取款方法、到餐厅学习如何选购食物及用餐基本礼仪、到郊外感受大自然的四时变化等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积累知识经验,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真正融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二、模拟场景,注重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其生理的缺陷,能力的形成较普通学生缓慢,因此加强实践训练对智力障碍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为便于教学及智力障碍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可模拟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进行反复练习。

三、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方式灵活化、教学评估多样化

我国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目标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从1987年《全日制弱智学校( 班)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具有阅读、表达和计算的初步能力;发展学生的身心机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到1984年《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刚要》包含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实用语算。再到2007年的“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的理念,除设置一般性课程(必修课),如;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课程外,还灵活制定了如:信息技术、康复训练、第二语言、艺术休闲等选修课程。从这些课程目标的演变,我们清晰地发现,要实现智障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教学目标生活化势在必行。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与生活的联系,把教学目标生活化,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表达和简单的计算能力等,着眼于生活技能及基本的社交能力的培养,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且教学目标应具体化,做到可评估、可测量。

要落实教学目标生活化,则教学方式也不能仅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结合各科教学特点及教学内容,使教学灵活多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教学评估多样化是在教学目标生活化的前提下提出的。由于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灵活化,教学评估也应该实行多样化。只有如此才能适应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教学,才能更加合理、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有关智力障碍学生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生态化评价、过程化评价、多元化评价、档案袋评价、活动化考试[6]”等教学评估方式。可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某种技能的获得、处理某项事物的过程、或一些资料结果的收集(如作品、作业、试卷、录像等)的方式,多元化地评估生活化教学结果。

四、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

仅由学校单方面的工作是难以达到智力障碍学生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必须是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全方位地实现智力障碍学生生活化教学,真正学到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学校,应该具有总体把握教学目标的能力,并与家庭、社区连成网络,共同协作。家庭在学校的指导之下,配合完成学生在家庭中相应的练习和实践任务,如:颜色的识别,蔬菜、瓜果的认识,生活技能的练习,机能训练等。社区应该提供充分的条件,配合学校完成相应的学习活动。如:学生户外活动场地及安全设施的保障、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如: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医院、银行及一些工厂等。这样,智力障碍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学到生活技能,实现生活化教学。

五、完善学校配套设施

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完善学校的配套设施也刻不容缓。学校可建设一些机能训练室、家政室、烹饪室、缝纫室及多功能教室等,可让学生进行机能训练、基本家务劳动练习、学习简单烹饪、缝纫、音乐、绘画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练习,亲自动手学习简单菜肴的烹饪方法、梳头叠被、打扫屋子等,才能更好地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六、生活化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相结合

由于每个智力障碍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为切实使每一个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知识,学校应该把生活化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相结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开展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化教育的同时应兼顾个别化教育。如:针对性的补偿个别学生的缺陷板块,制定生活化的个别教育计划;或对有优势的能力进行提高及学习的迁移。只有关切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與劣势、潜能的开发以及个性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总之,智力障碍作为一个需要全社会关爱的群体,他们的培养教育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智慧。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协作,进行精心的教育及训练,才能使其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环境中获得其应得的社会福利并保障其权利,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EuroPean Commission,2004,joint rePort on social inclusion,Directorate一General for Employment and Social Affairs,European Commission,Brussels.

[2]曾焱.在智障教育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反思[J].黄冈示范学院学报 2010(30):129-130

[3]孙颖.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探析[J].东方教育 2013(9)52:181

[4]冯惠玲.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 2012(23):52-53

[5]潘雅萍.立足生活实际,促进语文教学[J].学术研究 2011(3):32-34

[6]苏慧,雷江华.培智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生活化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1(7):23-27

[7]林良富.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72.12-14

[8]冯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生活化[J].吉林教育,2008(33): 52

[9]陈云英.智力落后心理、几哦啊与、康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27-149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实施策略生活化教学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关于特殊学校初中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