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荣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强,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新知识往往能在旧知识基础上找到生长点,同时也构成后续新知识的生长点。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再到整体把握。结合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由具体到抽象,在教学中先从形体的直观认识开始,逐步抽象出形体的特征,在讲形体的特征时,又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从线段、射线、直线、角、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再到长方体、正方体;从线段围成的图形到圆,再到圆柱、圆锥等曲线围成的立体图形到每一类图形。教材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识规律通常按照“直观认识”“掌握特征”“求积计算”,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展开,而在每个学段均安排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相关内容,其目的在于掌握基本的图形特征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在现实情况中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唤起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如: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时,着重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的方向。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式着手,优化课堂教学,努力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启发性、思考性和趣味性的情境,带领学生去品味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渗透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又如:在进行认识物体和图形、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圆的周长等教学内容时,就可以相应地让孩子们到生活中区寻找不同的立体物体,度测量工具,重量测量工具。让他们去观察,区别不同的立体物体,量出身边的物体的长度或重量,量出自己的身高或体重,量出某棵树干的大小,求出其半径等。
空间与图形注重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设计方案:
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比较异同并回答
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由几个面组成?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和点各为多少?
3.用直尺量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发现了什么?
4.结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
二、操作
用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然后捏成一个正方体,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哪个体积大?
学生要有效地学习。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憶,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借助相关学具,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想象、推理等多种活动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过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作者单位 贵州省思南县青杠坡镇园庄小学)
编辑 温雪莲