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桂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他认为:真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人们去发现内心的真理。而柏拉图从其唯心主义理念出发,认为理念是最高的、不变的实在,个别事物“分有”理念,理念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人的认识就是去“回忆”理念。在他看来学习就是回忆理念世界的过程,教师的工作是帮助学生回忆先前熟悉的理念。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一致认为,学生内心已经拥有真理,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自身的真理。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活动;明确目标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模式有了根本的改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转变。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赵炬明教授提出,从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的“老三中心”走向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是20世纪认识论革命从经验走向科学的结果。“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近年来外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掌握英语的四大技能之一的英语口语教学也不例外。
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演练的机会,学生可以使用任何他们知道的英语表达来完成口语任务,为他们自己和教师提供反馈。因此,如果学生们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全力以赴地参与口语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能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恰当地组织好口语活动,并且能够给予支持和有效的反馈,那么学生会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一、学生应明确自己发展的起始点和应该努力到达的通往终点的各个中转站
由于大部分学生向来都只重视英语笔头功夫,疏于口头练习,因此在口语教学之初,老师们都面临学生口语水平差异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等困难。因此,英语口语教学之初进行前测,让教师对学生、学生对自己已有的口语基础都有所了解,以便于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这样的起点是为学生们量身定做的,在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们应该知道他们将来能够说些什么、做什么和达到什么水平,以便能够理出先后顺序,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体验目标实现时的满足感。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和成才过程中思想的变化,很多在初学阶段英语学得好并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常常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除了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符合他们兴趣的材料和主题外,还要安排一些既符合他们水平又有具体成果的任务和活动,这样学生就会看到他们能用英语做什么,知道自己取得多大的进步,懂得了多少东西。
二、教师必须明确制定一个好的口语任务的标准
为了使学生说话的机会最大化,并增加学生体验自主化英语语言使用机会,使“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英语口语任务必须满足以下的条件:
1.目的性
如果能确保口语活动有一个明确的结果,那么语言的产能常常都能得到提高,尤其是活动要求学习者一起合作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例如,如果讨论的目标是要达成一致意见,就会给这个讨论加分,并鼓励所有成员参加。要求学生向全班报告他们的讨论结果,也是保证更大程度投入的一个有效方法。
2.互动性
活动应要求学生考虑他们对听众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很难说他们对实际生活中的语言使用做好了准备。即使是正式的、独白的口语任务,如:谈话和演讲,都应该是在至少有互动可能性的情况下表演。
3.挑战性
任务应能让学生竭尽全力,这样他们能动用所有的交际资源来努力获得任务的结果。这会帮助他们体验有所成就的感觉,甚至会让他们感到兴奋,这也是自主性语言使用的组成部分。当然,挑战的力度不能太高,如果太高会有反作用,会阻碍学生,或使他们失去信心。教师需要对提交给学生的任务的难度保持敏感,并相应地调整任务。
4.安全性
在面对那些挑战并尝试自主性语言使用的同时,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到挑战,另一方面也应让他们感到有信心,不要冒太大的风险。教师应为口语活动提供合适的条件,包括一个有支持的课堂机制以及对错误的非判断性态度。此外,学生需要在知识方面对教师感到放心,相信在需要帮助时教师会施以援手。
5.真实性
口语任务应该要与实际的语言使用有某种关系,如果没有,就不能为自主性做好准备。当然许多课堂活动,像操练和语言游戏,都有正当的理由,因为它们满足了意识提升或吸收的需要。但是为了自主性的目的,学生需要在教室里体验与课外交流基本相同的一种交流质量。这意味着,他们经常需要在真实的操作环境里表演,比如,自发的、没有帮助的、没有多少准备的、能利用现有资源的表演。这也意味着,为口语任务所挑选的各种话题、语体以及情景要与学生的感知需要和兴趣有关系。
三、教师应当确保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的质与量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主“讲”人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应该将大部分的时间预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充沛的说的时间和与别人交流的时间。在英语口语课中,教师们经常使用的brain storm活动,就是很好的一种课堂启动方式,
这种活动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由讨论,说出他们已经知道的词、短语或句子,诱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既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又让教师对学生的相关知识积累情况有所了解。
在课堂口语活动中,教师可参与,但不可喧宾夺主。最好是作为旁观者,往后站站,这样才能观察和倾听到所发生的一切,当然学生也有可能希望教师适度地参与,但不可参与太多。但有时候,如果活动进展得不顺利,教师不得不进行干预。如:某位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想不起来说什么了,或者讨论就要冷场了,那么教师可以迅速地扮演一个角色或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去推动活动继续进行。学生们是常常需要提示的,但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支持和敏感的态度去提示。
而对于学生在口语活动中的错误,教师也要把握好时机。如果教师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中断学生的讨论,纠正某个学生的发音,很有可能毁了会话的流畅性。例如,学生们在讨论城市交通问题,就在学生要发表一个重要观点的时候,如果教师说:“Hey,wait,you said‘too many traffic,but it should be‘too much traffic...”那学生的这个观点可能会很快消失。教师的连续插话会破坏口语活动的目的。在口语活动进行的时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倾听,并记录进展顺利的东西及学生表达不清楚的地方或犯下的重复错误。活动结束后,先问学生的看法并让他们讨论他们听到的错误表达,找出问题,并给予纠正。
Scott Thornbury提出口语教学依靠一种口语化的教室文化,也就是教室要成为学生使用英语畅所欲言的“谈话教室”。换句话说,如果英语口语课能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口语激活成为课堂上一种常规特点的话,那学生会成为更有自信的讲话者,他们的口语能力也将真正地得到提高。
編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