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耀祖
所谓“学困生”一般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主要表象为:学习成绩差,不遵守学校纪律,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时常顶撞老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但是,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的能力不完全相同,必然会造成一部分以“成绩论英雄”的学困生的产生。关心和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衡量广大教师教育本质真与假的问题。
一、问题
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学困生。通过对他们不同类型的分析与思考,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个人态度问题造成的很多人把学习考试成绩的好与坏,归因于智力因素
认为成绩的优与否主要取决于大脑聪明不聪明,智商高不高。事实上不是智力因素成为学困生的,在我们教育的经历中比比皆是,这类学生是如何造成的呢?
前国足教练米卢曾经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上课懒思考,交流当“哑巴”,作业乱画交差。久而久之,这类学生由于学习掉队而进入学困生的队伍。
2.教育评价体系
应试教育造成的全国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目前还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升学率是很多学校还在奉行的硬指标。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从教师、同学的言语与眼神之中知道了自己的地位,这样会造成对自己信心的缺失,同时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而沦为学困生。
3.环境影响
首先,在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影响下,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很多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主要的收入模式是打工经济。这样读不读书一个样,不读书照样挣钱当老板,更有读书多的不如读书少的。在这种背景下,必然使一部分人失去了读书的目的与方向,即使现在在学校里学习,也是抱着一种混时间的心理,只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能天高任鸟飞,不愿受这九年寒窗苦;其次,学生现在生活在意识形态多元的社会中,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和学校的要求发生沖突,在学生眼中“吃得开,活得好”的一些现象无时不在诱惑着学生,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难免会沾上这些习气。当他们一旦放任了自己,再想回来的时候就晚了,跟不上“大部队”也就成了学困生。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出现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代表学困生与生俱来就顽劣,相反是我们教育的一种缺失所造成的。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义无反顾地关心和爱护这些学生,从各种途径帮助他们摆脱目前的困境,更是我们阐释教育的本真。如何转化学困生,根据上述的几种情况,我认为要从教师、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生为本,激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
二、措施
1.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教师平时要多发现这类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多表扬他们,建立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学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势利导,尽量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他们的思维,让他自主慢慢吸收、消化和理解,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转变教育理念
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高分考生,而是高素质的人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要切实转变“唯分是从”的育人理念,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重新确立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教师歧视学困生,才能让学困生真正融入班级和学校,他们在小的集体里互帮互学,培养他们待人接物、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将来才能更好地走入社会,报效国家。
3.让学生远离不良社会环境
学校要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让学生在校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这样学生就没有多少时间去接触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学生自辨自控能力不强,在很多时候是不由自主的陷入的,当学校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社会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尽量把学生吸引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使他们在文明校园环境中远离社会的喧嚣。
总之,学困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家庭各个方面的合力,共同采取措施,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抓好素质教育,才能让学校少一些学困生,才能让社会少一些“问题人”,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
(作者单位 湖北省通山县燕厦中学)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