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玲
摘 要:跳高是克服垂直障碍、取得跳跃高度的项目,跳高方式多样,其中以背越式跳高技术最为新颖,是国内外近几年采用较多的一种跳高方式。但其本身技术特点和农村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及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使其在教学设备、教学方法上更具要求。现结合背越式跳高特点,提出一些较为有效的專项素质训练方法、手段和实施过程中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农村学校;背越式跳高;训练
一、背越式跳高技术重难点分析
背越式跳高训练难点是弧线助跑起跳技术,重点是身体在杆上成“桥”的动作。弧线助跑起跳是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其最大的优越性所在。杆上成“桥”过杆为充分利用起跳时的速度,合理运用身体姿势有效地完成过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背越式跳高训练的三个技术环节
1.对踏跳训练的建议
踏跳是跳高的关键技术。在训练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疑问:训练一段时期后,队员的速度水平提高了,弧形助跑的速度也加快了,但是跳高专项水平却没有提高,甚至有所下降。在完成踏跳练习时,总感到跳不起来。经过反复观察分析,发现以下问题:一是高速度的助跑对踏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高速度的助跑使踏跳腿要承受更大的负荷。只有解决好上述两个问题,才能提高专项成绩。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要求我们不断改进队员的踏跳技术,起跳腿严格地沿助跑弧形线的切线方向正确地“放腿”。让队员反复练习滚动式落地,要求起跳快,并与摆动腿连贯,起跳直接向上,结合改变了方向的助跑速度,形成重心腾起的初速度。在训练中,采用站在练习者踏跳点背后进行辅助下腰的方法,帮助其体会身体重心向上运动。
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往往采用反复练习踏跳腿或双腿从1.0 m左右高的跳箱(没有跳箱用其他器材代替)上跳下,迅速跳起越过35 cm左右高的标志物(高度重视能力水平可调整),强调跳下后迅速“反弹”的一跳。同时可采用连续跳过垫子的训练。这样在提高腿部力量的同时,也提高股直肌和骼腰肌的力量。但做此练习时,要非常谨慎适量,主要为提高腿部“爆发力”,练习时各组次数较少。
2.对摆动腿训练的建议
摆动腿技术的好坏对获得实际理想的腾起角度和垂直速度有很大影响。通过训练,以最少的损失把助跑的水平速度转变为最大的垂直速度。队员在做踏跳前摆动腿迅速蹬地,起跳时,积极向同侧肩上方屈腿摆动,大小腿自然折叠,这样有利于快速起跳。
3.对速度训练的建议
由于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肌肉、骨骼及神经系统要承受很大负荷有一定困难,结合青少年发育情况,通过“相互补偿”来克服这一困难。
运动力学得知F=ma,a即向心加速度,而a=v2/R,推断出F=mv2/R,当R恒定时,v越大,F则越大。弧形助跑,就是将F通过正确的踏跳,转变为向上腾起的最大v2。“相互补偿”即用完成跳高助跑所需具备的力量,来弥补完成踏跳承受巨大负荷的不足。这样有利于较全面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避免技术错误和运动创伤。(年龄较小的队员,背肌力量不足往往难以完成“桥”的动作。)
平时训练中,采用30~60 m计时跑、拉人跑、弧线跑,下坡度弧线跑,快步台阶跑等进行训练。同时以小步跑、车轮跑、高抬腿跑,助木举腿等作为辅助手段。
三、个人素质方面
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竞技体育是残酷的,跳高更是项和自己做心理斗争的运动,队员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比赛时的发挥。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的家庭环境比不上城区学校,这样间接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这是其一。其二是心理素质,跳高比赛是显示个人体力、技能的场所,更能反映出个人的心理状态。体力好技能强的队员表现出极高的比赛热情;活动能力差者表现出畏惧、退缩。农村学校的学生参加大型比赛的机会相对较少,遇到稍微大型的比赛更加容易产生胆怯心理,这样不利于队员自身水平的发挥。
作为一个体育教师,首先,要帮助队员分析了解自身具有的运动潜力,使其肯定自己。其次,在日常训练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精神状态,用积极的态度和情绪感染自己的队员。再次,要多表扬和鼓励为主,这对提高学生自信心非常有效。此外,关心队员日常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做个知心人。
背越式跳高发展至今,是一个十分完整的技术项目,除以上讲到的几点,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解决。如何在农村学校有限的训练器材和时间中培养出有一定水平的跳高选手,还有待于广大教练在理论指导下,在实际训练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摸索。
参考文献:
[1]孙守正,白二宇.对影响跳高起跳效果诸因素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89(1).
[2]苏斌,吕乙林.背越式跳高“两步”起跳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104-108.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